李軍虎
【關鍵詞】 語文答題;建模思想;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2—0118—01
數學常用“建模”來解決很多問題,不但清楚準確,而且直觀簡捷。其實“建模”不僅僅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更重要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可以運用于很多領域之中。語文答題時用“建模”思想可以大大提高答題的準確性、條理性、有效性。
在平常的語文教學中,很多老師有同感,主觀性試題,尤其是詩歌鑒賞類試題,同樣的問題,課堂上幾乎人人能答,準確率也很高,但在考試時能回答的人往往就減少很多,能答全對的就更少,這就是我們俗常說的“會而不對、對而不全、全而不準”,有時還會出現面對試題無所適從的現象。仔細歸納不外乎這幾種情況:審題不清、盲目作答,審題不嚴、答非所問,言不由衷、廢話連篇,層次不清、邏輯混亂,主次顛倒、避重就輕。
如何解決困惑師生的這個難題,很多教語文的同行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其中不乏很有效的方法。我嘗試總結了用“建模”思想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下面以詩歌鑒賞題和圖文轉換題的解答為例,與大家探討 “建模”思想在語文答題中的運用。
例1訴衷情
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難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問:詩中塑造了一位怎樣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答題的要點:1.概括人物形象,格式一般為“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是什么)。2.結合詩句具體分析人物性格(結合表達技巧)(為什么)。3.總結意象所寄寓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蘊涵的哲理(形象的意義)。
答題“模”就是:形象 +例證+ 意義(情感)
參考答案及解析:全詞塑造了一個身處江湖,未忘憂國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詞中人物曾經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現在雖被閑置不用,但仍胸懷報國之志,心系抗金前線。(如何展現)詩歌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表達了作者身老未忘憂國,暮年之志不已的愛國精神及報國無門的感慨。(意象中蘊含的作者思想和感情)
例2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 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 好去莫回頭。
問: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
答案要點:1.同意與否。2.結合詩句分析“看”的涵義。3.分析“看”的藝術效果。
參考答案及分析: 同意(表明態度),“看”在詩中是指回望,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釋該詞在詩中的淺層語境含義和深層語境含義),此字描繪出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闡發該詞的藝術效果)。
答題“模”就是:態度 +釋義+ 分析藝術效果
例3 圖文轉換題
右面是中國扶貧基金會標志,請寫出該標志除文字以外的構圖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語意簡明,句子通順,不超過70個字。
答題的要點是:1.構圖要素有哪些,它們在圖中的位置和相互關系(有什么,在哪里)。2.構圖要素的寓意和組合起來共同表達的寓意(寓意是什么)。
答題的“模”就是:構圖要素+寓意。
參考答案:該標志構圖的主體部分(上部分)是由一顆心和一雙捧著這顆心的手組成,它的寓意是對貧窮的人或群體要伸出援助之手,要用愛心幫助他們。
很明顯,有了這樣一類題答題的“模”,學生審題思考作答時自然就會思路明晰“心中有譜”,再不會出現“老虎吃月亮,沒處下爪”的尷尬,再不會出現思維“跑偏”“會而不對、對而不全、全而不準”的現象。其實,語文好多試題都可以采用這樣的“模”來思考作答,老師在實踐教學中如果能幫助學生分門別類地總結一些答題的“模”也不失為一種事半功倍的做法。
“建模”思考問題的方法對于學生回答語文試題的好處就在于:一方面啟發幫助學生審題思考,規整了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定向”思維,減少了思考的盲目性和審題失誤,解決學生入題上手難的問題。另一方面規范了學生的作答,減少了答非所問、要點不全,提高答案的全面性和準確性。第三方面提高了答題的層次性、條理性、邏輯性,減少非智因素失分,提高了得分率。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