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平
【關鍵詞】 中職;項目教學;校本課程;內容;課程計劃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1—0073—01
一、現行中職學校農林專業課程設置與實施現狀
1.課程設置缺乏地方特色。中職農林專業目前所采用的課程體系大多都是以學科為本位的課程體系,專業課程之間仍是相互獨立的傳統模式,相關性、連貫性不強。課程設置大多是以國家課程為主體,注重了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專業性,忽視了學校所在地區經濟產業特點,無法真正體現“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功能,沒有充分發揮課程培養“在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的作用。
2.課程內容的實用性不高。課程內容沒有建立與崗位實踐的聯系,課程被人為地分割為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進而導致理論和實踐教學分離,教學方法主要是基于符號的講授,很早以前就受到強烈批評的在教室里教個體種田的教學狀況至今沒有根本改變。
3.課程結構繁瑣,內容繁難、陳舊。課程太多且自成系統,導致不少學科內容重復,課程設置缺乏宏觀統籌及整體優化,課程內容不能及時反應新技術、新設備、新標準的變化,所學技能落后于市場需求。教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乏味。
4.課程實施方式單一,實際操作、練習、實驗內容少。重理論輕實踐、重教法輕學法、重講解輕訓練,教學方法形式單一、呆板,缺乏創新性,忽視職業教育的實訓和實踐的特點,培養出來的學生動手能力不強。
二、中職農林專業基于項目教學的校本課程開發策略
1.分析課程理念,確定培養目標。以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為出發點,以企業人才能力需求為基礎,進行企業崗位需求調研,明確專業所對應的工作崗位,根據崗位需求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2.分析工作任務,確定能力標準。通過與在生產一線直接從事生產操作和管理的技術專家密切合作,分析學生要從事的職業群包含哪些工作項目,以及完成這些項目需要哪些步驟。根據分析整理出線索清楚、層次分明的工作任務分析表,再按工作項目、工作任務、職業能力三個層次進行分析,確定完成項目所需要的職業能力。
工作項目是一組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工作任務。工作任務是工作過程中需要完成的單件任務。職業能力是完成工作任務需要采取的動作、行為和所需要的知識。
3.構建課程體系,制定課程計劃。根據培養目標和工作任務篩選專業課程和普通文化課。普通文化課門類設計參照普通教育課程框架設置。專業課程門類設計時課程邊界劃分的基本依據是工作項目的劃分。專業課項目課程要求按照工作的相關性,而不是知識的相關性(學科課程)設置課程門類。
課程體系建立之后,需按照課程容量安排課時,制定專業課程實施性教學計劃。專業課程教學安排要按照從實踐到理論的基本順序編排課程。即讓學生帶著任務進入課程學習,在做中學,學中做,在學習中盡早讓學生進入工作實踐,為學生提供體驗完整工作過程的學習機會,逐步實現從學習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轉換。
4.分析課程內容,制定課程標準。打破學科本位課程體系按知識的邏輯關系編排課程內容的思路,以項目為載體,根據工作項目完成的需要選擇課程內容,把工作任務轉化為學習任務,按照工作任務的邏輯關系編排每門課程的學習項目,分析完成每個項目必備的知識要求、技能要求、職業素養要求、課程實施要求和評價方法,制定出每門課程的課程標準。
5.開發項目課程校本教材。根據“用工作任務引領理論知識,用典型產品引領工作任務”的原則,依據培養目標、典型工作任務、職業能力標準、課程標準和當地農業發展特色,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項目課程校本教材編寫方案,指導校本教材編寫。項目課程教材的編寫體例大致包含教學目標、工作任務、實踐操作、問題探究、知識拓展、練習等幾部分。此外,還應完成與教材相配套的知識點積件、多媒體課件、動畫、微課、試題、教學視頻等教學資源庫建設。
當然,在項目課程開發過程中,并不是將所有課程都開發為項目課程,但至少要把項目課程作為專業課程體系的主體,逐步來開發和完善課程體系。同時在教學方法上,項目課程不能按照傳統的學科課程體系的教法來教,項目課程必須以任務為中心開展教學,以實踐性問題為紐帶聯系知識與工作任務,以產品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基于項目教學的校本課程開發還必須有行業專家、企業一線技術能手參與,才能開發出真實、優質的項目課程。
本文為2014年平涼市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現代農藝技術專業“基于農業生產過程”的項目教學法實踐與研究》(課題編號:[2014]PLZY037)階段性研究成果。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