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梅
【關鍵詞】 英語教學;銜接;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0—0071—01
高中英語教學和大學英語教學是英語教學的兩個不同階段,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發展。因此,如何使高中、大學的英語教學合理銜接而真正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是英語教學者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大學英語與中學英語教學比較分析
1.教學目標。全日制高級中學英語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鞏固、擴大基礎知識, 發展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 側重培養閱讀能力;培養學生在口頭上和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為繼續學習和運用英語打好基礎。”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特別是聽說能力, 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 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 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學生通過大學英語學習,應該能夠以英語作為工具獲取專業知識,能通過閱讀英文資料、音頻或視頻資料獲得關于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2.課堂教學模式。高中英語教學在高考、升學的壓力之下,多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則被動地接受教師教授的內容,進行“題海戰”式的應試教學,強調詞法和語法規則的積累,忽視了學習者如何運用這些知識進行交流 。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多以教師講解為引導,強調學生的課堂參與,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自覺性和自學能力。注重語篇的分析和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 在語篇教學中采用全英授課方式全面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
二、中學英語和大學英語教學的銜接
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過程,需要各個階段、各個環節教學活動的有機銜接。如何使高中、大學的英語教學合理銜接,筆者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1.高中英語教學方面。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為避免或消除大學生對大學英語教學的不適應感,以及“啞巴英語”現象,筆者認為把銜接工作中的一部分放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進行是完全可行的。教師課前可以讓學生輪流演講,同時可以提問其他學生一些演講內容,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和聽力理解能力;課堂教學中利用多模態現代教學手段,將視聽說有效結合起來,使英語學習變得生動有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一旦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被激發,將會對以后的大學英語學習產生積極影響。同時,也可以介紹英美文學、英語文化等知識,為大學英語學習做好知識儲備。
2.大學英語教學方面。首先,教師在授課伊始,應給學生介紹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和特點,注重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也可采取座談方式,師生互動交流學習經驗,增強學生的信心。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學生的英語能力差異,因材施教,少斥責,多鼓勵,堅持啟發式教學,喚起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激發其學習熱情。其次,在教學模式中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來取代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法。教師盡可能地為學生創設一種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為學生開辟各種語言信息源和應用語言的情境和氛圍,這是語言學習達到最大遷移效果的必要條件之一。如在課程設置上,變“單課型”為“多課型”,開設視聽課、口語課、讀寫課等;組織小組研討辯論賽等多種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引導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成為自主學習者。同時,由于大學英語每周只有4課時,教師應鼓勵學生拓寬英語學習渠道,善于利用圖書館、英語角、英語俱樂部等課外資源拓展自己的知識,并促進知識積累向交際能力轉化,從而提高自己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同時,通過學習與外語教學有關的理論課程,用理論指導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并在觀察他人教學的同時反思自己的教學,并結合理論指導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總之,中學英語和大學英語教學相輔相成,緊密聯系。對中學、大學英語課程系統進行研究和統一規劃,對于協調中學、大學英語教學的銜接,以及促進英語教學各個階段的發展和平穩過渡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順利平穩的過渡與銜接有利于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全面發展和提高,有益于師生之間的默契配合,積極互動,從而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
(本文系寶雞文理學院校級科研項目 課題編號ZK09100)
編輯:楊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