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民
【關鍵詞】 表揚;批評;強制性;教育方法;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3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2—0038—01
在學校的教育中,教師的表揚與批評是教師在教育工作中使用的重要手段,也是一把鼓勵、鞭撻學生的雙刃劍。表揚是學生取得成績的公開贊美,其目的在于鼓勵先進、激勵后進,使得正確的思想和言行能夠得到社會的承認并能夠發揚光大。批評是教師指出錯誤,促使去積極改正的有效辦法,其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認識缺點、糾正錯誤,使之成為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所以說表揚與批評 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但若使用不當,既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又傷害了師生的關系。可以說,教師的表揚與批評也是一門藝術。只是如何運用表揚獎勵和批評懲罰的度,是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表揚獎勵教育過度的弊端
1. 會讓孩子滋長驕傲情緒,喪失上進心。過度的使用賞識教育,就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滋長驕傲情緒,從而變得盲目自信。這樣就會讓他們陶醉在一片虛幻的贊美聲中,因一葉障目,而不明“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從而缺乏競爭意識,失去繼續向前的的動力。
2. 會讓孩子失去認清真假美丑,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眾所周知,青少年正處在身體和心理雙重發展時期,可塑性很強,審美觀、世界觀還未完全形成。由于年齡特征所決定,學生犯錯誤都在所難免。因此在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多發現他們身上閃光點的同時,也必須引導他們不斷地反省自我,找出自己身上的不足,然后揚長補短,而不能揚長避短或蓋短,掩蓋學生的缺點,甚至是縱容學生的缺點和錯誤,這樣久而久之,只會讓學生不辨真假美丑,不明是非曲直,從而偏離正確的人生軌道甚至誤入歧途。
3. 會重蹈溺愛教育的覆轍。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這樣的孩子什么都不缺,唯一缺少的就是適當的批評和教育。本來,中國的教育是以“嚴”著稱的,“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除了學習上的嚴格要求,為人處事上也應對其嚴加管教。而現在有的家長及老師對孩子則極盡寵愛之能事,這樣的孩子往往表面上“完美無缺”,實際上卻常常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惟我獨尊,誰也說不得,動輒傷心落淚,甚至離家出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還一味地呼吁表揚獎勵教育,那么就會重蹈“溺愛教育”的覆轍。
二、完整的教育需要有度批評懲罰
新課程倡導表揚與鼓勵,并不等于新課程拒絕批評與懲罰。恰恰相反,批評與懲罰是非常必要的。曾記得一位外國教育家說過,沒有懲罰的教育是有缺陷的教育。教育在先,懲罰在后。犯了錯誤,要先進行說服教育,教育不行,必須懲罰。
綜觀美、英、法、德等國中小學的教育現狀,可以發現,盡管在那里個性發展的大旗高高飄揚,但懲罰教育的威嚴絲毫不減。在教學實踐中,絕大多數學生能夠遵守學校規章制度,完成學業任務,按照要求參加各項活動,只要及時表揚獎勵,就能健康發展。偶爾犯錯,批評教育,說服談心,也能收到成效,回歸正道。但總有個別學生,是老師教育的老大難,好吃懶做,不愿吃苦,活潑好動,不愿受約束,屢屢挑戰學校規章制度。對于這樣的學生,如果缺乏懲罰教育手段,這類學生往往會影響一大片,一個班的班風,就會壞在極少數學生手里。
因此,在學校教育中的批評懲罰,是指對學生某種思想、行為給予否定性的評價,采取一定措施使之改正且內化為受教育者自覺約束力的教育方法,旨在使學生受到警示,控制其不良的思想、行為。它是對學生不良行為的一種強制性糾正,既可以體現在精神上,也可以體現在行為上。
筆者認為懲罰是對學生過錯行為的一種否定和強制性糾正,是在學生身心完全能夠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是一種常規的教育手段。合理的懲罰對于青少年的成長具有積極的意義,有利于個體的社會化,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是非觀念和正義感,使學生養成遵守制度的習慣,有助于喚醒學生的自覺意識,使學生更清楚地看到自身的存在價值,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增強法制教育的實效。
因此,教師和家長應該根據不同的性格特點,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孩子犯了錯誤,在不傷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實施"懲罰",嚴格管教,是必要的。總之,婉轉的批評像一把鑰匙,是一種育人的方法;善意的批評像一個音符,是一種教學的藝術;真誠的批評像一縷陽光,是一種無私的關愛。希望各位同行善用表揚與批評、鼓勵與懲罰這兩把雙刃劍,引領我們的學生健康地成長,大踏步地前進,成就自己的理想!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