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
【關鍵詞】 班級管理;“情感因素”;滲透;
以生為本;關心;溝通
【中圖分類號】 G62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2—0040—01
班級管理是一門藝術,既不能“威懾”也不能“放任”,所以教師要把握好教育管理中的“度”。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所以,“情感因素”在教育中要充分利用,真正做到以情感人。教師如果能夠充分挖掘“情感”的作用,讓學生親師信師,教育就成功了一半。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具有鮮活思想的“人”,情感的調度和感染就變得更加重要。“情感因素”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主要是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關心學生的生活,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以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
一、以生為本,樹立理念
教師首先要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以生為本,就是要關心、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動態,無論什么活動都要“全員參加”,不拋棄不放棄任何一名學生。在評價學生的時候也不能只看成績,要有多元評價因素。班級中的學生個性差異是有的,但是只在接受能力上有先后,智商和情商的水平相差并不大。所以,教師要允許學生在知識接受上有先后之別,尊重學生的學習節奏,只要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是認真的,就是好孩子的表現。教師在小學生的眼中非常高大,所以教師的關愛在學生心中產生的“溫度”是比較高的。教師要利用學生的這種“崇拜”,引導學生不斷進步。
“以生為本”還體現在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在管理班級時,總會不自覺地“厚此薄彼”,在部分學生的心理上就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班里的學生個性差異太大,比如在上課的時候,有的學生表現比較活躍,回答問題很積極,教師當然就會讓他們來回答。而有的學生性格內向,從不主動舉手回答問題,幾乎看不到其主動表現的時刻,當然就不會引起教師的注意。為此,作為一名教師,在班級管理中要做好這部分學生的組織工作,鼓勵他們勇敢地站起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所想。在管理工作中,要吸納學生進入班級管理系統,發揮學生的智慧。學生對班級的事務最了解,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體現了教師傾聽“民聲”的誠意。
二、關心生活,傳遞溫暖
“愛”本身就是一種最好的教育方式。關心學生的生活有助于教師拉近與學生的感情距離,感受到教師的溫暖。教師對學生的關心不能局限于學習方面,還有生活方面。當然,教師的關心不能是保姆式的事無巨細,而是一種心靈上的關愛。有的學生因為家庭的原因,情緒上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為此,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及時排解學生的壞情緒,取得學生的信任。教書育人,知識的傳遞是重要的,塑造學生的人格更為重要。
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可以更加準確地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溫暖,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校生活中。學生有這種情感上的需要,教師就應該利用這種需要激發學生的進取心。小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限,還不能應對家庭生活中出現的一些事情,當他們感到迷茫的時候,教師的關心是安撫學生心情的“良藥”。同時,教師的這種主動關心別人的行為也會感染學生,從而實現“愛心”傳遞,這是言傳身教的最佳效果。
三、真情溝通,寬嚴有度
情感交流在師生互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師生之間在情感交流中可以更加融洽。在交流中要以賞識的態度面對學生,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學生陳述的問題。教師與學生交流的時候要多“傾聽”,順著學生的思維去思考問題。每個學生的身上都有閃光點,教師要做個善于發現的觀察者,在與學生交流的時候,要先肯定學生的優點,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如果教師總是以批評為“開場白”,學生內心就會產生抵觸情緒,那么師生對話一定不會很順利地進行下去。
溫情交流并不是忽略制度管理,在班級管理中沒有哪個學生可以凌駕于制度之上,如果違反了課堂紀律,教師仍然要視情節的輕重給予相應的批評。情感因素的利用,是為了形成良好的班級風氣,對于原則性的問題就要是非分明,以便形成班級管理中的良好秩序。教師在處理班級事務的時候,切不可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即使是比較調皮的后進生,在判斷的時候也不可急躁,要靜下心來聽學生解釋。是非分明體現了教師的公平公正,“情”和“法”的結合才可以營造出更加融洽的班級氛圍。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