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璇
摘 要: 本文以《全宋詞》為研究依據,探討舞蹈與宋詞的關系,它是詞調的來源,詞人官馀生活元素之一與倚聲填詞的素材,是宋詞勃發的助推劑。
關鍵詞: 舞蹈 宋詞 關系
詞是繼唐詩后又一種主導一代文學走向的重要文體,兼備文學與音樂兩方面的特點。自古樂舞不分家,使詞這一文學體裁從產生之日起就注定跟舞蹈密不可分。與格律詩相比較而言,詞“能夠長短其句以就其拍”的這一特點更能配合管弦旋律和舞蹈節奏,因而用詞寫舞蹈,能體現出舞蹈這一肢體藝術的另外一種風情。宋代的舞蹈資料流傳到現在的寥寥無幾,我們只能從側面感受這一時期舞蹈的獨特魅力。宋代涉及最廣泛的文學體裁——詞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大門,我們可以憑此探討舞蹈與宋詞的關系。
一、詞調的來源
詞牌是詞的格式名稱,規定了一首詞的行數、字數、平仄及韻腳。詞牌的名稱因為詞的曲調眾多而跟著相當多。現在已知的大多數詞牌與詞的內容其實沒有太多聯系,只作為詞譜的一種代號,與內容有關系的往往是詞題,一般詞人填詞的時候需要另起一個標題或者在下面標注一行小字說明他要表達的志向或者觀點。宋代已知的詞牌有近千個之多,而它們中絕大多數是來自于教坊曲名或熟知音律的詞人自制的詞牌。
在眾多宋詞詞牌中,許多是從宋代舞蹈中演化而來的。在全部481首與宋代舞蹈有關的宋詞中,經統計,直接用舞蹈作為詞牌名的有《調笑》2首,《花舞》1首,《劍舞》1首,《采蓮舞》1首,《太清舞》1首,《舞迎春》1首,《柘枝舞》1首,《漁父舞》1首,《番禺調笑》1首,《鸞鳳雙舞》1首,《句降黃龍舞》1首和《句南呂薄媚舞》1首,總計13首。
此外,還有形形色色的詞調名稱都與歌妓為代表的舞者群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一)女性日常生活中與舞蹈有關的詞牌
這一類詞牌名主要有《柳腰輕》、《呈纖手》等。柳腰被用來比喻女子如柳條般纖細柔軟的腰身,是中國自古以來評價女性美的重要標準之一。這種富于曲線美的身材具有柔婉溫和的審美效應,與中國傳統男性社會中強調女性柔順、服從的倫理要求有著異質同構的對應關系,歷代詩詞作品中對它的生動描述數不勝數①。早在戰國時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就將女子的腰比喻成一束白色生絹,說道“腰如束素”,充分反映楚國人對細腰的欣賞。這種以纖細為美的風尚在后代一直延續發展,最終成為評價一個女子美貌與否的重要標準,如“小腰微骨,朱衣皓齒”(謝靈運《江妃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曹植《洛神賦》),“楚腰纖細掌中輕”(杜牧《遣懷》),“皓齒歌,細腰舞”(李賀《將進酒》)。女子腰肢的美,不僅要纖細,在其基礎上還要柔軟,因此文學作品中常用“柳”這一意象加以形容,有些文人在作品中甚至直接稱其為“柳腰”,這一標準在審美情結崇尚瘦弱柔美的宋人眼里更突出。如“柳腰人舞”(黃裳《霜葉飛·冬日閑宴》),“柳腰花態嬌無力”(柳永《法曲獻仙音》),“柳腰如醉不勝扶”(向子諲《浣溪沙》),“柳腰花貌天然好,聰慧更溫柔”(楊無咎《眼兒媚》),“花臉柳腰”(張元干《蘭陵王》),“柳腰花面,一醉霓裳曲”(趙長卿《念奴嬌·上張南豐生日》)②。這些詞作是宋代這種審美眼光最有力的證明。《柳腰輕》這一詞牌取自于柳永詞“英英妙舞腰肢軟”的意境,而柳永創作的《柳腰輕》順理成章地作為此詞牌的正聲:“英英妙舞腰肢軟。章臺柳、昭陽燕。錦衣冠蓋,綺堂筵會,是處千金爭選。顧香砌、絲管初調,倚輕風、佩環微顫。乍入霓裳促遍。逞盈盈、漸催檀板。慢垂霞袖,急趨蓮步,進退奇容千變。算何止、傾國傾城,暫回眸、萬人腸斷。”③
(二)女性游藝活動中與舞蹈有關的詞牌
與宋代高度發達的城市經濟一樣,宋朝城市居民的日常文化生活是相當豐富的,娛樂冶游擴展到了社會各個階層。在中國整個封建王朝時期,宋朝女性的生存環境還是相對比較寬松的,當時婦女還是能參與娛樂游藝活動的。宋代詞牌中與婦女游藝活動相關的主要有《斗百草》、《拋球樂》、《撲蝴蝶》、《期夜月》、《翦牡丹》等。這里以《拋球樂》、《翦牡丹》的詞牌為例稍作闡釋。
《拋球樂》本是唐人古詩,后入教坊譜曲供演唱,遂成詞調。《唐音癸箋》云:“《拋球樂》,酒筵中拋球為令,其所唱之詞也。”《填詞名解》卷一:“唐劉禹錫詞‘五色繡團圓,本詠拋球之戲,遂名《拋球樂》。”④唐五代詞中就有馮延巳、皇甫松、劉禹錫、徐鉉等詩人先后作過《拋球樂》詞,詞牌名稱和內容完全一致,寫的就是拋繡球。唐代宴席中有拋球娛樂的習俗,宋代隊舞中有專門的拋球樂隊,想來應該就是用這一詞調作為舞曲的。《宋書·樂志》就有記載,宋代隊舞分為“女弟子隊”和“小兒隊”兩大類,每類下面又分出十個獨立的隊舞,其中女弟子隊舞的第三支隊舞即為拋球樂隊。之一隊舞共由十六人組成,參與舞蹈的舞姬分別著四種顏色的繡羅寬衫,腰系銀帶,手執繡球。表演的時候,領隊的兩人拿著“竹桿子”,緊隨其后的兩人中的一人執花,一人執筆,十二人分兩行而立,中設描龍繪鳳、并飾彩色紋緞的球門;球門上有一圓孔。舞者們一邊舞蹈,一邊向前,將手中繡球拋向球門和圓孔,同時朗誦、歌唱⑤。通過這段記載我們可以看到,拋球樂這一娛樂活動是熱鬧和技巧的展現。現存《全宋詞》此詞牌的詞有三首,分別是無名氏、李從周和柳永創作的。其中無名氏和柳永創作的《拋球樂》與這一游戲活動是有關聯的。宋代隊舞“女弟子隊”中緊隨“拋球樂隊”之后的就是“佳人翦牡丹隊”,諸從舞藝人“衣紅色砌衣,戴金冠,剪牡丹花”⑥。該舞由十二人組成,其中六個舞者手拿著花,圍成一個圓圈,圓圈中央放置一個牡丹花模,舞者們圍繞花模進退旋轉、翩翩起舞。分開的時候只見朵朵牡丹、含苞待放,聚攏來又是一朵盛開的牡丹,燦爛奪目,衣服與牡丹的顏色還可以因舞蹈差異而隨意變換,這是一支相對而言優美抒情的舞蹈。《翦牡丹》這一詞牌的音樂來源就是這一舞蹈,但遺憾的是宋詞中這一詞牌的詞作僅留存一首,就是張先的《翦牡丹·舟中聞雙琵琶》,但這首詞的內容與這一舞蹈已經完全沒有關聯。
二、詞人官馀生活元素之一,倚聲填詞的素材
毋庸置疑,詞人是詞的第一創作主體,他們都以獨特的創作個性、獨特的藝術作品體現存在價值。同樣,每一位詞人在藝術創作過程中,都在努力探索和嘗試獨特的創作手法。如學者討論柳永詞時所說的“屯田蹊徑”或者“柳氏家法”,就是從一個角度談柳永詞的創作手法。
前文提過,宋代的歌妓制度已經相當完善,宋代的文人官員都有在家蓄養歌妓的習慣。與歌妓交往是宋代詞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樣一種社會背景的影響下,與歌妓交往、歌舞活動成為宋詞極其重要的題材來源。
雖然在一些場合,詞人們會發出“且免歌詞,休載妓,莫攜樽”的感慨,但就整體而言,他們與歌妓的交往還是相當普遍的,尤其在唐宋兩代。而且,他們之間的交往方式又是多種多樣的,既有詞人方面的因素,又有歌妓方面的原因。根據歌妓活動環境的不同可劃分為官妓、家妓和私妓三種。詞人根據社會地位和行為習慣,與歌妓相處的背景也不盡相同,如柳永大多是在秦樓楚館與歌妓交往,晏殊則主要在自己家中與家妓相處,而蘇軾基本是在官府聚會上和歌妓往來。
某種程度上,與歌妓交往對當時詞人來說,既是一種生理上的需求,更是一種情感和精神上的追求。以柳永為例,對于一個像柳永這樣在仕途上屢屢遭受挫折的詞人而言,情感生活變得尤為迫切,幾乎變成他生活的全部。他的情感生活絕大部分都是建立在與歌兒舞女交往基礎之上的。柳永將這樣一種情感主動外化,毫無保留地展現在作品中。據葉夢得《避暑錄話》里記載:“(柳永)為舉子時,多游狹邪。善為歌辭,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于世,于是聲傳一時。”羅燁《醉翁談錄》丙集二也提及:“耆卿居京華,暇日遍游妓館。所至,妓者愛其有詞名,能移宮換羽,一經品題,聲價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資給之。”
可見,歌舞妓為柳永不斷提供新聲、新曲,并且及時傳唱他的新作,慷慨地給予他酬勞。既在藝術上與其合作,又在生活上給予其幫助,詞人與歌妓相處的時光對他來說是非常美好的。
當然還有晏幾道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既有歌舞女,又有歌舞男,如蘇軾創作的《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就是讓東州舞男邊舞邊唱的。
三、宋詞勃發的助推劑
舞蹈是詞這一文學體裁在宋代蓬勃發展的養料。既是宋詞傳播的渠道,又是宋詞中重要的題材來源。宋詞在舞蹈推動下綻放出璀璨光芒。
宋詞以其卓越的藝術成就,千百年來一直閃爍著奪目的光輝。兩宋王朝用三百多年的歷史共孕育了近1500位詞人,創作出了兩萬余首詞作。這些詞作有的縱橫慷慨,勃發出敲金戛玉的聲響;有的香軟冶艷,散發著香馥醉人的濃香。許多名家、名篇千古傳唱,奇聞軼事膾炙人口,至今仍然使人從中得到意味無窮的藝術享受。后人將宋詞推崇為“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年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陳寅恪)。從《全宋詞》中篩選出的與宋代舞蹈直接相關的481首詞中共涉及167位具體詞人。另外,還有生卒日期無法考證的宋代樂舞詞作者:曹違(1首)、徐口(1首)、無名氏(18首)、元明小說話本中依托宋人詞(1首)。他們在宋詞中對舞蹈的生動描寫成為后世寶貴的文化遺產。可見,舞蹈是推動詞人創作的興奮劑。
注釋:
①謝穡.宋代詞牌來源的女性化意蘊.湖南社會科學,2012
(5).
②唐圭璋.全宋詞.2011年6月
③宋·柳永.樂章集.
④謝穡.宋代詞牌來源的女性化意蘊.湖南社會科學,2012
(5)
⑤⑥沈約.宋書樂志校注.蘇晉仁,宋煉子校注.齊魯書社,1982:348,349.
課題來源:吉首大學校級科研項目資助(編號14JDY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