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楊
摘 要:當前,中國對海洋的重視已經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建設海洋強國已經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而其中的濱海旅游業是重要的海洋產業之一。本文通過對遼寧濱海旅游業現狀的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及發展規劃,為遼寧海洋經濟的發展尤其是濱海旅游業的發展獻計獻策。
關鍵詞:濱海旅游業;發展現狀;對策
一、遼寧沿海經濟帶濱海旅游業的發展現狀
目前,全世界約3/4的大城市、工業資本和人口都集中在沿海地帶,我國11個沿海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占全國60%以上。我省沿海經濟帶旅游發展的目標是根據“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的資源現狀、旅游需求未來發展的趨勢,確定為以濱海公路為依托、沿線特色小城鎮為集散地,建設成為我國北方高品位、生態型沿海特色旅游景觀帶、休閑度假旅游帶。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我省濱海旅游產業仍處于粗放型的發展階段。目前我省濱海旅游產業仍然處于粗放型的發展階段,具體表現在:(1)重產值,輕環保。濱海旅游業的發展是以濱海旅游資源為物質基礎,如果不注意保護旅游資源,濱海旅游業的發展就無從談起。雖然國家反復強調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但對于地方政府和經營者來說,保護環境和經濟增長始終是個兩難選擇。不注重環保,加速了資源的損耗、環境的污染和生態的失衡。(2)缺乏科學管理。對于旺季游客過分集中的現象各地都缺乏科學的疏導,同時也忽略了景點維護,旅游資源的破壞。在黃金周期間,盤錦紅海灘旅游景區人滿為患,缺乏合理的疏導措施。導致交通堵塞,游客無法進入景區。經營場所出現亂調價格現象。旅游從業人員經營分散,質量缺乏保障,產品以假亂真,影響了旅游業的健康發展。
(二)濱海旅游產業發展規劃滯后。與國外一些成熟的濱海旅游產業相比,我國的濱海旅游產業規模都很小,缺乏區域綜合競爭力,發展規劃滯后。旅游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滿足不了游客的需要。小長假期間,各地旅游景點已出現了只見人不見景的現象。交通癱瘓,安全無法保障,應急措施不健全。缺少統一的發展規劃。
(三)缺少在海洋旅游業熟練操作的人才。我省現階段從事濱海旅游業管理和服務的人才非常匱乏,從業人員素質及經營管理水平較低,缺乏一定的專業技能,應對市場的能力較低?,F代應用管理方式不夠,很多濱海景區的管理只停留在網站的建設上,而網站的內容又常年不更新,管理技術卻停止不前。這些都是影響我省濱海旅游業發展的原因。
三、遼寧沿海經濟帶濱海旅游業發展對策
(一)濱海旅游產業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發展。發展我省濱海旅游業,要借鑒世界發達國家的管理經驗。對濱海地區的旅游開發首先必須注重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應制定具體可行的、適合的方針來實行保護性開發,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做到保護與開發并重。實施科學的有限開發戰略,為子孫后代留下寶貴的財富。在講究效益的同時要關注生態平衡,合理安排開發的秩序。注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三個效益的有機統一,堅持走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的集約化發展的道路
(二)實現旅游區域一體化。區域一體化是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旅游經濟的區域合作已經成為旅游業發展的必然要求。遼寧沿海經濟帶位于遼寧省南部,地處環渤海地區的重要地理位置和東北亞經濟圈關鍵地帶。。加快遼寧沿海經濟帶的發展,遼寧沿海經濟帶2009年接待國內游客9800.4萬人次,占整個遼寧省的39%;旅游總收入1045億元,占遼寧省的46%;接待海外游客272.37萬人次,占遼寧省的59%;旅游創匯10.4億美元,占遼寧省的61%;擁有星級旅游賓館322家,占遼寧省的62%;旅行社616家,占遼寧省的60%。從各項旅游指標可以看出,沿海經濟帶旅游業在遼寧省旅游業發展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各市經濟發展的聯系度不高缺乏協調,這嚴重影響了整體的發展。各地根據不同地理位置與地方經濟特色,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在沿海經濟帶中的不同戰略定位。
(三)實施人才戰略。人才資源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對增強我省濱海旅游業的競爭力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現有的高等院校和旅游專業院校增開關于海洋方面的專業課程,培養高等、綜合旅游專業人才。同時抓好現有隊伍的培訓和教育工作。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來增強我省海濱度假旅游的科技含量。比如說冬天是旅游淡季,這是我省海濱旅游度假區不可回避的制約因素,但象青島、煙臺、日照等地利用高科技建設的“四季海水浴場”就很好地緩解了這一問題。此外,我省海濱度假旅游在未來發展中應逐步推行網絡化管理來推動產品開發向高質量、高科技、高品位的方向發展。
此外海外市場旅游業發展的重要依托,應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擴大我省濱海旅游城市形象的宣傳。其中以山東半島、遼東半島、渤海灣旅游帶與我國最大的客源地日本隔海相望。將重點客源圈范圍擴大,逐步向國外市場延伸,繼續擴展各自的旅游客源市場,將為我省濱海旅游業帶來又一發展機遇。
參考文獻:
[1] 麗梅.區域旅游開發與規劃研究.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M]. 2008
[2] 陸玉麟.區域旅游一體化進程中邊界效應的定量化研究——以長江三角洲地區入境旅游為例[J].旅游學刊, 2008(10): 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