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玨
摘 要 網絡技術推動了新媒體的發展,其中不斷涌現的網絡新聞,其中既有權威媒體驗證報道的新聞,也有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中未加證實的新聞,后者造成的侵權問題屢見不鮮,要求我們在分析網絡新聞侵權概念、特點以及常見侵權形式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
關鍵詞 網絡;新聞;侵權;預防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5)137-0038-02
0 引言
傳統新聞在相關法律制度的監管約束下,侵權的問題比較少,而網絡新聞缺乏必要的法律監管約束力度,以致侵權情況經常出現,并在轉發傳播等過程中,新聞的真相被歪解,使得侵權情況迅速發酵膨脹。對此,筆者認為我們有必要在掌握網絡新聞侵權特征的基礎上,基于法律等視角,采取行之有效的預防方法,才有可能切實保障新聞報道對象的合法權利。
1 網絡新聞的基本特征
相比于傳統媒體平臺,網絡新聞以計算機網絡為載體,其傳播方式出現了質變,由此決定了網絡新聞具備虛擬性、開放性、交互性等基本特征。
1)虛擬性特征。網絡環境中,無論是新聞報道者,還是新聞的閱讀者,都在相對獨立的空間內,與傳統新聞媒體不同的是,后者的新聞報道者永遠是報道者,而閱讀者永遠是閱讀者,兩者的主體身份無法轉變。而網絡新聞媒體,報道者和閱讀者的身份可以轉變,以致所報道的新聞內容,被貼上未經權威認證的標簽,具有虛擬性的特征。
2)開放性特征?;ヂ摼W面向全社會開發,在網絡環境中,新聞報道和閱讀不再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新聞媒體人隨時隨地可發表認為具有報道價值的新聞,閱讀者同樣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平臺,隨時隨地閱讀所需的新聞,這種開發性特征,推動了網絡新聞的迅猛發展。
3)交互性特征。網絡新聞的受眾主體,在自由選取所需新聞信息的同時,還可以參與新聞的在線評論,而新聞的報道者,能夠通過評論的內容,及時掌握受眾主體的反饋情況,以便對新聞報道角度、報道內容等進行改進?;蛘咴趫蟮佬侣勚?,進行在線調查,掌握受眾主體的新聞信息需求。
2 網絡新聞的侵權情況
2.1名譽權侵犯
網絡新聞以圖片、文字、聲音、視頻等方式,紕漏新聞報道對象的信息,或者直接引用網絡上的某類作品,譬如類似于娛樂新聞常見的貶損某位明星的報道行為,事實上已經侵犯了報道對象的名譽權。筆者認為,網絡新聞的名譽權侵犯,與線下名譽權侵犯的性質、特征都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前者以網絡作為侵權的工具,比方說網絡論壇、評論欄、留言板、微博、微信等,使得名譽權侵犯的影響范圍更好,責任追究難度更大。
2.2隱私權侵犯
所謂的隱私權,指的是經過當事人的同意,直接向社會公開當事人的隱私信息,以致當事人的生活安寧和人身自由受到負面影響。近幾年網絡上的所謂“人肉搜索”行為,在網絡新聞中也是屢見不鮮,或者直接將當事人的姓名、肖像、工作單位、學習單位等,公布在網絡上。
2.3著作權侵犯
網絡新聞實現了信息的數字化,該項技術的應用,意味著各種信息內容,可以進行直接的復制和修改,并且每位參與網絡互動的主動,都能夠自由的傳播自己所需的信息。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網民在互聯網世界當中,并不了解何謂著作權,當然也不排除某些故意侵犯著作權的行為。然而,無論哪一種行為,對于著作權的挑釁,譬如將未經許可的文件信息,放在論壇、微博、微信之上,供其他人自由瀏覽和下載,甚至擅自修改文件信息,使得原本意思被篡改,這都是著作權侵犯的常見表現。
3 網絡新聞侵權的預防
針對以上的網絡新聞侵權行為,以肅清新聞環境為目標,創造健康的網絡新聞輿論環境和法制環境,筆者認為有必要通過以下幾方面的手段,盡最大努力杜絕網絡新聞的侵權行為。
3.1 技術預防
網絡新聞的傳播,針對直接復制和修改的侵權問題,可通過網絡認證和保密等技術手段,予以制止。盡管這些技術預防手段,無法根除侵權的行為,但起碼能夠將侵權的行為,控制在一定的范疇之內。就目前很多新聞媒體網站的信息權技術防范方面,譬如重要的圖片信息或者視頻信息,都會直接打上網站的LOGO,以證明這些信息的版權歸屬,另外關于重要新聞附件的信息,以注冊、實名認證、下載一系列的繁瑣流程,同樣能夠防止附件信息被無限制下載,并有利于追究信息違規傳播的行為責任。
3.2 自律自控預防
網絡新聞所處的傳播環境中,畢竟是人類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人類社會發展歷經數千年,已經有了某些約定成俗的道德規范,這些規范不僅適用于現實社會,同樣能夠用于規范網絡新聞的環境。筆者認為自律和自控的道德要求,正是網絡新聞發展,以及發展過程中侵權預防的重要手段。對于網絡新聞發布者來說,作為媒體人,就應該率先遵守這些自律和自控行為,而不應該作為網絡新聞侵權的始作俑者。目前西方國家媒體界在業內行業了自律機制,除了法律的約束,任何違背新聞職業道德行為,都會遭到同行的唾棄,這種做法實際上值得我國網絡新聞發展時的參考借鑒。
3.3 新聞采編審核強化
網絡新聞信息的來源,來源于各個渠道的采編收集,其中不乏真偽難辨的信息、良莠不齊的信息,而新聞采編工作人員,需要加強對這些信息真偽的辨識,選取最具報道價值的信息。很多網絡新聞侵權的情況,正是新聞采編人員缺乏業務經驗和職業道德所致。采編人員應該憑借職業的敏感性,準確斟酌新聞來源的真實性和合法性與否,最終做出科學合理的取舍決定。對此筆者建議網絡新聞媒體單位,要加強新聞采編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不斷強化采編人員的法律意識和自律能力,從而消除侵權問題在采編環節的個人因素。
3.4 網絡新聞評議協會設立
為有效監督和仲裁網絡新聞侵權的行為,網絡新聞行業評議協會,可視為具有行業自律意識的組織。該協會的設立,將新聞業內糾紛、新聞行業與社會糾紛等的處理,視為基本的職責和任務。評議協議設立應緊扣國家的憲法,所采取的監督和仲裁行動,也要有相應的法律依據。通過這種第三方主題的監督和仲裁方法,能夠保證自律自控機制的切實落實。
3.5 相關立法的完善
就目前國內的立法情況來看,網絡立法,處于初步探索的階段。網絡新聞侵權相關的法律,有待進一步完善。為保證網絡新聞的健康發展,需要站在網絡新聞虛擬性、開放性、交互性的視角,引進科學的立法理念,在遵循網絡新聞發展規定的基礎上,將網絡新聞的定位,從管理本位,逐漸轉變為權利本位和規律本位,這樣方可提高網絡新聞法律建設的科學化水平。
4 結論
綜上所述,網絡新聞缺乏必要的法律監管約束力度,以致侵權情況經常出現,并在轉發傳播等過程中,新聞的真相被歪解,使得侵權情況迅速發酵膨脹。對此,筆者認為我們有必要在掌握網絡新聞侵權特征的基礎上,基于法律等視角,采取行之有效的預防方法,才有可能切實保障新聞報道對象的合法權利。文章通過研究,基本明確了網絡新聞侵權情況和預防的方法,但考慮到網絡新聞傳播環境的復雜性和多變性,侵權行為也不止以上提到的三種,因此仍然需要在實踐當中提煉更多的侵權預防方法,作為本文研究補充和完善的內容。
參考文獻
[1]陳華,劉會民.網絡新聞報道侵權訴訟的應對措施及風險防范[J].中國廣播,2013(1):64-66.
[2]陸涵之.網絡時代應如何防止個人新聞侵權—以秦火火事件為例[J].新聞前哨,2014(7):76-78.
[3]代麗麗.淺析網絡新聞侵權行為中網絡服務商的責任判定[J].新聞世界,2013(2):104-105.
[4]匡敦校.新聞名譽侵權中的新聞報道失實研究——以新聞真實性為中心[J].法商研究,2005(2):118-123.
[5]李萌.網絡環境下對新聞作品的著作權保護[J].中國廣播,2015(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