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潔(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南京 210031)
淺析中國汽車工業科技人才的現狀問題與解決措施
劉潔
(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南京 210031)
摘要:從世界汽車工業的發展史當中我們可以看出,要想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就必須切實做好技術創新,而技術創新實現的根本因素便是高素質的科技人才。本文將對我國目前的汽車工業科技人才的現狀進行分析,闡述了我國汽車工業科技人才存在著結構失衡、總量少和專業單一等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我國汽車工業科技人才問題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中國汽車工業;科技人才;問題;解決措施
在人力資源的相關理論當中,認為人才資源是一個國家、地區中擁有較高的管理、研發以及專業技術能力的人群的統稱,在此定義上衍伸出的科技人才指的是具備了充分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掌握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科技攻關能力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相關管理人員以及一些專業技術高超、理論基礎牢固的高級技工和技師。這一概念囊括了位于生產第一線的高水平的技術人員,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1技術人員增長快但總量不足
汽車工業工程技術人員主要由研開人員、制造技術人員這兩大群體所構成。目前國外一些先進的工業國家通常用工程技術人員在全體職工人數當中所占的比例來表示該企業的技術水平,并用研究開發在全體職工人數當中所占的比例來表示該企業的研究開發能力,這兩項指標的先進水平都保持在20%以上。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2000-2010年這十年間整車的就業人數由150.55萬人增加到了220.27萬人,其中科技人才由15.6萬人增長到了31.1萬人;研發人員由4.47萬人增長到了16.95萬人,增長了近4倍。然而從總體上來看,整車行業的就業人數當中科技人才所占的比例約為14%,其中研發人員在就業人員總數當中所占的比例還不到8%,大大低于世界先進水平。
1.2專業結構不合理
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很多CIMS技術、機電液集成技術等新興技術學科紛紛進入到了汽車產品與制造工藝中,增強了學科、專業之間的協作與交叉。受到我國傳統的生產模式的長期影響,造成了汽車工業工程的技術人員專業普遍集中在汽車應用工程、模具設計、機械制造等領域中,而人機工程、材料與測試、工業造型等新興學科方面的技術人員較少,同時從事化學、生物等基礎性研究的科技人才更是奇缺。而國外的汽車企業研究機構則擁有著龐大的科研陣容,如美國某汽車公司技術中心研究所的部門中從事R&D的科學家與工程師便有600多人,其中各個學科的人員比例為:化學和化工25%、機械工程22%、物理學8%等。由此可見我國的汽車工業科技人才隊伍存在著專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
1.3科技人員的學歷與職稱結構不合理
一個優秀、持續、穩定的工程科技人才隊伍當中應當包括不同年齡層、不同學歷水平和不同職稱層次的人才。據相關調查顯示,到2014年底,在我國汽車工業的工程技術人員中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以及專科以下學歷的人員結構比約為0.5:29.1:30.6:39.8,而韓國的汽車行業在同一時期研究生、大學生、職業培訓生的比例約為4.8:57.7:31.3。同時我國企業的技術人員職稱和年齡結構普遍呈正比例關系,由此可以推斷出后備力量有待加強。
2.1確保高校教育的全面與系統
在開設了汽車工業相關專業的高校當中選取出師資、硬件與軟件設備都比較完善的高校來作為人才培養基地,在培養本科工程技術人員的同時,重視起對博士生、研究生技術人員的培養,根據汽車工業研究開發的需要來合理擴大汽車電子專業、材料學專業、工業造型專業等相關專業的招生規模,針對復合材料、空氣動力學、代用燃料等領域的汽車制造業的基礎理論、應用技術培育出一些博士研究人才。在學科當中合理地設置相應的外語、現代制造技術等專業并給予其充分的重視,同時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的職業培訓成功經驗,從而為我國汽車工業提高更加優秀的技術人才以及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
2.2加強對企業人才的再教育
首先,需重視對人員的培養。企業應當保證職工再教育與再培訓的規范化、長期化和制度化,同時將其作為納入到考核指標當中。通過和高校聯合進行人才培養、設置相關的科技基金等方式來實現對人才的更好培養;其次,要合理地使用人才。企業在配置人才資源時應當堅持充分運用生產要素并同其他要素結合成合理的匹配關系的原則,并對企業內部的競爭機制進行健全與完善。通過合理科學的上崗制度的實行來實現人才的最優配置;最后,要建立起有效的人才激勵體制,推行學歷工資制、科研項目負責人制以及優秀人才津貼制,在充分考慮企業對技術人才的需求的前提下進行富余人員的裁減。
2.3增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發展,汽車工業的發展也逐步走向了全球化,在這一背景下各國的汽車技術融合也日益增強。很多國外先進工業國家的汽車集團為了實現市場的拓展競相設立了海外R&D結構,其功能由單一的情報收集轉向集研究、設計、開發于一體的綜合型科研機構,這給我國的汽車工業的人才培養工作帶來了一定的促進作用。我國的汽車工業應當采用“送出去、請進來”的方案,通過政府制定優惠政策、引進高級汽車工程人才、選派工程技術人員到國外學習交流等措施來增強我國汽車工業與國際的交流與合作,在交流合作過程中積極吸取他國的先進設計與技術。
作為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汽車工業科技人才資源的培育與管理涉及到了政府、高校和企業三方,在對汽車工業科技人才問題進行解決與處理時,必須綜合考慮資金、場地、設備等多方面因素。政府、高校和企業必須做好各項工作的有效配合,通過對科技人才的教育、培訓和再教育來提高我國汽車工業的國際競爭力,從而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所帶來的激烈競爭當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朱明榮,湯海山,盧好門.中國汽車行業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成長規律研究[J].第一資源,2012(01):80-91.
[2]蔡萌.科技創新 推動汽車產業發展——2010年度中國汽車工業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舉辦[J].中國科技獎勵,2011(02):38.
[3]張振.基于知識圖譜的海外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的崗位測算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2.
[4]郭晨.三層互動:對提升中國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思考[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