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陽


摘 要:該文對Internet環境下4D虛擬農業的發展概況、相關概念進行了闡述,并對虛擬現實技術進行了綜述。
關鍵詞:4D;虛擬現實;虛擬農業
中圖分類號 S1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08-124-03
4D Virtual Agriculture Developing Status Based on Web
Cui Xiaoyang
(Institues of Agriculture Information,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makes a statement to related concepts, development status of virtual agriculture based on internet environment,and also summarizes the technology of virtual reality.
Key words:4D;Virtual reality;Virtual agriculture
1 虛擬農業發展概況
基于Web的4D虛擬農業是農業科研的一個重要方向,4D中的前3個“D”指的是空間三維,第4個“D”指的是Time,虛擬農業的目的是要做到對真實場景的完全重建。4D虛擬技術源于1965年美國科學家Sutherland首次提出的“虛擬現實”概念,其后發展緩慢,一直到視窗操作系統出現。
目前的農業虛擬場景已然栩栩如生,看到模型的人恍如看到照片一樣(圖1、圖2)。農業所涉及到的各個對象都是可以建模的,各個對象在不同的時間點也是可以建模的,各個對象之間的相互關系和影響也是可以通過程序和算法來控制的。在圖2(b)的4D玉米地中,由于虛擬引擎采取了隨機建模的方法,對組成玉米的各個部分在限制范圍內隨機建模,無縫組合,形成了各種不同形態的玉米,農夫在玉米地中行走,觸碰到的玉米葉子會發生抖動等真實感很強的變化,若強力觸碰還會發生傾斜、倒伏等,地面會產生揚塵,泥濘的地方會留下走過的足跡。隨著時間的推移,玉米地中的玉米模型形態會如現實中的玉米一樣發生變化,經歷分蘗期、返青期、拔節期、乳熟期、蠟熟期、完熟期、枯萎期等階段,相應的形態、顏色等都會發生變化。
圖1 虛擬農業場景局部(部分收割后的的麥田)
2.6 模型外形與內部,以及環境因子互相作用影響關聯 目前主要偏重于外觀形態的建模,內部模型、內部機理以及與周圍環境因子相互作用的定性、定量關系可以局部或單株深入進行研究,但不是主要方向。
2.7 畫法建模 靠復雜的算法畫出一個模型來,是眾多研究人員的研究方向和成果,但4D引擎的開發不完全是這樣的,更多的是靠前一層軟件的支撐,做出一個模型,前一層軟件則外部接口明確,技術細節封裝,然后貼圖渲染著色打光,形成種類豐富即取即用的模型庫。
3 4D虛擬引擎
目前國內外市場上的虛擬4D引擎多達上百種,上圖市場容量為市場總容量的一部分,為所有這些引擎的虛擬現實應用之和,其中orge是免費的,但使用有更嚴格的限制(圖5)。
圖5 目前主要4D虛擬引擎的市場占有率
4D引擎包含以下系統:渲染引擎、物理引擎、碰撞檢測系統、音效、腳本引擎、電腦動畫、人工智能、網絡引擎以及場景管理引擎等。
建模技術確實是逐步發展起來的,在Opengl和DirectX這2個API基礎上發展到3DMAX、MAYA、Softimage、AutoCAD等到現在的4D虛擬引擎(見圖6)。這是因為如果直接采用底層的建模技術(比如Vc6.0+Opengl或者現在的.net+Opengl),跳過中間的2層,建模將十分困難,所建模型也很失真。目前針對虛擬農業的4D引擎很少,有的引擎也不好用,建立的模型真實感不夠強。出于農業科研的考慮,自主知識產權開發一個引擎也是可以考慮的一個立項依據,但開發引擎投入巨大,周期長,難度高,并且需要強力的市場經濟驅動力,需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如果引進,需要考慮實際需求,引擎的購買和授權使用價格十分昂貴,便宜的不好用而又限制太多。各個引擎的功能各有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