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輝
摘 要:簡述了東陽市農產品檢測實驗室建設工作現狀,實驗室資質認證工作的必要性,并提出做好資質認證工作對策。主要包括: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明確 崗位,各司其職;加強技術培訓、提升素質等。
關鍵詞:農產品;檢測;實驗室;資質認證;東陽市
中圖分類號 F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08-119-03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技術支撐和農業執法的重要手段。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的規范化建設是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的必要前提,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規范化建設的首要任務就是通過實驗室計量認定和檢測機構考核認證(即實驗室資質認證)。根據筆者自身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中的一些體會,談談對檢測實驗室資質認證工作的一些看法,供參考。
1 實驗室資質認證工作的必要性
1.1 機構自身發展迫切性要求 隨著檢測任務的難度和項目參數的增加,檢測站現有的檢測能力和管理水平難以適應當前快速發展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要求,只有通過機構自身管理水平和檢測能力的提高,取得實驗室資質認證,才能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順利有效開展。
1.2 法律法規的要求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三十五條規定:“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的機構,必須具備相應的檢測條件和能力,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部門考核合格,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應當依法計量認證合格。”,《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辦法》第三條規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經考核和計量認證合格后,方可對外從事農產品、農業投入品和產地環境檢測工作”,只有獲得資質認證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才能對外開展檢測和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檢測報告,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的正常化、合法化。
2 東陽市農產品質量檢測實驗室建設現狀
2.1 目前工作開展情況
2.1.1 機構日趨壯大 農業綜合檢測站自2003年成立以來,檢測技術人員不斷得到充實,人員素質得到一定提高,目前已有檢測技術人員5人,其中中級職稱2人,初級職稱3人。
2.1.2 檢測條件設施正日趨完善 依托2012年東陽市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建設項目,實驗室經改擴建后面積約500m2,新增儀器設備35臺(套),檢測硬件條件在全省處于較先進水平。
2.1.3 檢測能力逐步提高 (1)檢測的樣品從最初的單一蔬菜品種,過渡到檢測大部分蔬菜品種和水果。(2)檢測手段多樣化,從最初僅能做基本的常規檢測,到以快速定性檢測為主,目前已形成以快速檢測和定量檢測并舉的檢測格局。(3)通過培訓和對日常工作中經驗的總結,檢測結果的準確度得到提升。
2.2 存在的不足
2.2.1 技術人員業務能力尚待提高 一是人員數量上仍不能滿足資質認證的要求。根據縣級農業質檢站的建設標準(NY/T2245-2012)要求,機構工作人員定員應該10~15人;二是管理、技術人員業務能力尚待進一步提高,如提高對檢測程序的熟練程度,以及進一步熟練掌握新進大型檢測設備的操作等。
2.2.2 實驗室基本條件和能力與資質認證要求存在較大差距 一是檢測能力尚未取得省農業廳能力驗證認可;二是實驗室還未取得資質認證。
3 做好資質認證工作的對策
3.1 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成立資質認證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領導小組負責檢測中心內部機構個崗位設置及職責等重大事項的決策,掌握資質認證進度及運行情況,協調和處理各部門之間的銜接。工作小組負責制定資質認證具體工作計劃,組織人員培訓,編制和組織宣貫質量體系文件,組織檢查軟件、硬件的準備情況。
3.2 明確崗位,各司其職 科學設計檢測中心內設機構,明確主要崗位人員。(1)內設機構建議包括業務管理部門、檢測部門及辦公室,分別負責質量管理、檢測技術及后勤保障工作,各部門職責明確,保障高效運行。(2)明確關鍵崗位人員,中心主任、質量負責人、技術負責人是檢測機構管理層和技術層的關鍵人員,任職人員應符合有關要求和資格,并指定代理人,以便其不在崗時代行職責。(3)培訓并任命內審員及質量監督員,擔任內審員和質量監督員人員需要相關資質并任命,人數按工作實際安排。(4)專業檢測技術人員,根據縣級農業質檢站的建設標準(NY/T2245-2012)要求,機構工作人員定員應該10~15人,其中專業檢測人員不少于5人,具相關專業中專以上學歷。
3.3 確定申報認證項目和參數,有的放矢 根據檢測中心將來檢測任務目標要求,技術能力及儀器設備設施配置情況,擬定申報檢測項目及檢測參數,為下一步編制質量體系文件、培訓人員、開展檢測工作定下基調和方向。
3.4 培訓技術,提升素質 所有人員應經專業技術、標準化、計量認證、質量監督與管理及相關法規知識培訓,考核合格,持證上崗。培訓內容應與各人員承擔的任務相適應,主要內容分質量管理和檢測專業技術2部分。
3.5 編制質量體系,逐步改進 建立與檢測工作相適應的質量體系,形成質量體系文件,經檢測中心主任批準下發到各部門,宣傳貫徹文件的各項內容和精神,確保全員獲得、理解、執行質量體系文件。在進入質量體系運行階段后,通過有計劃的管理評審、內審員的內部審核、監督員監督等手段,及時發現問題,采取糾正措施,持續修訂與改進管理體系,以保證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
3.6 配齊設備,完善管理 (1)編制儀器設備一覽表。根據申請認證的檢測項目和檢測參數檢測所用方法標準的要求,將涉及的儀器設備配齊,編制成表,內容具體、信息齊全。(2)專人管理保養。確定專人對儀器設備進行管理保養,有條件的話大型儀器設備指定專人使用,并有相應管理、使用、保養記錄。(3)制定儀器設備檢定、校準及期間核查計劃,對需檢定、校準儀器設備要列出核查時間表,對那些使用頻率高、準確度要求高、易損壞及發生過損壞事故的儀器設備應該進行期間核查,核查要有記錄。(4)計量檢定、校準及驗證。為保證檢測數據準確可靠并能溯源,必須對所用儀器計量檢定、校準及驗證,并粘貼相應檢定、校驗標識。
3.7 規范檢測工作,嚴格管理
3.7.1 科學合理設計檢測工藝流程 包括抽樣、檢測、檢測報告到檢測質量異議處理等各環節,并保障流程有效運行。
3.7.2 強化樣品的管理 樣品有專人保管,有唯一性和檢測標識,有處理記錄。
3.7.3 規范原始記錄行為 合理制定原始記錄表格,格式固定,信息齊全;原始記錄填寫要符合規定,內容真實,填寫、修改符合要求。
3.7.4 加強標準物質管理 有標準物質一覽表,標準物質保存符合技術要求,專人保管,使用、配制、標定、校驗等有記錄。
3.7.5 加強化學試劑(包括有毒有害危化品)和耗材的管理 一般化學試劑按相關要求保存,有毒有害危化品要專柜保存,雙人雙鎖,領用需批準,使用受監督。所購試劑和耗材應進行核查,確保符合檢測技術要求。
3.8 加強申報認證項目和參數的檢測能力準備 依據申報檢測項目和檢測參數,對所需檢測方法標準、檢測人員、儀器設備、試劑及標準物質等要素進行確認,確保各要素到位,并開展所申報的項目、參數的檢測活動,提高其檢測能力,主要準備步驟有:一是明確新開展檢測項目的方法標準;二是培訓檢測技術人員;三是準備檢測項目開展所需技術資料、儀器設備、試劑及標準物質等;四是編寫原始記錄表格,確定檢測報告格式;五是按照檢測方法標準及有關操作規程進行檢測試驗,同時安排實驗室間比對或參加能力驗證活動,確保開展檢測活動的有效性;六是對照質量體系及技術標準要求,評定項目檢測工作過程及結果是否符合質量體系和技術標準要求,并持續改進,確保檢測工作規范有效。
3.9 規范化建立、管理各種檔案 (1)人員技術檔案。所有人員應建立獨立技術檔案,內容包括相關授權、教育、專業資格、培訓、能力考核、獎懲等記錄。(2)儀器設備檔案。對所有在用儀器設備均建立檔案,其中大型或關鍵儀器設備應單獨建立檔案,內容包括儀器基本信息,說明書,檢定及校準,使用,核查,維護等記錄。(3)樣品抽取及處理檔案。主要包括抽樣單(記錄),樣品安全抵達實驗室的措施,樣品標識及處理記錄等。(4)檢測方法標準、規范、規程等技術資料歸檔。主要包括現在使用的有效的標準目錄和定期標準查新的證明。(5)標準物質檔案,包括標準物質證書及其他購買信息。(6)檢測報告及相關原始記錄檔案,按要求妥善保管,保存期5a以上。
3.10 認證開展內審和管理評審工作 資質認證評審前實驗室要按照《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細則》及《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評審細則》等要求,進行一次全面的管理體系的內審,內審根據事前計劃開展。內審中檢查發現的問題有必要提交管理評審解決的,還需進行一次管理評審。內審和管理評審均應有記錄,所有記錄應保持,以備專家評審組檢查。
3.11 高度重視現場評審工作 現場評審是評審專家組對實驗室是否按資質認證標準進行考察的最重環節,也是檢驗實驗室硬件和軟件建設是否符合標準要求的關鍵環節。主要做好幾方面的準備:一是充分準備好現場評審匯報材料;二是明確被好評審的區域和路線,對該區域和路線進行事前進行一次整理,保證現場環境和設施滿足評審準則要求;三是相關人員對各自崗位的工作要進行認真梳理,做到心中有數,對評審專家組的提問做好充分準備。
參考文獻
[1]吳會仙.市級農產品檢測機構申請實驗室資質認證需注意的問題[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4,(05):18-19 DOI:10.3969/J.ISSN.1671-6027.2014.05.013.
[2]徐劍,鎮召國,周建華.淺析縣級農產品質量檢測實驗室資質認定與規范化管理[J]. 農業環境與發展,2010,(04):44-47.
[3]馮光.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工作相關措施建議[J].安徽農業科學,2013,(35):13727-13728.
The author units:dongyang agriculture comprehensive testing station.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