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玉生 耿利杰 張志峰 蘇玉玲
摘 要 認識并處理好高校科研與教學之間的關系是提升高校內涵及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關鍵。在分析了目前高校科研與教學關系現狀的基礎上,根據近年的教學與科研體會和經驗,對于高校教學與科研關系提出了幾點看法,通過教學方法改進、教學科研互動等具體措施,達到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及科研后勁的目的。
關鍵詞 教學 科研 教學方法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6.002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Teaching
ZHAI Yusheng, GENG Lijie, ZHANG Zhifeng, SU Yuling
(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Zhengzhou, He'nan 450002)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teaching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promotion of university and training of student. Based on practical experiences, the pres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teaching is analyzed and a few points are presented. By means of teaching methods reforms and interactive teach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research potential can be improved.
Key words teaching; research;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reform
伴隨我國高等學校教育模式探索的深入進行,圍繞著高校的教育與科研兩大主要功能,“重教學輕科研”與“重科研輕教學”一直是此消彼長,不絕于耳的兩種聲音。那么,教學與科研到底應該是怎樣的關系呢?作為高校教師,通過自身從事教學與科研項目的親身體會,筆者認為,以辯證和發展的角度來看,“重”與“輕”是相對的,不是對立的,兩者是可以轉化的,同樣,“教學”與“科研”兩者并不是對立的,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1 科研與教學的互動
現代社會的高等院校作為一個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的教育場所來講,教學育人是重要的核心任務,高質量的教學是立校之本,這一點毋庸置疑,而如何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是問題的關鍵。“大學必須拆除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高墻,教學沒有科研作底蘊,就是一種沒有觀點的教育、沒有靈魂的教育。”中國科學院錢偉長院士對于科研與教學關系的描述生動而深刻地闡明了科研對于教學的重要性。可以說,對于現代社會的高校,教學是根本,科研是靈魂。
教學活動包括兩個主體,分別是教師和學生,要想獲得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兩者之間具有良好互動。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與實施者,是教學活動的主動方。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質量與效果,取決于教師是否具有創新的思維和能力。很難想象一批思維僵化、能力匱乏的教師能夠培養出國家真正需要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一所高水平的大學依賴于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而高水平的師資隊伍離不開高水平的科學研究,這已經被國內外大量經驗所證明。因此,可以說,教師的綜合業務素質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
科研經歷對于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培養加強教學能力,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在科研過程中,教師可以實現多方面綜合能力的完善與發展。例如,開展科研工作需要查閱大量的國內外文獻資料,及時追蹤學科研究前沿熱點的最新進展。這個過程可以促進教師專業知識的充實更新和知識體系的完善拓展,提升對學科專業知識的深入理解以及發展方向和趨勢的把握,使教師能融會貫通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也為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進創新提供了素材、奠定了基礎。在教師從事一系列本專業領域的科研過程中,可以說是一個自我提升的再學習過程,獲得了學科前沿的新知識、新動態,同時更新的知識也使學生直接受益,提高了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學生作為教學活動中知識傳授的受眾,教學關系上好像是被動一方,其實,學生的主動性才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現在絕大多數課堂教學的教學模式和理念,仍然停留在填鴨式的知識傳授,而忽略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引導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永遠勝過責任感”。很多專業知識的內容比較抽象,如果在教學中僅僅教條的講授,學生很難理解,進而容易產生膩煩的心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中融入一些科研熱點問題或即時的信息,在講授傳統知識體系的同時介紹一些本學科專業的最新進展及發展趨勢,這樣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一些新穎的課堂延伸內容,可以營造出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會更容易吸引學生,激發學生探索求知欲望,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習效果,而且有益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想。
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學生行為的影響者。現代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不僅僅是掌握本專業基本知識,還要求了解行業發展現狀和需求,能夠學以致用,并且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因此,為了保證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適應社會需求,高校教師不僅需要掌握本專業知識,而且還應該通過積極參與科研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高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隨時掌握專業領域及相關行業的發展趨勢,這樣,在教授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培養引導學生興趣、對學生進行研究方法、能力的培養與訓練等方面可以更加得心應手。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將科研成果轉化應用于教學,可以豐富和深化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思路。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成才起到很大作用,教師在科研活動中形成的鉆研精神、創新意識以及分工協作意識等,在對學生言傳身教的過程中起到表率作用。教師積極參與科學研究所養成的一種良好的學術風氣與氛圍,對于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置身在濃郁的學習、學術氛圍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長此以往,便可以形成一種勤奮好學、精益求精、勇于創新的優良學風。
從高校構成體系及功能的高度來看,教學是具體學科體系下的教學,而學科發展離不開科研水平的支撐。科研作為學科建設的基礎,是推動學科發展的必然手段,以科研項目為支撐點,可以有力推動學科建設,促進專業建設,支持了教學體系的發展;同時,在不斷優化學科及專業體系,改革和完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素質的同時,教師的知識結構也在不斷優化,又可以反哺于科研。因此,可以說,科研可以提升教學的內涵底蘊,而高質量的教學又是科研后勁得以持續的有力支持和保障。
2 科研與教學相互融合
在認識到科研與教學的辯證關系的前提下,如何實現科研與教學的良好互動,什么樣的機制和模式更加有效呢?
在現代社會的高等學校中,教師應該既是科研的主體,也是教學的主體,而作為創新性人才培養目標的學生,除了作為教學的主體,也應該參與到科研活動中來,采取 “科研教學化”與“教學科研化”并行的模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諧融合。
針對培養創新性人才的目標,應該跳出“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學什么”的怪圈。創新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它不只是精英的培養,不只是單純書本知識的傳授,而是知識技能、邏輯思維、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全方位培養。因此,在高校教學過程中,必須師生共享教學資源,共同把科研能力培養作為發展目標,注重在學知識的過程中提升科研能力和相關素養,強化創新能力的培養。
教師在科研中所取得的成果屬于本專業最新的進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適時適當地引入一些親身參與獲得的最新科研成果,將科研心得和成果以案例的形式與學生進行交流,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可以定期請相關專業的老師專家以學術講座和學術報告的形式向學生介紹學科前沿熱點及動態,傳播最新的科研理論,組織有興趣的學生參加各種學術研討會,營造濃郁的學術氛圍。
在此基礎上,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學生通過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接受教師的現場指導,實現了教師與學生在科研實踐中的教學互動,不但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與內容,也促進了科研后備團隊的建設,而對于參與科研項目的學生,可以極大地提高其專業知識應用和獨立科研能力,激發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學風。
同時,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各級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等學生科研活動。在學生科研工作中,培養了他們創造的激情、個性的風格、團隊的意識和實踐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科研業務能力及素質,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也使學生盡早接觸社會、了解產業現狀,進而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目的性。這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通過創造有利條件,建立長效評價機制,調動學生科研積極性,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導的學生科研模式。從而,通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全過程的互動,實現“科研教學化”。
另一方面,教師在明確教學與科研的互動關系的前提下,聯系教學實際搞科研,通過科研來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有過科研實踐的教師對于課程理念、課程目標開始有新的認識,對課程資源的決策權、發現權、選用權也可能有新的思考,并在教學過程中努力探索實踐,開始了對課程的主動開發、應用與改進,這種教學本身也是一種創新過程,反過來也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
“教學科研化”需要教師要能夠運用自己所具有的學術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以最新的科研成果豐富教學內涵,促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進,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教師更要注重以科學思維方法武裝學生頭腦,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生,在知識傳授和科研活動中,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思考能力、歸納總結觀點和說服論證的能力以及創新的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摸索有效培養學生科研能力、創新能力的新途徑,從而實現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標。
總的來說,科研與教學是現代社會高等學校兩大重要的基本功能與任務,兩者缺一不可,只有辯證地認識和處理好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的關系,才能既不誤學生培養的百年大計,又能緊抓科研,不錯失當前學校發展的機遇,在兩方面實現雙贏。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項目-河南人才培養(U1304507)、鄭州市科技攻關項目(131PPTGG411-1)、鄭州市金水區科技攻關項目(金科2014-33)、鄭州輕工業學院校博士基金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龔海剛,易發勝.提高學生科研素質的教學模式探索[J].中國教育導刊,2009(2):60-61.
[2] 周喜峰.提高高校教師科研水平以科研促教學[J].黑龍江教育,2009(8):117-118.
[3] 張厚粲.大學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 金一鳴.中國素質教育政策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
[5] 孟慶喜.淺談科研對本科教學的促進作用.山東農業教育,2010(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