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占國
摘 要:該文分析了礦用汽車運輸作業過程中,可能產生設備事故和行車事故,針對礦用汽車運輸事故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主要有人為因素、設備因素、環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對分析的因素所采取的措施有:(1)加強員工安全教育;(2)嚴格執行礦用汽車“三檢制”;(3)加強檢修管理的措施,可以有效預防礦用汽車設備事故的發生;并采取“四班三倒”作業制、盯住四個重點時段嚴加防范、全面落實安全管理規章制度的措施,可以有效預防礦用汽車行車事故的發生,提高露天礦礦用汽車運輸管理水平和預防措施,為露天礦礦用汽車運輸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礦用汽車 原因分析 預防 運輸事故
中圖分類號:TD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2(a)-0046-02
安全是煤礦工作的永恒主題,是“天字號”工程。在露天礦礦用汽車運輸過程中,由于受車輛司機的安全意識、操作技術水平、礦用汽車車況、運輸路況以及各種與運輸生產相關的環境條件影響,使得礦用汽車運輸成為露天礦作業中事故頻發的環節。礦用汽車發生事故,不但造成巨大損失,而且也帶來極為不良的社會影響,因此,抓好礦用汽車運輸安全管理工作,成為了露天礦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
1 礦用汽車運輸事故
在礦用汽車運輸作業過程中,所發生的事故一般分為兩類:設備事故和行車事故。設備事故指礦用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其主要組成或主要零部件發生突然損壞,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行車事故指礦用汽車在行駛中發生的撞車、撞物(或人)以及翻車等造成車輛損壞、他物損壞或人員傷亡等事故。
2 原因分析
(1)人為因素:司機是礦用汽車的主人,運輸事故大多數是司機的直接責任造成的,主要有新入礦的車輛司機未組織三級安全教育培訓;車輛司機精神狀態不佳,安全意識差,駕駛經驗不足,違規超速行駛;有些老司機認為自己技術過硬,工作起來膽子大,操作中把規章制度丟到一邊,憑自己經驗干,投機取巧、心存僥幸的思想最終造成事故等。
(2)設備因素:礦用汽車狀況差且帶病作業,是招致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別是車輛的制動系統、轉向系統和燈光信號系統,如果有故障隱患或傷失功能,都容易造成車輛失控而發生重大行車事故;同時,隨著礦用汽車逐年老化,檢修質量下滑,設備故障增多,也影響著運輸安全。
(3)環境因素:這主要是指道路條件和氣候條件。礦用汽車運輸道路維護不到位造成路況差,或者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行車,例如大風雪、大霧、雨天等氣候條件下,能見度低,道路濕滑,使汽車行駛的安全性變差,極易引發行車事故。
(4)管理因素:主要表現在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執行不到位,安全管理不嚴或指揮不當等。
3 預防措施
3.1 設備事故的預防
(1)加強員工安全教育。要切實抓好司機的培訓教育,并將安全培訓工作制度化、常態化,筑牢安全思想防線。一是礦用汽車司機,必須經過車輛管理機關考試合格,領取駕駛證,并經本車型駕駛技術培訓合格持有操作證,方準駕駛車輛。二是開展經常性的安全教育,重點學習各工種“應知應會”、“典型事故案例教育”、“車輛出現緊急情況時的應急處理”、“特殊作業條件下的注意事項”等內容,要求司機作業中牢固樹立“安全第一,不安全絕不生產”的思想。三是嚴肅獎懲制度,對于在工作中能積極提供合理化建議、小改小革、及時發現并消除安全隱患、預防運輸事故的員工,應該及時給予獎勵;對于發生的事故,無論大小,都要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處理,同時積極吸取他人發生的典型事故教訓,舉一反三,杜絕類似事故的再次發生;對于個別安全意識淡薄的司機,在他們出現問題的時候,有必要加大處罰力度,及時將處理情況向全體員工通報,形成人人高度重視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圍。
(2)嚴格執行礦用汽車“三檢制”,即抓好“出車前、行車中和收車后”的車輛檢查工作。車輛司機要對照《礦用汽車點檢卡》,逐項對各部位進行檢查,特別是對制動系統、轉向系統和燈光信號系統以及是否“四漏”(漏油、漏水、漏氣、漏電)要重點檢查,發現問題,能現場立即處理的要立即處理,不能立即處理的通知維修工進行處理,保證車輛始終處于完好狀態。
(3)加強檢修管理。嚴格落實《礦用汽車的強制性維護保養和強制性檢修制度》,規范檢修維護工藝、運行調試和質量驗收三個環節的工作,各級管理人員要把好檢修過程和質量驗收關,實行檢修質量責任追究制,提高維護檢修質量,杜絕設備帶病作業。
3.2行車事故的預防
(1)勞動組織采用“四班三倒”作業制。“四班三倒,每班八小時”作業制,可以有效地保證司機的休息,使司機在作業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為安全行車打好基礎。
(2)盯住重點時段,采取有力措施,嚴加防范。礦用汽車運輸作業的重點時段按照時間段來劃分,主要是“生產任務重,急著搶運量時;交接班時;零點班后夜的3:00 —5:00點時;遇到惡劣天氣變化時(如:雨天、雪天或大霧天等)”這四個時段。
①對于“生產任務重,急著搶運量時”的預防措施:一是對全年的生產運輸任務計劃要科學合理分解,盡量做到均衡組織生產;二是抓好道路養護、灑水降塵、車輛維護保養等基礎工作,為安全運輸創造有利條件;三是實行“五型企業”績效考核下的計件工資分配模式: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通過經濟杠桿調動司機的工作積極性,各級管理人員要做的就是:打基礎,創條件,切忌無計劃的壓任務,搶產量。
②對于“交接班時”安全管理的措施:交接班期間現場車多人雜,秩序相對較亂,容易出現安全問題。一是我們要堅持執行《露天礦現場交接班制度》,實行手拉手交接班。在交接現場安全區域設立通勤站點,要求通勤車司機不能著急,要等所有的司機全部交接完畢上車后再駛離現場,保證司機充分的交接班時間;二是現場要有一名班長以上的管理人員維持秩序,不同的車型停放在不同的備停區域,交接期間司機排隊有序上下車,并穿反光服,戴安全帽,做好個人安全防護;三是按照不同車型有序上下坑,嚴禁爭道搶行,只要長期堅持,完全可以保證交接班期間的安全。
③對于“零點班后夜的3:00—5:00點時”的安全管理措施:這個時段是上零點班司機犯困瞌睡的時候,一是要堅持崗前強制性休息制度,創造良好的休息環境,確保司機崗前不少于4h的良好睡眠;二是認真開好班前會,檢查司機精神狀態,對于確實有特殊情況沒有休息好的職工,可以安排其他的工作,不讓其上車;三是到這一時間段,跟班班長可以向司機送熱咖啡、熱茶水,適當安排司機輪流停車進行精神狀態調節,一般在30~40min待狀態恢復后再出車,最大限度的降低作業風險;四是堅持使用車輛防碰撞預警系統,它可以不間斷的起到提醒和警示作用,避免事故的發生。
④對于“遇到惡劣天氣變化時(如:雨天、雪天或大霧天氣等)”的安全管理措施:一是要按照規程作業,現場條件差危及行車安全時該停產就停產;二是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相應防滑措施,待現場條件許可再恢復作業;三是切忌作業條件不具備,違章指揮,強行要求司機冒險作業。
(3)全面落實安全管理規章制度。一是抓好“五型企業”績效考核兌現制度,全面推行“五型企業”績效考核管理,并將“單車核算”融入到五型績效考核工作中,將工作量、出車率、單車費用(主要指副油、日常維護保養的零配件)等指標承包給車輛司機,實行單車包機制,將月單車核算考核和個人績效工資考核掛鉤,實行盈獎虧罰;二是抓好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按照本安體系達標要求,全面梳理規章制度,并重點落實好“各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準軍事化管理制度”、以及“事故追查制度”等,制度落實貴在“公開、公平、公正”,通過抓制度落實,可以增強廣大員工的責任心,調動司機工作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提高安全生產工作執行力,為持續抓好運輸車輛安全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4 結語
采取加強員工安全教育、嚴格執行礦用汽車“三檢制”、加強檢修管理的措施,可以有效預防礦用汽車設備事故的發生;采取“四班三倒”作業制、盯住四個重點時段嚴加防范、全面落實安全管理規章制度的措施,可以有效預防礦用汽車行車事故的發生,提高露天礦礦用汽車運輸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 王俊峰.露天煤礦安全生產基本知識[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7.
[2] 楊占軍.礦用自卸汽車司機[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7.
[3] 邵安林.露天礦深部開采運輸系統實踐與研究[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