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冰

摘 要:利用沈陽市2003~2012年環境空氣質量定點監測資料,采用空氣污染指數、空氣綜合污染指數、Daniel趨勢檢驗法對沈陽市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的變化趨勢進行了分析研究。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改善、電廠的脫硝脫硫改造、機動車尾氣控制、政府嚴格監管對環境空氣質量的提高有著明顯的作用。
關鍵詞:環境空氣質量 變化趨勢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X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2(a)-0101-01
隨著霧霾天氣的頻發,環境空氣質量已成為大眾關注的熱點問題。沈陽作為北方重工業城市的代表,環境空氣質量具有典型性。研究沈陽空氣污染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對控制空氣污染有重要科學意義。利用沈陽環境空氣質量定點監測資料,探討近10年城市發展過程中空氣質量變化趨勢及其影響因素,為沈陽城區環境空氣污染控制提供科學依據。
1 研究方法
1.1 環境空氣監測站布局
沈陽市城市共有環境空氣監測點位11個,其中輝山點位為對照點,不參與環境空氣質量評價。太原街、小河沿、文藝路、北陵、張士、東軟、遼寧大學、渾南二均為二類區;二毛為三類區。
1.2 數據來源
所用數據來自2003~2012年的沈陽市環境狀況公報(http://www.syepb.gov.cn/)。
2 監測結果
2003~2012年,沈陽市城市環境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的年平均值從0.137mg/m3降至0.092mg/m3,下降了32.8%;年平均濃度由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降至達到二級標準。
2003~2012年,SO2濃度年平均值均達到了國家規定的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且年均值變化幅度較小,在0.052~0.059mg/m3之間波動。
2003~2012年,NO2濃度年平均值在0.033~0.043mg/m3之間波動。除2006年外,NO2濃度均達到國家級環境空氣質量一級標準。
3 評價結果
3.1 空氣污染指數
2003~2012年,沈陽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由2003年的298d提高到2012年的329d,增加了31d,優級天數由2003年的10d增加到2012年的57d。表明沈陽市環境空氣質量穩步提高。
3.2 空氣綜合污染指數
空氣綜合污染指數從2003年的2.72降至2012年的2.34,降幅達24.8%,十年間空氣綜合污染指數穩中有降,表明沈陽市環境空氣質量呈現平穩趨好的態勢。
3.3 Daniel趨勢檢驗法
秩相關系數的檢驗結果顯示:Wp為0.564,可吸入的顆粒物γs為-0.927,二氧化硫γs為0.552,二氧化氮γs為-0.242。2003年~2012年,沈陽市環境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NO2兩項指標都呈現出了下降趨勢,而可吸入的顆粒物的下降趨勢更為明顯,SO2基本持平。總體來說,沈陽市環境空氣質量趨好。
4 環境空氣質量變化的影響因素
4.1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從發達國家的情況來看,產業結構調整是減少經濟增長過程中能源、資源消耗同步增長的關鍵性措施,也是改善環境質量的極為重要的途徑。2003~2012年間,第二產業比重不斷提高,裝備制造業比重逐年上漲,到2012年裝備制造業比上年增長12.6%,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46.4%。產業結構由高能耗、重污染的化工冶煉產業轉變為低能耗、輕污染的裝備制造業為,是沈陽環境空氣質量好轉的因素之一。
4.2 能源結構合理改善
煤炭消耗的絕對量逐年增加,到2012年煤炭消耗量為1 632.42萬t,但其能源消耗總量的比重不斷下降。主要為燃料油、焦炭的使用,9個風力發電場的投入運營,地源熱泵的推廣,沼氣能源的利用,以及清潔能源的大量使用。
4.3 電廠的脫硝脫硫改造
隨著《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標準的出臺,對電廠排放污染物有了新要求,到2012年底,沈海熱電廠、沈陽熱電廠、沈陽沈北熱電廠、皇姑熱電廠、渾南熱電廠,這5家電廠已經逐步完成脫硝脫硫改造。
4.4 機動車尾氣控制
截止2012年底,沈陽汽車保有量已突破120萬輛,大量的汽車增加會導致空氣質量下降的。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燃氣車的大量普及以及汽車尾氣凈化裝置的普遍使用,使得空氣污染物得到有效的控制。
4.5 管理部門的嚴格監管
近十年來,政府管理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對排污企業做到了制度化管理。加強了建設項目施工期的環境管理;對排污口進行了規范化要求,杜絕企業偷排漏排。采取總量控制,確保城市排污總量低于標準限值。
參考文獻
[1] 楊彬.沈陽市環境空氣質量近10年變化趨勢與污染控制對策[J].環境保護科學,2009,35(1):6-8.
[2] 張菊,苗鴻,歐陽志云,等.近20年北京市城近郊區環境空氣質量變化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環境科學學報,2006,26(11):1886-1892.
[3] 鄭健.近10年來烏魯木齊市環境空氣質量變化趨勢分析[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2013,49(4):115-120.
[4] 曹月坤,史玉強,金永民,等.撫順市區環境空氣質量現狀及變化趨勢[J].遼寧城鄉環境科技,2004,24(6):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