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勝輝+馮敏+盧芳國+高強
摘 要 “醫學免疫學與病原微生物學”課程是護理學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也是連接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課程。根據我校護理學專業學生的特點,通過調整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彰顯護理學特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加強師資培養和強化實驗教學等改革,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 護理學專業 醫學免疫學與病原微生物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6.046
Discussion on TCM College Nursing Specialty "Medical Immunology
and Pathogen Biology" Teaching Reform
YANG Shenghui[1], FENG Min[2], LU Fangguo[1], GAO Qiang[1]
([1] Medical School,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028;
[2] Nursing College,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028)
Abstract "Medical immunology and pathogens" course is ?basic course of compulsory nursing students, also connected to the bridge basic and clinical medicine courses. According to my school nursing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by adjus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 the highlight nursing specialties,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strengthening teacher train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efforts to improve student interest in learning to enable students to become learning leading, promot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nursing specialty; Medical Immunology and Pathogen Biology; teaching reform
“醫學免疫學與病原微生物學”是一門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課程,同時也是護理學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本課程涵蓋了醫學免疫學、醫學微生物學和醫學寄生蟲學等3個緊密聯系的部分。其中醫學免疫學重點闡述了人體免疫系統組成與功能、免疫應答的發生機制和臨床相關疾病的免疫學發病機制、診斷和防治原則等相關內容;病原生物學部分主要涉及臨床常見病原生物的生物學性狀、致病機制、診斷方法及防治原則等內容。本課程內容繁雜、學科之間交叉較多,知識面廣,是醫學生特別是護理學專業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課程。我校歷屆護理學專業學生都反映本課程難學、不好理解,因而考試不及格的學生人數也比較多。如何在中醫藥院校護理學專業中開展本課程的教學,筆者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做了一些嘗試和的探索,現將體會整理如下。
1 結合本校護理學專業的特點調整教學內容,突出護理特色
我校護理學專業系文理科兼招,文科生占了60%~70%的比例,一般來說,文科生的理科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和欠缺,而“醫學免疫學與病原微生物學”課程往往需要較多的理科基礎知識作為鋪墊,如果按照對理科生的要求來設置和選定“醫學免疫學與病原微生物學”課程教學內容,往往會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教學效果也不盡如人意。而且,由于中醫院校的護理學專業學生還要學習大量的中醫藥相關的課程,因而在本課程上安排的學時數往往偏少,①而我校護理學專業僅安排48個教學學時,明顯偏少。有鑒于此,我們針對本校護理學專業學生的特點,對培養方案做了適當的調整,特別在教材和教學內容選取方面做了較大的調整。我們選定了一本內容簡明扼要、實用性強的教材,即范虹和盧芳國教授主編的、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專供中醫藥類專業使用的教材《醫學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在教學內容方面,我們系統研究了護士執業資格證考試中有關醫學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部分的大綱內容,在課程講授過程中,將這部分知識點作為重點講授內容,以適應和滿足將來護士執業考試的要求。具體來說,醫學免疫學部分我們重點講述與護理學臨床有關的抗原、抗體、補體系統、超敏反應以及免疫學在防治方面的應用等章節,特別是超敏反應的防治措施;在醫學微生物學部分,我們重點介紹與臨床護理關系密切的消毒滅菌概念,無菌操作技術,細菌的致病作用。另外,對化膿性細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結核桿菌、呼吸道病毒、肝炎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等臨床常見的病原體做重點講授;而在醫學寄生蟲學部分,我們則重點講授醫學寄生蟲學總論,介紹寄生蟲感染的一般規律、診斷方法及防治原則,強調學生學習過程中要重點掌握寄生蟲的生活史和防治原則。同時給學生講授臨床常見的線蟲一章,而其他臨床常見的寄生蟲則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作業和問題,要求學生自學書面回答,上交作業批改后作為平時成績,以此督促學生的自學。在教學學時安排方面我們也做了一些調整,學校教務處安排本課程總學時為48學時,理論42學時,實驗6學時。我們調整后,適當減少理論課的講授學時,增加了實驗課學時,增加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調整后免疫學部分安排16個理論學時,醫學微生物學部分安排16個理論學時,人體寄生蟲部分安排4個理論學時。實驗安排了12個學時,其中,醫學免疫學部分2個學時,細菌學部分4學時,真菌和病毒學部分2學時,醫學寄生蟲學部分4學時。
2 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為了在有限的教學學時內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我們在傳統講授的基礎上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通過將這些方法的綜合利用,極大地改善了教學效果,提高了教學質量。“醫學免疫學和病原生物學”課程具有概念多、抽象不易理解和知識點繁雜等特點,學生們往往學習興趣不大。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的培養往往是學習取得成功的基石。為了提高學生們學習“醫學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課程的興趣,我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在傳統的講授基礎上,結合直觀式、討論式、案例式等方法開展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我們在講授醫學免疫學Ⅰ型超敏反應一章時,提前準備了馬血清致敏的豚鼠,上課時在講臺上給各組豚鼠分別心臟注射馬血清和雞蛋清,然后分別觀察注射不同抗原后豚鼠發病死亡情況,給學生視覺上帶來了極大的震動和沖擊,加深了學生對超敏反應知識的印象和體會,在后續的講授過程中學生們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在課堂上提出了許多的問題,課堂氣氛也異常熱烈。為了克服“醫學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課程理論抽象、不好理解的困難,我們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免疫學、病原生物學的圖片、視頻和動畫等素材,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給學生,使得原本枯燥無味的理論和微觀世界變得生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也顯著得到提升。同時,我們還緊密結合臨床實際,采用案例式方法進行教學。②如在講授化膿性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幽門螺桿菌、結核桿菌等病原菌章節時,我們給學生布置了大量的了臨床案例,將全班同學分成多個學習小組,每組5~6人,要求各學習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在課外查詢資料,然后制作成PPT課件,在課堂上進行匯報和討論,教師對學生進行點評,給出成績,并指出回答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本課程的興趣,學生的反響熱烈。通過這些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在學時安排偏少的情況下,提高了教學質量。
3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質量是搞好教學的基礎,而本課程大部分老師由于常年從事基礎課教學工作,臨床經驗和相關護理學知識欠缺和不足,部分教師甚至沒有醫學背景知識,不能很好地將本課程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與臨床護理相結合。這就要求從事本課程護理學專業教學的老師要多接觸和了解臨床護理工作,熟悉臨床護理工作的特點和要求。例如,我們采取跟班聽講的形式,跟隨護理學專業班級的臨床護理學課程的教學過程,或者參加護理學院的學術報告和知識講座,或者以參觀學習的形式在臨床護理實踐中進行觀摩,熟悉本課程在護理學專業方面是如何與臨床護理工作有機結合的,找準結合要點。通過這些措施全面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和素質,為確保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礎。
4 加強實驗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醫學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課程一門是實踐性性很強的學科,常見的免疫學檢測方法、消毒和滅菌方法、無菌操作技術、常見病原生物的實驗室檢查方法、常見病原生物的培養及檢查方法、糞便中寄生蟲病原檢查技術是本課程實驗課中要重點學習和掌握的內容。加強實驗課的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同時有助于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每一次實驗課的項目和具體的要求都提前通知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外提前準備。實驗課過程中對學生嚴格要求,仔細觀察和記錄實驗結果,課后完成試驗報告。通過嚴格的實驗課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作風,對于學生今后從事臨床護理工作意義重大。為了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我們在實驗課中除了開設常規的驗證性實驗之外,還開設部分綜合型實驗和部分設計性實驗。如腸道感染常見病原生物的實驗室檢查、泌尿生殖道感染常見病原生物的實驗室檢查、皮膚創傷常見病原生物的實驗室檢查等實驗項目,指導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對實驗進行設計和獨立完成,并完整撰寫實驗報告。這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對實驗課的學習積極性,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通訊作者:高強
基金項目: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探討中醫藥專業《免疫學基礎與病原生物學》課程實踐教學改革NO.229);2011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的課外科技活動體系的構建,NO.177);湖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感染性疾病中醫藥防治研究》資助項目(NO.15);湖南省省級精品課程《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資助項目(NO.48);湖南中醫藥大學重點學科《病原生物學》資助項目(NO.1);2012年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NO.201210541015)、2012年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NO.197)
注釋
① 李巖,李明地,鄺棗園,羅海燕.中醫藥專業醫學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教學改革探索.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12(3):239-241.
② 賈淑平.案例教學法結合傳統教學法在醫學免疫學與病原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現代預防醫學,2013.40(5):99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