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日霞+吳瑕+孫通
摘 要 針對高校大學生心理問題頻發,本文結合作者實際工作情況,分析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成因,提出構建網格化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通過橫向建立課程化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縱向完善層次性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加大投入力度,營造心理健康教育整體氛圍等方式大力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關鍵詞 大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體系 網格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6.075
Construction of a Grid System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o
Enhanc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Level
LIU Rixia, WU Xia, SUN Tong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Shandong 266003)
Abstract Nowaday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being troubled with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his thesis, based on the author's working experiences, analyzes the causes of curren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a latticed colleg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model that includes establishing a 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course system, perfecting the level-based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system and calling for a higher spending on creating the atmosphere of full participation in college psychological educating to improve the status and level of colleg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system; lattice
大學生是處于人生重要轉折期的特殊群體,他們生理發展漸趨成熟但心理卻未達到真正成熟。①在競爭激烈的21世紀,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和諧校園建設和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關系著學生的成長成才、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更關系著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這樣的形勢下,要求我們必須更加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實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和健康的人格?;诖耍P者結合實際工作案例和有關調查數據,分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了解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需求,以期改善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建立更加有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1 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成因分析
近年來,高校大學生因心理問題引發的自傷現象屢有發生,據各大高校新生心理測評數據顯示:大一新生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問題的學生大約占學生總數的8%左右,且該數據有上升趨勢。筆者以國內某大學學生為對象做了一次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調查人數98人,其中男生38人、女生60人;研究生48人,本科生50人。調查結果顯示,認為自己心理很健康的學生比例占31.6%,認為自己心理比較健康的占62.2%,83.7%的受訪學生承認曾受到心理問題困擾,而在調查人群中,對于“你認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來自于哪里”的問題,67.3%的學生選擇了人際交往壓力,59.2%的學生選擇了學習壓力,72.5%的學生選擇了情感問題,80.6%的學生選擇了就業壓力,35.7%的學生選擇了家庭原因,43.9%的學生選擇了對周圍環境的不適應。20.4%的學生認為如果身邊的朋友存在心理問題自己會受到影響。調查結果表明,造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的求助主動性較差。因此對大學生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掌握工作的主動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當前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情況
自2001年以來,國家教育部、團中央等部門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度重視,并進行了全面部署。全國各高校根據學校自身特點和優勢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過心理教育工作體系和平臺的整體構建,以及專業化心理咨詢師隊伍、心理輔導員隊伍,學生骨干隊伍等多維工作力量的發展不斷增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并通過開設各種講座、建設心理健康網站等形式系統預防,綜合服務,精細提升學生心理素質。
但目前國內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研究依舊存在“短板”,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主體力量不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建設不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客體缺少參與熱情等。調查顯示,只有24.5%的學生明確表示遇到心理問題時會主動求助,60.2%的學生僅表示可能會求助,其他學生均表示不會求助。如何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從根源上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困擾,預防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防患于未然,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務。筆者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向專業化、普及化、人性化的方向發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亟待加強。
3 構建網格化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大力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層出不窮,這種情況在全國高校中普遍存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的缺失與不足需要我們正視,更重要的是要不斷付出努力,改善現狀。筆者認為:構建網格化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徑。網格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包括:橫向建立課程化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縱向完善層次性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全面營造心理健康教育整體氛圍。
3.1 橫向建立課程化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近年來,高校普遍開設心理學范疇公共限選課。以某大學為例,開設的社會心理學、戀愛與婚姻等心理學相關課程均受到在校生的普遍歡迎,每學期選課均為爆滿。筆者調查顯示:約86.7%的學生上過或想上心理健康類的課程,76.5%的學生認為學校應該將心理健康知識類的課程列為大學必修課,69.39%的學生獲取心理學知識的途徑是看書或上網獲得信息,只有3.06%的學生表示自己曾通過系統的學習掌握心理學知識。
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大學心理健康教育應當涵蓋“在我面臨人生重大選擇時提供參考意見”、“解答一些思想問題”、“介紹一些為人處世的經驗”、“介紹和開放校內外資源”、“在我難以自我控制時給予警醒”等內容。這充分說明學生對心理學知識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并且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有極大地信賴感和期望值。
而現狀是,高校當前開設的心理學限選課、不定期的心理學講座等課堂容量無法完全滿足全體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需求。且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具有隨機性、長期性等特點。只有通過設置橫向到邊的心理學課程,普及科學的心理健康知識,才能讓心理學知識長期、穩定的伴隨大學生的成長。心理學課程體系建設應注意根據學生年級從低到高依次實施通識教育、活動教育、專題教育及提升教育,以增強知識層面與學生需求的匹配度。同時,還要加大對心理學課程師資力量的建設,滿足課程講授的需求。
通過專業化的授課,學生可以系統掌握科學的心理健康知識,能正確看待自身心理健康狀況,使他們消除對心理學的陌生感,增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信任度。而系統的掌握基本的心理調適方法,可使大學生在需要心理自助或心理幫扶時能及時有效的做出正確判斷并付諸正確的行為,達到既能自助也能助人的效果,更能較大的改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3.2 縱向完善層次性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大學生心理問題有不同層次,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也有很大區別。有明顯抑郁、自殺等傾向的個案需要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從專業角度介入,由具體事件引發的偶然性心理障礙也許只需要同齡人的開導幫助。調查顯示,當面臨壓力或煩心事時,67.34%的學生愿意向朋友訴說,41.83%的學生愿意選擇自己認識或了解的老師進行心理咨詢,58.17%的學生愿意選擇完全不認識的老師或專家進行求助。而有65.3%的學生明確表示當自己遇到心理問題時不會去學校心理咨詢中心求助。因此大學心理健康教育應當具有不同層次的制度、團隊和載體,縱向設置學校、學院、班級、宿舍四級心理健康教育網絡。
縱向的層次性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主要包括:學校心理咨詢中心應具有專職教師,并具備臨床心理治療的實踐經驗以及從事心理專業教學研究的能力,總體掌握全校心理健康教育情況,整體規劃和安排心理工作;學院輔導員、班主任、研究生導師對學生的家庭情況、個性特點、學習工作及人際交往狀況等了解較多,應當具備基礎的心理學知識,作為兼職心理老師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交往、適應和發展等方面面臨的一般性心理問題,并具有及時發現學生心理問題、應急處理突發狀況的能力;班級和宿舍層面應設有心理委員和心理信息員并做好對他們的培訓教育,重視他們的作用,建立學生之間的互助機制,通過開展朋輩互助、同伴教育,建立心理工作一線的監督和預警機制,預防心理問題的發生,控制心理危機的發展。②
縱向分層的工作體系,為學校動態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現狀創造了多渠道的空間和途徑,也為大學生尋求心理幫扶提供了最順暢最人性化的渠道,為落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
3.3 加大投入力度,營造心理健康教育整體氛圍
盡管大多數高校均設有專門機構負責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我國心理學研究和教育整體起步較晚,目前其在校園中的影響力還遠遠不夠。在不愿意求助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的學生中,25.76%是因為害怕暴露自己的隱私,34.84%是因為不知道心理咨詢中心的聯系方式和預約方式,還有39.4是因為不相信心理咨詢可以解決問題。此外,35.71%的學生不知道“525”的含義,只有29.59%的學生參加過心理活動,50%的學生可以通過校園網和心理咨詢中心的宣傳了解中心的辦公地點和聯系方式,但仍有38.78%的學生認為自己沒有心理健康求助要求,因此不關注也不知道心理咨詢中心的聯系方式。這說明大學生群體對心理學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對用心理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缺乏信任,有些甚至完全不知心理學是什么,更不能對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當在今后一段時期內繼續加大投入力度,注重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氛圍營造。加強對專兼職師資隊伍的培訓,提升學校整體教師隊伍的心理學素養,尤其不可忽視對專業教師和研究生導師的心理學教育。學校同時應重視心理健康協會等學生社團的作用,并依托他們,以充分開展各類學生喜聞樂見的校園心理活動為載體,提升心理學知識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力。
此外,大學生心理健康除應引起學校的高度重視以外,還需要家長、社會的理解、支持和幫助。應當在做好校園內工作的前提下,盡可能爭取更廣闊的平臺和更豐富的資源,通過新生家長見面會、個別溝通等方式多與學生家庭建立聯系,讓更多的人和機構關心和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并參與到實際工作中來,形成良性的工作氛圍和工作機制,共同為大學生打造輕松、愉快的心理成長空間,讓健康的心理伴隨大學生成長成才。
注釋
① 吳進華,張靈聰.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構建.赤峰大學院報,2010(5):91-93.
② 石小玲.構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 培養全面發展的醫學人才.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6:359-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