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言錦++瞿維中
摘 要 結合高職院校現狀,提出面向高職生崗位能力需求分析的專業英語與公共英語及專業課程的雙銜接模式,對破解當前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困境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和借鑒價值。
關鍵詞 高職生;崗位能力需求分析;專業英語;公共英語;專業課程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06-0104-02
1 專業英語與公共英語及專業課程的雙銜接模式的研究背景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教育改革明確規定“外語等科目實施社會化考試及一年多考”。由此,各地紛紛出臺了新的高考方案,但英語則成為高考改革的眾矢之的。此外,根據前期調研可知,很多高職院校的一些專業紛紛要求取消或減少公共英語課程,增加職業教育的課程,英語教學在高職教育中陷入困境。在此大背景下研究職業英語教學,對于對接高考英語改革和職業英語教育教學具有極其現實的意義。
職業院校的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英語知識,這是由他們以后的工作環境決定的,如很多工業設備的操作系統、操作環境和技術要求都是英文的。因此,高職教學不是不需要英語,而是要加強。但以前的英語教育都是由英語教師主導,研究的內容和職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有很大的“錯位”,錯把一線工作人員當成了商業人士培養,最終使得公共英語在高職教學中陷入困境。基于高職院校崗位需求分析的專業英語研究可以很好地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
2 專業英語與公共英語及專業課程的雙銜接模式的研究意義與價值
研究專業英語與公共英語的銜接,可以讓公共英語為專業英語服務,更好地提高專業英語的教學質量。由于學生在基礎階段學習的都是公共英語,無法解決兩者的銜接,就無法有效地提高專業英語的教學質量。因此,研究專業英語與公共英語的銜接可以把教師和學生從傳統的公共英語思維中解放出來,改善教學方法、學習方法,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
研究專業英語與專業課程的銜接,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保證專業英語的教學內容和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同步。因此,本文研究的最終價值可以很好地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知識結構,滿足其日后的崗位英語知識需求,進而提高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水平。
3 專業英語與公共英語及專業課程雙銜接的基本概念
專業英語與公共英語及專業課程的雙銜接,包括專業英語與公共英語的銜接、專業英語與專業課程的銜接。專業英語與公共英語的銜接主要是通過改革公共英語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公共英語科普化),使之服務于專業英語的教學;專業英語與專業課程的銜接主要是改革專業英語的教學內容,使之貼近于專業課程,既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專業課程的學習,又可以很好地提高專業英語的學習,最終促進國際化制造人才的培養。
4 國內外研究現狀
由于課程本身的特點,國內外對專業英語的研究較少,在以往的研究中,學者重點研究了師資隊伍和教學的客觀條件對專業英語教學的影響,主要有兩種觀點。
1)師資隊伍是影響專業英語教學質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學者通過分析專業英語教師隊伍的來源,發現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英語教師,一部分是專業教師。英語教師不懂專業,把專業英語當成科普英語來教,失去了專業英語存在的意義;專業教師教授英語,由于口語的欠缺,使得其對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積極性不高。因此,專業英語的教學質量一直無法有效提高。
2)教學的客觀條件特別是教學的載體(教材)是影響專業英語教學的重要因素。教材是教學的重要載體,教材建設是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要素。學者通過研究發現,現行專業英語教材主要存在兩大問題:一是專業教材變為科普教材,這部分的教材主要由專業英語教師開發,完全不能夠滿足教學的需求;二是單純的外文文章,很多專業英語教材都是單純得摘抄專業外文,無翻譯,給教師的教學增添了極大的困難,無法很好地保障教學質量。因此,專業英語教學一直是人才培養體系中的薄弱關鍵。
專業英語是職業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國的經濟發展已使得國內外的交流成為常態,職業院校作為培養一線高技術人才的教育,如何適應這種需要,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系統的針對性的研究。因此,研究專業英語與公共英語及專業課程體系銜接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5 專業英語與公共英語及專業課程的雙銜接模式研究的具體內容
研究理論依據 專業英語與公共英語及專業課程的雙銜接模式研究以崗位需求分析、課程體系銜接理論為主,綜合借鑒國內已取得的相關先進教學理念和實踐經驗,具有充分的理論依據。
以崗位需求分析的職教理念強調根據學生以后的工作崗位需求來確定課程的教學內容,符合英語教學的改革趨勢與理念。根據崗位需求確定職業英語教學,要求教師密切關注行業發展,掌握不同職業崗位的英語要求,分析職業英語教育應該如何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使開發出的課程既體現就業的導向性,又突出發展的前瞻性。
課程體系銜接理論是最近教育部著重強調的職教理論,課程體系銜接強調課程之間的無縫對接與有效融合,課題體系的有效銜接可以提高核心課程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減少教育資源的無效浪費,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資源的使用率。
研究目標及內容 通過本文的研究,實現公共英語與專業英語的無縫對接,專業英語與專業課程的無縫對接與有效融合,建立一套適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要求的英語教學體系,滿足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要求。
具體研究內容包括:分析不同專業不同崗位的專業英語需求;專業英語與公共英語銜接,解決專業英語定位“錯位”的問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解決英語教師轉崗為專業英語教師存在的問題,解決專業教師轉崗為專業英語教師的問題;專業英語與專業課程銜接;加強教材建設,開發出適合職業教育的專業英語教材。
總而言之,通過高職院校崗位分析的專業英語與公共英語及專業課程的銜接研究、推廣應用,可以很好地提高英語在高職院校的生命力,提高英語的實用性,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研究人員的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最終更好地提高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水平。
研究的創新之處
創新點一:以往的英語教學改革都是由英語教師主導,限于英語教師的知識結構和學習經歷,無法跳出固有的傳統的英語教學思維,無法滿足職業崗位對英語的需求。本課的研究由專業教師主導,從學生的崗位需求分析入手,把學生的崗位英語作為研究的主要內容,很好地解決了英語教學中的“錯位”這一關鍵問題,具有很好的創新性和可行性。
創新點二:本文在研究的過程中,擬將傳統的英語教學2(4)+1(2)模式改為1(4)-1(4)模式。根據前期調研,一般高職院校的公共英語開設兩個學期,每個星期開4節課;專業英語開設一個學期,每個星期開2節課,即為2(4)+1(2)模式。本文在研究的過程中,擬將公共英語開設一個學期,每個星期開設4節課;專業英語開設一個學期,每個星期開設4節課。
本創新點有兩大特點:一是由“+”(累加)變為“-”(銜接),即把傳統公共英語與專業英語的簡單累加,變為兩者的有效銜接;二是一減一增,公共英語的課時減少,專業英語的課時增加,但總的英語課時減少,這也符合職業教育對英語教學大的改革趨勢和要求。
6 小結
本文首先根據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采用文獻分析結合自身的職業教育閱歷建立研究思路,然后通過問卷調查采集有效數據,建立專業英語與公共英語及專業課程的有效銜接。其中,本文的研究必須建立在崗位能力需求分析基礎上,著重突出國際化一線員工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肖遠軍.教育評價原理及應用[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2]沈言錦.高職院校實施項目式開放性考核體系的研究與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3).
[3]崔相錄,等.素質教育實施方法[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
[4]沈言錦.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改革探索[J].新課程研究,201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