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芬蘭作曲家西貝柳斯的作品里,能夠打破國界,融入世界音樂語匯的,當屬《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作為一部充滿浪漫主義精神的杰作,這首具有強烈交響色彩的協奏曲在技巧上也有極高的要求。這部大氣而浪漫的作品,要通過不斷深入并且反復的學習,才能更好的領悟作者的意圖。
【關鍵詞】演奏處理;演奏技巧;西貝柳斯;浪漫主義
芬蘭作曲家西貝柳斯的音樂被視為“芬蘭民族之魂”。他的作品的基本特征屬于19世紀末期,是晚期的浪漫主義樂派。
作為西貝柳斯作品中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協奏曲,這部作品有著深刻豐富的內容,真摯內在的抒情性。雖然這首協奏曲剛問世的時候也和許多器樂協奏曲一樣,被認為技術上艱深復雜,不適合演奏。但后來經過演奏家的努力,解決了演奏中的難點,這首具有強烈浪漫主義氣息的作品才被廣泛接受,受到小提琴家們的鐘愛。
一﹑呈示部 略帶哀訴感的主題
樂曲第一樂章,d小調,2/2拍,中庸的快板,采用經過修飾的奏鳴曲式,糅合著浪漫主義寫作技法。呈示部:樂曲開始沒有像古典協奏曲那樣由樂隊呈示主題,而是和門德爾松的《e小調》,布魯赫的《g小調》協奏曲一樣,由獨奏小提琴直接登場,唱出悲婉浪漫的主題(見譜例1)。裝有弱音器并分成四個聲部的第一,第二小提琴輕輕奏出和聲背景,使人聯想到一個幽靜的湖面,獨奏小提琴仿佛自冬日的霧靄中出現一般。西貝柳斯式的獨有的“冷”一開始就迎面而來。這種“冷”雖然不會讓人不寒而栗,卻穿透力極強。雖然這個主題中有著西貝柳斯獨有的“寒冷的雄美”,但在這個外表下卻又蘊涵著緊張﹑不安與熱情的躁動。這里右手的運弓要很沉穩,氣息悠長,左手的揉音動作幅度不要過大,音色要溫暖。演奏泛音A時,要在靠近弓尖的地方,使用很短的運弓;8﹑9小節,樂句的性質轉為甜美和流暢,但音色力度上沒有變化,16分音符的演奏要用很短的運弓,而且要盡量演奏平均。
譜例1:
在第17小節處,舒緩寧靜的氛圍沒有了,出現了戲劇性的轉變(見譜例2)。在18小節中出現了三連音的節奏型,音樂熱情而寬廣起來,寒氣一掃而光,真正流露出北歐風光的雄美。這一句的“熱情而雄偉”與開端的“寒冷而柔美”形成鮮明對比。呼之欲出的感覺引帶出20小節幾乎是絕望的叫喊。
譜例2:
這里的運弓要更有張力,弓毛要深入弦內。在第22小節,要從F音滑到降B上去,使之具有非常強烈的演奏效果。第25——32小節,情緒上又有了變化,G弦上的旋律色彩深沉蒼涼,右手的手臂力量要“放”到弓上。所有的16分音符要向后“坐”一些,演奏16分音符所用的弓要短,這樣更加突出長音的“長”。16分音符的演奏要沉住氣,有小的漸強感,降B音演奏完以后,弓子有稍向上提的感覺(小小的氣息),然后再換把。演奏第36小節的fz時,主要依靠左手強烈的揉音,把它“唱”出來,而不要依靠右手運弓的力量。第41——43小節,左手指的按弦要肯定,動作要有力,起落指要同樣迅速。在42小節的第一,三拍上弓要勾住弦連續做出有力的重音。51小節第二拍的兩個和弦要演奏的從容不迫,然后稍加快速度,弓要拉得寬廣。換弦的動作要快,就像演奏分解和弦一樣,要果斷。
第54小節處音樂達到一個小高潮(見譜例3)。這樣,緊湊激烈的動機音型使第一主題蒙上了緊張的戲劇色彩,使用下半弓演奏這個樂句,音色逐漸尖銳而激烈,但手臂不要給過多壓力,氣勢上要寬廣,弓速由慢到快。左手指的動作要干脆有力。
譜例3:
在完成這個片段后,主部達到一個真正的高潮,在G弦上的片段和其后的分解和弦片段(見譜例4),真正呈現了西貝柳斯的熱情,浪漫的英雄主義以及在他那冷峻的外表下所保藏著的激情。
譜例4:
二﹑展開部主題的戲劇性發展
把展開部——華彩樂段放在樂曲正中間,也是這部作品的獨特之處。展開部由獨奏小提琴的華彩樂段構成發展的主要動力,華麗流暢的演奏技巧。即興浪漫主義的抒情氣息將音樂推向高潮。第222——227小節,第一個降B音弱起,漸強,在最高點推出高音降B音,然后使用飽滿的感情演奏下一小節的降B音,使用從容的動作演奏前三個16分音符。
第224小節要嚴格按照速度演奏。第226小節的琵琶音優美而抒情。但是要注意此處一系列琶音所帶來的音準問題,左手的動作要干凈利索(見譜例5)。
譜例5:
第226和227小節的高音G上要揉音,而且氣息要撐住。第230小節,使用非常連貫的動作把短的音符和下面的長音符連在一起,感覺短的音符就像后一個長音符的裝飾音。
第234——237小節,和弦斷開成兩個音兩個音的演奏。開始的16分音符從慢速開始,到235小節按速度演奏。237小節要沉住氣,速度不能趕,特別是最后八個音要穩。第241——248小節,需要從容的把E——升F——G這幾個音“唱”出來。注意附符點中的短音演奏,弓要勾住弦,借助長音的力度慣性。接下去的樂句性質是相同的。延長記號要演奏得很長,氣息要沉住。接下去的兩個小結要演奏得沉著,副有戲劇性的16分音符應當演奏得很結實。第249小節,三連音應當是“慢”的演奏。分奏和弦的每個音都要聽得很清楚。第一個和弦要拉得長些,然后迅速把弓拿回到弓根再演奏第二個和弦;第二個和弦也要拉長,然后慢慢消失。
第251——254小節,這個樂句的性質是純真,略帶一點迷茫。按速度演奏,運弓要短。第四拍的演奏要更深更慢。第252小節的第四拍,弓子要盡可能的深入弦中,從容的粘住弦演奏,讓高音A唱得長些。第259——264小節,向前運行到263小節,在這個小節的第三拍上,把從升F音到還原F音演奏得長,幾乎是歇斯底里的。在第264小節第一拍之后有一個氣口,后面的快速樂句要按速度演奏,特別注意三連音不要趕。
第267——269小節,均勻且按速度地結束這串音符,注意左手的顆粒性,在16分音符的D音上停下來,把16分音符升F之前的四個音符演奏得從容一點。接下來的升F音開始一個新的句子,仍舊保持均勻的速度,一直到最后六個32分音符時,才推進速度。這個小節最后的樂句非常有戲劇性。在269小節,是向前運行的趨勢,第270小節,開始把第一﹑二拍中的兩個八分音符突出演奏,每一個都是哭泣的感覺,第二個要特別強調。第三拍按速度演奏,第四拍要放慢,在降B音上要非常穩重地退下來。
在這個華彩中,快速的音階隨處可見,需要演奏得華麗流暢而清晰,還要求在一弓中的左手速度有所變化,這就要求左手在這些變速演奏中的節奏應準確而清晰;而且右手要做好弓段的分配(見譜例6)。
譜例6:
第271小節,新的樂句由此開始,還原A稍拖住一些,然后按原速演奏下去,從上半弓開始,最后幾乎用全弓結束。
三﹑再現部主題的再現與發展
樂曲最后是再現部。這一主題類似于呈示部,只不過主部主題由獨奏小提琴在G弦上演奏,顯得凝重,壓抑,每一個音符都似一個沉重的腳步。
第二主題再現之后,樂曲轉至活潑的極快板。此時音樂進入到尾聲,一連串的快速琶音伴隨樂隊進入了激烈的音流。尾聲一開始,便如潮水洶涌,熱烈豪邁,顯示出不可抵擋的力量。
結尾處出現三次主題的重復,一次次的積蓄力量,在定音鼓催促的節奏上高漲起來,緊接著就變成旋風般的快速音型,最后沖向情緒的最頂峰,以樂隊強有力的主和弦宣告第一樂章的結束(見譜例7)。
譜例7:
四﹑結語
磅礴的氣勢,豐富的內涵以及北歐風格的神秘氣氛,使西貝柳斯的〈〈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有足夠的理由被列入小提琴音樂的經典文獻。作品從始至終貫穿著不同形象的戲劇性發展,使它得以躋于貝多芬,門德爾松,勃拉姆斯和柴可夫斯基等作曲家的同類作品之列。 西貝柳斯是一個繼承優秀傳統的杰出作曲家,又是一位敢于創新和堅持民族精神的偉大藝術家。他所創造的藝術成就,無論過去,現在,將來,都有著不朽的藝術價值。
作者簡介:林爾佳(1981-),男,江蘇無錫人,學士,交響樂團演奏員,國家三級演奏員,小提琴演奏(器樂表演專業)。
指導老師:呂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