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萍,蘇 利
(成都市錦江區婦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四川610016)
腰硬聯合麻醉應用于321例產婦分娩的臨床效果分析
郭麗萍,蘇 利
(成都市錦江區婦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四川610016)
目的探討腰硬聯合麻醉對陰道分娩產程及分娩方式的影響。方法選取該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有陰道試產條件并愿意試產者321例,隨機分為A組(113例)、B組(110例)和C組(98例)。A組為腰硬聯合麻醉于宮口開至8 cm停用鎮痛泵;B組為腰硬聯合麻醉于宮口開全時停用鎮痛泵組;C組為對照組,不使用鎮痛泵。對比分析A、B、C組產婦疼痛率,第一、二產程時間,自然分娩及陰道助產率,剖宮產率及產后出血量。結果A、B組產婦中、重度疼痛率明顯低于C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01);A、C組產婦第二產程及第二產程陰道助產與C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A、B組產婦剖宮產率明顯低于C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A、B、C組產后出血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分娩過程中,腰硬聯合麻醉鎮痛效果明顯,可顯著提高孕婦陰道試產依從性,降低剖宮產率,宮口開至8 cm時停用鎮痛泵,對鎮痛效果、產程及分娩方式無顯著影響。
麻醉,硬膜外;腰骶部;鎮痛,產科;分娩過程;產程
分娩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是千百年來人類繁衍后代的過程。而分娩疼痛又是分娩過程中每一位產婦不得不面對的生理過程。分娩疼痛的強烈程度因人而異,但總體來說約有超過半數的產婦在產程中感受到劇烈疼痛并引起一系列應激反應,使產婦精神緊張,從而使孕婦體內產生一系列變化,可引發或加重圍生期并發癥,還有許多產婦因對分娩疼痛的恐懼及臨產后難以承受分娩疼痛的煎熬放棄陰道分娩而選擇剖宮產已成為我國部分地區剖宮產率不斷飆升的重要因素之一[1]。分娩鎮痛指使用各種方法減輕產婦分娩時的疼痛,從而減輕產婦對生產的恐懼,分娩鎮痛使得產婦可以在第一產程得到較好的休息,從而待宮口全開時能有足夠的力量進行分娩[2-3]。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產婦對分娩鎮痛方面的認識逐步深入,要求分娩鎮痛的愿望也日趨強烈。分娩鎮痛是現代文明產科的標志、同時能夠提高分娩期母嬰的安全度。目前分娩鎮痛主要包括藥物性鎮痛與非藥物性鎮痛兩大類,臨床上主要采用藥物鎮痛[4-5],腰硬聯合阻滯分娩鎮痛是國內目前常用的、鎮痛效果可靠的分娩鎮痛方法[6],其為合并脊髓和硬脊膜外止痛[7]。目前,這種鎮痛方式對產程、產力等方面影響的研究越來越多,如何達到最大的鎮痛效果且對產力無明顯影響是臨床醫生最關注的。本文就本院近期應用腰硬聯合麻醉的鎮痛效果及停用鎮痛泵的不同時機進行探討,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有陰道試產條件并愿意試產者321例,臨產后隨機分為A組(113例)、B組(110例)和C組(98例)。三組入選患者間年齡、孕周、估計胎兒體質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其中不包括內科并發癥:甲狀腺功能亢進,心臟病,血小板減少,凝血功能異常者,中、重度貧血者,以及妊娠期并發癥、妊娠期高血壓、血糖控制不理想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表1 三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三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s)
組別A組B組C組n 年齡(歲) 孕周(周) 估計胎兒體質量(kg)113 110 98 30.41±7.42 31.36±6.45 31.03±6.60 34.14±4.42 35.06±5.34 35.63±5.50 3.14±4.02 3.56±3.54 4.03±4.75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A、B兩組由醫生或助產士肛查或陰道檢查宮口開大至1~2 cm時始由麻醉醫師行腰硬聯合麻醉并以電子微泵的形式緩慢泵入。其中A組為腰硬聯合麻醉于宮口開至8 cm停用鎮痛泵;B組為腰硬聯合麻醉于第一、二、三產程結束后停用鎮痛泵;C組為對照組,不使用鎮痛。常規進行產程觀察。
1.2.2 觀察指標 鎮痛效果的觀察即從疼痛減輕程度進行判斷。疼痛程度是根據數字分級法(NRS)進行分級,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為無痛,10為劇痛。疼痛程度分級標準為:0為無痛;1~3為輕度疼痛;4~6為中度疼痛;7~10為重度疼痛。對比A、B、C組中、重度疼痛的比例,另需要觀察的指標有第一、二產程的時間,第二產程陰道助產例數及百分率,產后出血量,剖宮產例數和百分率等共6個。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組產婦疼痛程度比較 A、B兩組中、重度疼痛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與C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表2 三組產婦疼痛程度比較[n(%)]
2.2 三組產婦第一、二產程時間及第二產程陰道助產率、剖宮產率和產后出血量比較 A、B、C三組產婦第一產程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A、C兩組產婦第二產程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A、C兩組明顯短于B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A、C兩組第二產程陰道助產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A、C兩組明顯高于B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A、B兩組產婦剖宮產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A、B兩組明顯低于C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A、B、C三組產后出血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三組產婦第一、二產程時間及第二產程陰道助產率、剖宮產率和產后出血量比較
20世紀80年代,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椎管內分娩鎮痛已成為產科的常規服務;美國、英國椎管內分娩鎮痛率分別達到85%和90%以上,我國椎管內分娩鎮痛率不足1%[8]。有研究指出,分娩疼痛對母嬰的不良影響在產程一開始已經呈現,且隨著產程的延長更加明顯,對母嬰的不良損害會對整個分娩過程產生影響[9]。隨著醫療技術的提高和人們意識的增強,我國對分娩鎮痛需求增多,現在分娩鎮痛率正逐年上升。腰硬聯合麻醉是目前公認的、最為推崇的分娩鎮痛技術,鎮痛效果最可靠,使用最廣泛、最可行的鎮痛方法,可明顯提高分娩鎮痛的效果,提高母嬰安全性,其鎮痛有效率達95%以上[10-11]。國內分娩鎮痛首先考慮產力、宮縮、產程等影響,普遍做法僅限于第一產程活躍期用藥,第二產程后停藥。西方國家則更注重提供完善的鎮痛,解決產痛是第1位的,其他內容可采用相應措施處理,故多采用全產程用藥。本研究通過對第二產程不同停泵時機的對比,希望能尋找一種適合本院自身的分娩鎮痛模式。
本研究結果顯示,A、B組的鎮痛效果明顯優于C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A組和B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從A、B兩組第二產程時間的長短及第二產程助產率可以看出,分娩鎮痛對產力有一定的影響。活躍晚期和第二產程是胎頭內旋轉的時機,一直使用鎮痛的B組產力稍差,第二產程的時間相對較長些;胎頭內旋轉受影響,致使持續性枕后位和枕橫位的產婦數增加,由此提高了陰道檢查、徒手旋轉胎方位等陰道操作及陰道助產的概率[12]。活躍晚期宮口開大到8 cm時停用鎮痛泵,使第二產程時間縮短和陰道助產率明顯下降,切實達到了鎮痛效果的同時,提高了陰道自然分娩率。其結果顯示腰硬聯合鎮痛效果明顯,可顯著降低剖宮產率,不增加產時、產后出血量,對新生兒及產婦無不良影響,是一種行之有效、安全可靠、值得在國內進一步推廣的分娩鎮痛方法。
綜上所述,對陰道分娩產婦行鎮痛的效果明顯優于無鎮痛的產婦,且宮頸口擴張速度明顯提高,新生兒窒息發生率、剖宮產率、難產率明顯降低,產婦滿意度高,能夠提供一個良好的分娩結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臨床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87-89.
[2]毛玉芬,王美云.腰麻-硬膜外聯合阻滯麻醉用于分娩鎮痛的臨床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18):1464-1465.
[3]吳婉藝.無痛分娩200例的觀察及護理[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9(1):59-60.
[4]余淑芳.分娩鎮痛對產程及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國醫藥,2014,9(5):719-721.
[5]賴思鴻.腰硬聯合麻醉在國內無痛分娩的研究進展[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3,34(1):77-78.
[6]潘麗莉,熊桂生,王玉玨.分娩鎮痛停泵時機不同對產力及分娩方式的影響[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4,20(8):1046-1049.
[7]Abr?o KC,Francisco RP,Miyadahira S,et al.Elevation of uterine basal tone and fetal heart rate abnormalities after labor analgesia: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Obstet Gynecol,2009,113(1):41-47.
[8]鄭麗娟,劉晶,胡祖榮,等.初產婦PCEA分娩鎮痛的臨床觀察[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3,19(3):297-299.
[9]Wong CA,Scavone BM,Peaceman AM,et al.The risk of cesarean delivery with neuraxial analgesia given early versus late in labor[J].N Engl J Med,2005,352(7):655-665.
[10]Van de Velde M,Dreelinek R,Dubios J,et al.Determination of the full dose-response relation of intrathecal bupivacaine,levobupivacaine,and ropivacaine,combined with sufentanil,for labor analgesia[J].Allesthesiology,2007,106(1):149-156.
[11]Hawkins JL.Epidural analgesia for labor and delivery[J].N Engl J Med,2010,362(61):1503-1510.
[12]Chestnut DH,Polley LS,Tsen LC,et al.產科麻醉學理論與實踐[M].連慶泉,譯.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449.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4.027
:B
:1009-5519(2015)14-2163-02
2015-03-12)
郭麗萍(1980-),女,四川成都人,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婦產科學與生殖醫學研究;E-mail:guolipingb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