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勝
【摘要】新課標下的物理教學注重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手能力,教師可以多開動腦筋,多鉆研教材,多創設一些讓學生“動”起來的機會,這樣在培養孩子的智力和能力方面站的高度更高,使學生真正成為知識的發現者,成為課堂的主人。
【關鍵詞】高中物理 ?教學改革 ?新課程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149-01
近年來,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的推廣,作為高中物理教師要及時進行角色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才能適應時代發展和物理課程改革的要求。而教學中體現了生活、物理、社會三者之間的依存關系,更注重讓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理念的轉變,不是教師教學只靠一本書、一支粉筆,就能從容走進課堂。而需要教師必須融入生活、社會,與學生共同進行全新的探究學習,才能走進新課堂。要想取得教育教學改革的成功,需要大膽地進行必要的嘗試,才能讓自己融入新課程改革的潮流中。
一、進行啟發式教學,讓課堂有聲有色
新課程的教學一定要大膽嘗試走出教學誤區—注入式教學法,要針對現代教育讓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走進啟發式教學,在教學中要多提出問題,創設問題情境,也多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問題中思考探索,投身到主動探究問題的學習中去。根據課題的結構,適當采用分組討論式教學,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不強制壓迫,讓學生在探討辯論中掌握新知識。在課堂教學中留有余地,讓學生課后有思考、補充的空間,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主動性,而且要讓學生放開思路自由發展,從中感悟探究科學道理的樂趣。教師在課堂中始終關注學生的積極思考、主動表現,啟發及時恰當,讓課堂氣氛活躍、熱烈。
二、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強調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建立健全學生的完整人格,著眼于學生終身健康的發展。重發展是新課改基本理念之一,也是教育的終極目標之一,它具體在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主體地位能否確立,是關系到新課改成敗的關鍵。只有學生有一定的自主選擇權和自我發展的權利,他們才會有活潑健康的心態,才會有敏銳的感受,才會有靈活的思維,卓越的創造力。要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教師應當給學生一定的主動學習和發展的權利,課堂上,要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要給學生較多的思考、探索發現、想象創新的時間與空間,所有的問題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
課堂外,教師對課堂內容留有余地,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學生才能主動地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取知識,這樣也讓學生有效地利用了課外時間。作為教師還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別的差異,滿足不同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并為每個學生創造盡可能適合不同個體發展的成長環境,要讓他們在實踐中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使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地投身到愉快學習中去,從而得到充分的發展。
三、利用實驗教學特點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物理實驗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提高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和對問題的思考分析、判斷、處理及創新開拓能力。新課標的要求與多年的實驗教學經驗表明,在實驗中要求學生根據給定的題目、內容和條件,獨立完成實驗的設計操作,這對每個學生來講都是一次能力的考察,也是一次綜合能力的鍛煉和培養。一直以來,在實驗教學中學生是在實驗指導下完成實驗,教師全過程設計好的實驗,這種方式雖然快速、規范,實驗的效果雖然有公認的優勢,但使學生解決問題生硬,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若讓學生自己動手做或設計有趣的實驗,能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的思維活躍,為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創造更多的機會。教師要利用物理實驗的特點,讓學生在動手、動眼、動腦中學習,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異創新的欲望,使創新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發展。
四、展現教師的人格魅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成功的教學效果體現在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會使學習事半功倍,激發了學習興趣就掌握了開啟學生智慧的鑰匙。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學依賴一種真誠、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只有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充分發揮“尊其師、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充分展示老師淵博的學識、高尚品德,得到學生的尊重、熱愛,老師所傳授的科目才能讓學生喜歡,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在教學中對獲得成功的學生要及時的給予鼓勵和表揚,教師要千方百計讓全體學生適時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體驗,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成功的喜悅,這樣能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要轉變思想,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原則,充分利用當今科技飛躍的時代,課堂教學要從封閉式走進開放式,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活動中思考,發揮他們的激情,培養適合于科技發展,具有創新思維能力的高素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