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體制該跟的不斷完善,器樂在中學音樂教學課堂中顯得日益重要,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本文主要分析了器樂進入中學音樂課堂的重要性,深入討論了器樂進入中學音樂教學課堂的對策。
關鍵詞:器樂;中學音樂教學課堂
目前,大部分中學音樂教師都在探索,如何才能發揮出器樂在中學音樂課堂中的作用,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音樂。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對此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提出了以下幾個觀點。
一、器樂進入中學音樂課堂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
傳統的中學音樂課堂中,教師只是單方面的向學生傳授音樂知識,學生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這種情況下的教學,會讓學生喪失學習興趣,不能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而如果教師能夠將器樂帶入實際的教學課堂中,利用器樂進行音樂教學,那么就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古箏,是一件非常具有古典特色的樂器,彈奏出來的音調十分和諧、優美,表現能力很強。既能夠單人獨奏,也能夠多人合奏,有利于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為課堂教學增添色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樂器演奏能夠讓學生愛上音樂,進一步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從而更好的學習音樂。這就需要中學音樂教師多加指引學生,就筆者而言,筆者經常在課堂中這樣教育學生:音樂的學習方法和技巧都是相似的,你學好手上一件樂器,體會到學習方法,后面的學習你就你就能輕松的駕馭。反之,如果你手上這件樂器都不能學好,后面的樂器你就會越學越難,越難越不容易學,形成惡性循環。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要求學生以全部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教師要從旁引導學生,給予學生鼓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二)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
器樂進入中學音樂教學課堂,為音樂教學提供了有利的途徑。如果沒有器樂的輔助教學,只是單純的讓學生練習發聲,很有可能不夠精準。器樂輔助音樂教學,有利于規范學生的發音,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同時,還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極大的豐富了課堂形式,活躍課堂氣氛。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對音樂本就有一種不可抗拒力,器樂走進教學課堂能夠將他們從被迫的學習狀態中解放出來,改為積極自主的學習,極大的滿足了他們對于音樂的追求,讓他們能夠在音樂中充分展現自我,從而調動學習積極性。
器樂的學習,訓練強度很高。通過實際的器樂演奏訓練,有助于進一步的提升中學生的音樂領悟能力,強化音樂表演能力。在彈奏器樂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重新找到自信心,提高學習積極性,展現出自我的音樂表演能力。筆者在鋼琴音樂教學過程中,曾經做過這樣一件事,把學生演奏的鋼琴曲錄下來,再放給他們聽,學生的喜悅之溢于言表,他們的表演欲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滿足。
二、促進中學音樂教學中樂器進課堂的對策
(一)加強對中學器樂教師的培養
隨著器樂在中學音樂教學課堂不斷深入,教育局要制定相關的政策,來加強對中學器樂教師的培養。例如,可以通過開展多樣化的器樂演奏競賽、論文比賽或是將教師的年底考核、職稱評比和器樂演奏能力相掛鉤,來鼓勵教師開展器樂走進教學課堂的教學活動,強化器樂和中學音樂課堂的聯系,讓器樂在中學音樂教學課堂中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充分運用打擊樂器,豐富教學內容
打擊樂器的節奏感十足,有很強的表現能力,對于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影響。打擊樂器既能夠讓學生全方位的認識到教學內容,還能夠強化學生對節奏的感知能力,科學合理的運用打擊樂器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打擊樂器讓學生以精神飽滿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去,強化學生的四肢協調能力,增強學生間的合作,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例如,教師可以新學期開始時,讓學生進行自我介紹,通過銅管、鍵盤等打擊樂器的演奏,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置身于輕松歡快的課堂中學習。
(三)加強對器樂教學進入中學音樂教學的重視
按照新課標提出的要求,中學要提高器樂走進教學課堂的重視力度,開展科研活動,對如何利用有限課堂時間進行器樂音樂教學進行探討,結合相應的教學內容,制定有關教學政策。同時,組織學生開展樂器演奏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器樂演奏的魅力,引導學生領悟歌曲作品的結構,滿足中學生的表演欲望,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
(四)唱奏合一的教學模式
在中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做到演唱和彈奏的相統一,這樣既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中的難點。例如,中學教師在講解《美麗的村莊》這首歌曲時,可以將學生分為三組,分批進行演唱,共演唱三次。第一次時,教師帶領學生共同清唱;第二次,,教師利用樂器進行伴奏,學生合唱;第三次,教師和學生共同用樂器演奏歌曲。通過三次演唱,不僅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了教學的難點,加深學生印象,豐富了教學內容,還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在快樂中進行學習。
(五)加強樂器演奏教學,強化學生演唱能力
事實上,筆者自開展器樂走進音樂教學獲得以來,每節課都堅持帶樂器。在正式教學時,筆者嚴格按照器樂教學的計劃,帶領學生練習器樂,學習音節和節奏。在學生能夠初步掌握樂器演奏技巧的基礎之上,再開始相應的音樂教學課程。
在學習新歌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感受新的樂器,并進行嘗試性的彈奏。當學生演唱歌曲音調有偏差時,教師可以利用樂器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調整,讓學生能夠唱準。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節奏感,強化學生的演唱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器樂進入中學音樂教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十分有效,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讓中學生在音樂的世界里茁壯的成長。
【參考文獻】
[1]丁宋興.中小學器樂教學的方法與體會[J].中國音樂教育.2008(07)
[2]黎敏琦.論中學音樂課堂優化及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J].科技信息2012(18)
作者簡介:劉迎春,陜西師范大學2012級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專業,學科教學(音樂),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