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斌
【摘 ? ?要】政治教學是學校培養學生道德觀念的主要途徑,初中是學生樹立世界觀與人生觀的關鍵階段,對學生以后的人生有重要的作用。現階段的初中政治教育存在著教師觀念落后、教學模式僵硬和學生動力不足的問題,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探索新的教學手段。
【關鍵詞】初中政治 ?教學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025
隨著社會生活的不斷發展,外界的各種誘惑在不斷沖擊著青少年的道德價值觀念,作為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各種價值觀還不成熟,需要教師在進行政治教學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政治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但由于過去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根深蒂固,導致初中政治教學中仍然存在著許多教學問題,值得教師在教學中進一步改善。
一、初中政治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教學觀念落后
新課程改革提出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參與性。但許多初中政治教師依然固守著“教師主宰教學”的落后教育思想,無法適應新課改的教學要求,致使初中政治課堂學習氣氛沉悶,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無法很好地完成政治教學任務,政治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二)教師過度依賴課本
課本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依據,是教師課堂教學的基本落腳點,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教材的重難點,使課堂教學內容具有針對性和系統性。這就導致許多初中政治教師過分依賴教材,完全照本宣科,由于政治教師對政治教材解讀的不充分,使得教師將政治課本中的知識不加篩選地一股腦灌輸給學生,這樣不僅不利于完成政治教學任務,也加重了學生學習政治的負擔。同時由于政治是一門與時俱進的學科,政治學習需要與社會時事有一定的聯系,但政治課本教材畢竟是固定的,無法隨時收錄最新的社會前沿知識,這就要求政治教師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上,關注社會熱點,隨時為學生補充最新的政治時事,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完全依賴于政治教材。
(三)教師自身的知識儲備不足
隨著網絡時代的不斷普及,學生的政治學習知識面在不斷地拓展,在獲取新知識的同時,學生也會對一些政治知識存在著許多疑問,這就需要教師充當解惑者的角色,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鼓勵學生自己探索新知識。但由于現在教師隊伍水平參差不齊,許多初中政治教師知識儲備不足,無法有效地為學生解決政治問題,因而對一些政治問題采取回避或敷衍的態度,無法激發學生自主思考政治問題的積極性,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
(四)政治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僵硬
我國現階段的教育實情決定了課堂教育主要以教師單方面講授的方法為主,雖然教師講授法具有知識容量大、快速性等優點,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推進,要求課堂教學更多的是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初中政治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單一的教師講授只會讓枯燥的政治知識變得更加無聊,從而無法激起學生學習政治的強烈欲望,這種僵硬的教學模式只會將教師與學生的思維固定住,讓政治課堂失去師生互動應有的課堂活力,不利于政治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五)學生對政治學習興趣不大,學習動力不足
初中政治在許多學生眼中就是一門單純死記硬背的學科,趣味性不高,實用性不大,所以初中生對政治學習普遍表現出缺乏興趣,直接導致學生對政治這一學科無法付出應有的學習時間和精力,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對抽象的理論知識背誦具有逆反心理,加上政治課堂教學手段單一枯燥,學生無法培養自己對政治的學習興趣,也就沒有主動學習政治知識的動力。
二、初中政治教學的對策
(一)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
教師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不能完全固守傳統的“教師為主”的教學觀念,一味以“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要緊隨新課改的教學目標,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同時教師也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對課堂教學給予適當的調控,培養師生間的良好互動,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為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充分解讀政治教材,關注社會時事
教學大綱是教師教學的主要依據和標準,為了很好地完成教學大綱的要求,教師必須充分解讀依據教學大綱編寫的政治課本,在理解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合理的分類,對于政治教材的重難點要有明確清晰的認識和理解,充分解讀教材才能在有限的課堂中將政治最精華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輕松把握政治知識的重難點,使政治學習更有針對性。
同時,政治是一門與社會時政緊密相連的課程,許多教材上的知識已經不適應現在的社會現實,這就要求教師在對課本知識進行篩選的同時,將最新的政治時事補充給學生,增加學生的政治知識面。例如在學習違法行為的分類時,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的違法事例來幫助學生理解民事、刑事和行政違法的概念,并且在講解的同時告訴學生對于這些概念性的知識只需要理解既可,不需要一字一句的背誦下來,這樣既增加了政治課堂的趣味性,又節省了學生政治學習的時間和精力,從而達到一舉兩得的教學效果。
(三)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教學素養
教師雖然是教學的主要傳授者,但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和社會的發展,教師也要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和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教學素質。教師淵博的知識和專業的教師素養,不僅能在課堂教學中樹立教師的威信,更能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質疑和探索,對政治課堂教學進行有效的把握和調控,從而高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
(四)政治課堂教學手段多樣化
初中政治本身就是偏理論性的知識,單一的講授法無法激起學生對政治學習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政治課堂教學時要依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采取多種方式進行教學。合作性學習、討論辯論和適當的課外實踐學習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習政治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這些教學方法強調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準備工作,對問題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見解,通過課堂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使學生在政治學習過程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增強對政治學科的興趣,有助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競爭與合作這一節時,教師可以以“合作與競爭哪一個更重要”為辯題讓學生進行一場學習辯論賽,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自主搜集材料、主動思考政治知識,還可以活躍政治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強調政治學習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政治課程是國家培養學生政治素養和道德觀念的主要途徑,在各個階段的學校教育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應該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初中政治是政治學習的起步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強調政治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政治知識是將來學習和工作必備的基本素質,加強學生對政治的重視程度。同時,教師要根據政治學科的特點,為學生推薦一些有用的學習方法,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的效率和學習政治的動力。
總之,初中政治教學的體制還不完善,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斷發現新問題,探索新的教學手段,從而不斷完善現有的政治教學模式,提高政治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