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蓉
【摘 ? ?要】隨著國家對學校基礎教育的重視和培養的力度越來越大,學校一方面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努力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另一方面也不斷豐富和提高各個授課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以期促進學生對學科基礎知識的掌握。本文主要從新課改之后的小學語文教學出發,分析探討對小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從而指導他們逐步掌握基礎知識的學習技巧。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基礎知識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140
新課程改革之后的語文教學,有別于傳統的語文教學,教師更加側重培養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掌握的強度和深度,從而為更高水平的語文知識的學習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一方面既要考慮到各個年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另一方面也應該加強同學生之間的聯系,及時了解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情況,進而根據學生的不同表現作出合理的教學調整,從而提高學生對基礎語文知識的認識。
根據新課標的教學大綱,小學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漢語拼音的拼寫和辨析、生字詞的辨析、基本語法的分析等等。所以,針對小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筆者認為,可以根據基礎知識的內容進行分類教學,進而指導學生們由易及難,各個擊破。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
一、漢語拼音的教學
小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正處于最基礎的啟蒙階段,教師的課堂教學主要是從系統的理論教學出發,提高學生對語文基本要素的認識,從而為接下來語文知識的深入學習做好充實的準備。因此,漢語拼音的教學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小學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的基石,小學語文教師針對此類知識的教學一般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小學語文教師要意識到基礎知識教學的循序漸進性,根據語文漢字音形意的特點,指導學生們從掌握最基本的漢語拼音,為接下來的生字詞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同時也能夠促進小學生在牢固掌握漢語拼音的方法后借助學習工具字典進行自主學習,從而在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的同時也推動學生的學習效率。
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首先需要引導學生們學習好各個漢語音標,包括聲母、韻母、聲調,從最基本的辨析記憶開始,到最后的拼寫和朗讀。
此階段的基礎教學,一方面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階段,另一方面也是培養小學生從小學習普通話的基礎階段,提高他們對基礎語言要素的掌握。
其次,小學語文教師針對小學生的漢語拼音的教學,還應該考慮到漢語音標教學的規范性,在教學過程中盡量以正確的讀法引導學生們學習好音標,培養良好的語文語感。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小學語文教師一方面要提高自身漢語拼音的教學質量,盡量避免由于方言因素而造成的教學失誤;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現代多種教學資源,帶領學生們學習正確規范的漢語拼音,在基礎理論和實際讀法兩個方面都能扎實掌握,從而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
二、生字詞的教學
通過教師對小學生漢語拼音的教學指導之后,已經掌握了基本的漢語拼音的學習技巧,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促進學生們學習生字詞,以漢語拼音的學習方法和朗讀方法進行漢語生字詞的辨析,從而實現小學生對基礎漢字的理解和拼讀,在音形意三個層面完成對基礎漢字的掌握,進而靈活運用。
首先,語文教師在進行新的漢字教學時,為了進一步豐富和深入學生對漢字的理解,語文教師往往需要在教學內容上進行漢字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在教學方法上注重以淺顯形象的教學語言進行解析,從而調動學生對漢字詞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高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例如,語文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語”這個生字時,除了向學生介紹“語”字的讀音,還應該向學生們介紹“語”字的來源與演化,盡量以生動形象的教學模式強化學生對“語”字的理解和記憶,進而為接下來的漢字組詞做好教學準備。學生們在教師的教學引導下,一方面可以學習到基本的漢字知識,另一方面也會產生對語文漢字知識的思考與探究的學習意識,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主動性。
其次,小學語文教師在教授拼音和生字的過程中,還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漢字的組詞,在加深漢字意義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對漢字生詞運用的能力,從而培養他們良好的語文基礎知識儲備的能力,為今后的語文閱讀和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具體來說,語文教師對學生組詞的教學,一方面要指導學生們可以通過查字典了解每個漢字可以組合生詞的形式;另一方面還應該引導學生注意漢字生詞的多義性,在詳細辨析每個多義生字詞的區別意義之后,提高對漢字生詞的辨析能力。
三、基本語法的教學
傳統的小學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主要是從上述漢語拼音和生字詞的角度進行教學指導。新的教學大綱制定更加注重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全面的掌握,所以,學生對語文基本語法知識的學習也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關注,一般表現在以下兩點。
首先,語文教師可以在指導學生學習生字詞的過程中,滲透相關的語法知識的介紹,這在某種程度上既可以深化學生對基礎生字詞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會在語法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語感,提高對語文句型和閱讀的辨識能力。
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新課程的教學時,往往需要做好不同層面的語法知識的延伸教學,盡量以一種簡單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了解每個生字詞、漢語句型背后的語法成分和構成要素,繼而在某種程度上也能幫助學生們了解和辨析每個生字詞的微妙區別和意義,從而提升學生對基本生字詞的語法掌握和運用的能力。
其次,語文教師還可以通過開設專題語法知識的課程,引導學生對小學階段的語法知識有全面系統的了解和認識,繼而提高小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一般情況下,語文教師對語法知識的教學,主要包括對各類主語、賓語、謂語、定語、狀語等成分的介紹,以及主謂賓、定狀補等語法組成形式有個簡單的介紹,從而推動學生在今后的句型辨析和閱讀中能夠做到靈活應用,進而提高語文基礎知識學習的技巧。
新時代的語文教學,側重培養的是學生們對語文知識的系統掌握和應用的能力,從而以基礎知識為起點,逐步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能夠明白語文基礎教學的重要啟蒙和引導意義,因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努力借鑒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不斷完善課堂教學內容,豐富課程的教學形式,為學生們帶來更加多姿多彩而又富有知識含量的語文課堂教學,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