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云
文言文的學習是學生在學習語文上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難就難在文言文寫作年代久遠,背景復雜,古今漢語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很多學生都反映,學習文言文時,很多情況下都停留在死記硬背的基礎上,無法真正靈活得運用文言知識去學習。很多學生都是背了很多,一旦考試,就無法靈活去運用。怎樣才能更好得學好文言文,是現(xiàn)在中學生的當務之急。下面結合我在多年的教學中慢慢的摸索出的經驗和方法,進行探討。
一、預習
我認為,古文開放式教學的第一要義是預習。教師在新授之前,必須引導學生讀通古文。這里的預習,目的是掃除文學障礙,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和基本內容。要重點圍繞三方面進行:找出生字、通假字,并對照注釋,查閱工具書,弄清字音、字形、字義。參照注釋,把文中有礙于“了解內容”的多義詞、活用詞、古今異義詞、虛詞找出來,體會它的含義和用法。把文中不理解的句子畫出,以便向老師請教。預習形式,可以是同桌合作,小組討論、全班共研等。在正式上課之前,應該要求學生通覽全文,初步感知。以學生的習慣、情趣和對課文的熟悉程度選擇朗讀、默讀、全文閱讀或是重點閱讀,邊讀邊想邊記,獲取初步印象——題材、內容、思想感情、藝術手法。這種習慣應該在開始進行教學時就養(yǎng)成。而此時,老師的作用應集中在鼓勵上,鼓勵學生要迎難而上,更要鼓勵學生做好預習記錄工作。重點是學會有條理的記錄下自己的困難、疑惑,方便隨后的教學。為提高學生預習的積極性,我每次變換方式,以靈活多樣的方式組織:如:個人我還設立有價值問題評選的機制,鼓勵學生開動腦筋掃障設疑。老師講解的時候一是可以利用書中資料中現(xiàn)成的注釋,讓學生在思索道理時疏通文章;二是在講述道理時,可摘要講解難詞句;三是需不斷聯(lián)系課文句子。這樣一來,教學效率也提高了。
二、誦讀
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文言文教學中應讓學生多誦讀、熟讀、背誦。誦讀中反復體味,增強語感、悟性,才能真正讀懂文言文。一般分為四個步驟:
1.初讀
一篇文言文中往往會有一些生僻字,這些字只在古文中出現(xiàn),隨著現(xiàn)代漢語的一次次改革,這些字學生平時很少遇見。這要求學生首先要借助工具書,解決一篇文章里面出現(xiàn)的生字詞,搞懂它們的讀音,做到每個字詞都能認識,不會因個別字詞而影響對全篇的閱讀。如《捕蛇者說》一文中“以嚙人,無御之者”的“嚙”字,學生在剛接觸到這個字的時候,就會遇到障礙,不清楚它的讀音,這樣,就得借助工具書來解決了。
2.再讀
解決了生僻字的讀音,下面就要能正確地斷句。所謂的斷句,就是給一個句子劃分停頓。這在學生平時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尤為重要。如在《桃花源記》一文中,有這樣一句:“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對于“余人各復延至其家”一句,很多學生都讀成了“余人/各/復延至其家”,這就錯了。正確的讀法應該是“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3.三讀
解決了生僻字的讀音和斷句之后,接下來學生就要能借助書下的注釋感知全文的大意逐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門徑。閱讀文言文時,要借助注釋,了解課文出處、寫作背景、文化常識、與課文有關的作者的經歷,讀懂字句,疏通文意,進而更好地理解課文的文化內涵的表達的情感。
4.四讀
理解了全文的大意之后,學生要能夠把握作品的內涵,即作者所流露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三、翻譯
它是對學生在“讀”中獲得的文言基礎知識,訓練和檢查學生“讀”的效果的手段。譯的方法很多,可以是指譯,也可以是點譯,也可以是全段或全文的翻譯。通過綜合比較,觸類旁通。學文言文難,表現(xiàn)在諸多方面,如在實詞方面,有一詞多義,古今詞義異同等等。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綜合、比較、歸類,使學生能舉一反三。如《捕蛇者說》中,有兩句句子出現(xiàn)了“賦”、“歲賦其二”、“更若役,復若賦”,這兩個“賦”的詞性意義各不相同,前者是動詞,征收的意思,后者是名詞,賦稅的意思。再聯(lián)系復習舊知,《岳陽樓記》中也出現(xiàn)一個“‘賦刻唐賢今人詩賦予其上”,句中的“賦”和前兩種意思又不同,是一種文體,這樣加以綜合,使學生能一目了然,做成筆記,便于復習。我在教學中,只要碰到此類情況,絕不放過。至于古今詞義的異同,則把古義和今義加以對照、比較,加深印象。古今詞義的差異,主要有:①范圍的擴大或縮小;②意義上轉移;③感情色彩的變化。文言文的虛詞教學更是難點,這就需幫助學生找出規(guī)律,促其牢固掌握。如出現(xiàn)頻率很高的“之”字,情況比較復雜,常見的有:作代詞用,可以指代人、事、物,其次作助詞,即可作結構助詞“的”,有的時候無實在意義,可不譯;三是作動詞,這種情況不大常見。這就需特別當心。復習時這些知識需綜合講授,然后要求學生舉例,這樣就能達到掌握規(guī)律、鞏固知識的目的。
總之,在文言文的教學中,教師只有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積極探索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方法途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文言文教學也將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的“怕學”變“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