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花
【摘 要】教師要培養學生參與音樂生活、創造音樂生活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音樂,在音樂中體驗生活,從而培養學習興趣,增強創新意識。新時代的音樂教師應帶領學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樹立崇高的道德、遠大的理想、健康的情趣、寬廣的胸懷,成為新時代全面發展的合格新人。音樂課程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面向全體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小學音樂教學要有新的教育思想、內容和方式,從音樂教育觀念出發,改革并創新音樂教學體制。要實現音樂課程目標,教師必須不斷進行教學創新,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小學音樂教育的根本目標,使小學音樂教學得到新的發展。
【關鍵詞】營造;環境;培養;創新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和中介。“創造教育”環境是指有利于學生創造力培養的課堂教學環境,它包括有利于學生培養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生活動等要素構成的教學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的總和。在教學中,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實現耳、眼、口、腦、手“全頻道”式接收,“多功能”協調,“立體式”滲透,來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表演能力等多種能力,從而形成創新能力。
1 放開視野,提供觀察的機會
觀察能力是學生認識能力的基礎,也是構成學生創造能力的基本因素,創造能力的起點在于觀察能力,觀察是“源”,創造是“流”,善于觀察才善于創造,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必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多為學生提供觀察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 營造氣氛、激發興趣、培養學生想象力
想象力在幼兒時期就已存在,豐富的想象可以激活大腦思維,使其處于高度興奮狀態、產生靈感,而靈感是創造性表現的前提。音樂的想象是通過聲音來完成,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想象能力要注意設置情節、激發興趣、營造想象空間。
如以幻想為前提,用“圖畫”來創設情境,幫助學生感受音樂,實施聯想,發現音樂美;或運用豐富的聯想編故事、創情節,發展形象思維能力;或在“律動”中,體驗音樂;或在“趣味游戲”中,感受音樂節奏和旋律;或創造性地玩打擊樂器,感受樂器帶來的喜悅。
培養學生想象力不僅可以通過標題音樂進行想象,還可以找一些無標題音樂,如視唱、各種練習曲,使學生提高音樂技能的同時發展想象力,另在學習歌曲或欣賞音樂之前讓學生朗誦歌詞,體會歌詞內涵,說出歌曲的情緒,或借助畫面、道具想象音樂要表現的內容、情緒,這些都是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的很好辦法。如欣賞《春節序曲》,可讓學生搜集一些對聯、年畫、小燈籠等,讓學生先說出其用途及所用的特定氛圍及時間,再說出在春節時人們的心情,然后再引導學生想象《春節序曲》將會以什么情緒、什么形象表現音樂,使學生形成逆向思維,讓生活的感悟先走進音樂,形成由具體到抽象的轉變,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3 放開說話,提供表達的機會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是語言的“內核”。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要摒棄那種教師滔滔不絕講個不休、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應積極為學生創設語言交流的氛圍,給學生“爭吵”“討論”“說話”的機會,提倡“思維”亮相,讓人人都說起來,無拘無束,暢所欲言。說,對豐富學生的想象,發展形象思維,激活靈感,促進創新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4 放開思考,提供探究的機會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發現不限于那種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能力,而是包括著用自己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讓學生用自己的頭腦親自對事物進行分析和整理,從而解決問題。實踐證明:由學生自己發現、弄懂的東西比老師直觀教的印象要深刻地多。
5 創設空間、激發熱情、培養學生創造力
創新教育的指導思想在于創設創新的氛圍,營造輕松的教學環境,挖掘教材的內容,通過各種手段、途徑,讓學生在感受音樂美的同時創造美。在想象的基礎上積極動手、動腦、動肢體、激勵其創新精神、勇氣和能力。
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各種音樂活動,其次教師要提供、創設符合學生發展的創作空間。
培養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創造力,可從培養以下能力方面進行。
5.1 創設寬松環境,讓學生大膽表演,培養其表現力
表現欲同想象力一樣在幼兒時期就已存在。幼兒時期,在老師和家長的鼓勵下大多數孩子都能很好的表現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到了青春期,羞澀、難為情阻礙了學生的表現欲,因此營造寬松愉悅的教學環境、設計合理的表現內容、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各種活動成為培養、發展學生表現力的關鍵。
當然,課堂教學提供給學生的表演舞臺是十分有限的,但有多少學生的自信不是通過這小小的舞臺展示后建立起來的。作為教師,要通過自己自正腔圓的歌聲、舒展優美的舞姿、高雅端莊的氣質帶動學生、影響學生,使他們崇尚美、追求美、表現美;教師要用真摯的情感、激勵的話語感染不善表現的學生,要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合理安排他所表現的內容,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輕松、自然的表現自己。
培養學生表現力還需要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表現空間,成立合唱團、話劇文學社。定期的特長展示、文藝匯演、藝術節活動都是提供學生展示能力、增強信心、提高表現力的絕好機會。培養學生表現力還需注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引導學生多聽多看各種演出、音樂會、電視晚會,注意觀察,深刻體會藝術家演繹的不同表現形式的精華,了解音樂內涵,正確表現音樂。
5.2 創設創新氛圍,激發創作靈感,培養學生創造力
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創作時機、激發學生撲捉靈感,積極進入創作空間。如學習歌曲《鼓浪嶼之波》是,為了快速記憶歌詞,我讓學生運用聯想記憶法,結果很多學生不僅運用了聯想還運用了肢體語言幫助記憶,我抓住契機,干脆讓學生演雙簧,連說帶演,配合默契,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6 尊重學生的創新成果
只要與眾不同,只要是原發于本體的獨到思想,就是創新成果,教師一定要及時捕捉,抓住不放,熱情鼓勵,“小火花做大文章”,“助燃”創新火花,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點滴進步,及時表揚肯定。使學生獲得滿足感,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教師要善于用夸獎的言詞,特別是當學生產生求異思維和創新活動時,更應用“你真有創造力”“你回答得真獨特”“你真了不起”等言語隨時表揚鼓勵學生,激發學生創造學習的欲望,不輕易否定學生的回答,不論學生的天賦和潛質如何,都要給予適當的、必要的肯定。
創新能力不是一種單一的能力,它是由多種能力構成的一種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音樂教師要敢于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對學生能力提高的束縛,努力為學生創設條件,提供機會,發揮音樂學科教學在聽覺、感受、聯想、表現、創造等方面的學科優勢,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向,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倡學生研究知識、發現知識、把知識運用于實踐,培養獨創能力。如何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學思想主張以鼓勵為主,激發興趣,強調學生自主學習、互助合作、積極參與,實現師生和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