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幼華
【摘 要】在教學工作中,轉化后進生是重要的一環,也是一種教學藝術。筆者從了解后進生的心理,營造趣味課堂,關愛后進生等方面進行闡述,談一點自己微薄的感受。
【關鍵詞】心理;后進生;關愛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新課程特別強調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從事初中英語教學一線的教師都深有體會,每個班級都有一些后進生,而且他們在班級中的表現往往會對整個班級的班風和學風的形成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們教師應把轉化后進生的工作視為重點之一。根據我平時的一些教學體會,我覺得在英語教學中轉化后進生,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了解后進生心理,對癥下藥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心理特征,教師應該充分了解每個后進生的心理,進行個別的心理疏導。在教學中,我發現后進生比較典型的有以下幾種類型:
1.性格孤僻型的
對于這一類型的學生,我們教師應該有耐心,細心對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這一類型的學生比較我行我素,當他沒完成作業時,你問他為什么,他會干脆說一聲:我不喜歡學英語就不學了。你如果當著同學的面批評他,他會產生逆返心理,甚至會當面跟你頂撞。因此,對待這一類型的學生我們要利用課余的時間找多多找他們談心,首先讓他對你產生信任,喜歡上你這個老師,慢慢的喜歡上你的課。
2.調皮好動型的
這一類型的學生一般比較聰明,性格也比較外向,但是上課精力無法集中,老想在課堂上弄出點名堂引發其他同學的哄堂大笑,結果是不但他自己在課堂上沒學到知識,反而影響了整個班級的學習質量。對于這一類型的學生,我們老師對他們就應該寬嚴相濟,既要讓他嚴格遵守課堂紀律,同時又要充分發揮他的優點。比如當他某堂課表現好了,給他表揚,他就有欲望在下節課表現得更好;他回答對了一個問題,及時給他肯定,表揚他,他會覺得自己其實不比別人差,慢慢地對學習就會產生興趣。
3.能力低下型的
在義務教育階段,一個班級中往往會遇到幾個這樣的學生,他們有的連二十六個字母都寫不好,有的一個英語句子也讀不出來。對于這類型的學生,我們教師絕不能歧視,冷落他們,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哪怕發現他們僅僅是點滴的進步,也給予肯定。并且,對待這些學生,對他們的學習要求要比其他同學低,讓他們也有嘗到成功的機會。比如,聽寫十個單詞,要求他們能寫出五個就好,完成任務了,對他們給予贊賞。這樣,他們就會慢慢地進步。
4.懶惰散漫型的
這一類型的學生在后進生中是最普遍的,他們大都學習基礎差,對學習沒有興趣,上課無精打采,想打瞌睡,不動腦,不動手,也不動口,怕做作業,懶得背單詞,結果學習一塌糊涂。對于這些學生,我們就應該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欣賞他們的點滴成功,多表揚鼓勵,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如我班有個叫偉華的學生,他平時單詞的聽寫老不及格,上課老愛涂涂畫畫,做其他的事。但他寫得一手好字。有次發作業本,我特意拿出他的作業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他,我說:偉華同學雖然作業有些錯誤,但他字寫得很漂亮,人也很聰明。我相信他學習也一定能行的!下次的單詞聽寫,我發現他有進步了,不斷地給他鼓勵。最后,他每次單詞的聽寫都達到90分以上。老師對他的他的賞識讓他找到了學習的樂趣,找到了自信心!
二、營造趣味課堂,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他們在學習中就能有高昂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旺盛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我們教師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吸引學生積極、快樂地參與課堂教學。后進生上課時注意力往往不夠集中,我將教材化難為易,化多為少,精講多練,用短暫時間達最佳效果,課堂上盡量創造愉快的氛圍。例如,為了調節課堂教學氣氛,我經常鼓勵學生表演,為了克服他們不愿表現的心理障礙,我總是不斷地告訴他們我們不是專業演員,即使表演的不好也只是一種體驗而已,若是有同學想借此展示自己的表演能力和發現自己的表演天賦,我們是非常歡迎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表演欲望往往就能被激發出來。這樣做不僅活躍了沉悶而乏味的課堂氣氛,還能融合師生感情,致使學生更能忘情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來。在學習新課時,我總是創設情景,引入生詞詞,由單詞過度到短語,由短語過度到句子,再由句子過度到對話,每一個環節都注重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操練。這樣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深入,讓班里的后進生不至于云里霧里,喪失僅存的一點信心。針對英語后進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開口的問題,我就盡量將難易適度的問題去問他們,叫他們到黑板上寫有把握的句子,朗讀事先已讀過多遍的課文。當他們正確回答問題時,我總是面常笑容,豎起大拇指對他們地說“very good”或讓全班同學為他們鼓掌,這樣他們往往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激起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課堂上采取集體,小組,雙人,個別活動訓練,凝聚學生的注意力,調節他們的情緒,讓他們在和諧輕松的氣氛中學習。
三、尊重、理解、關愛每一位后進生
陶行知先生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它告訴我們后進生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絕對不能輕視后進生。每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與尊重,后進生尤其如此。他們同一般學生一樣,具有強烈的自尊心。教師對后進生缺乏理解和容忍往往是后進生自暴自棄、厭學、棄學的直接原因。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我們教師對后進生應該一視同仁,不可冷眼相對,要么訓斥、責罵,這樣只能導致后進生對教師懷有恐懼感和厭惡感,進而在心理上與他們產生對抗情緒。所以在這種師生對立的前提下,要想實現后進生轉化會有可能嗎?陶行知先生也說過:“真教育是真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熱愛學生,不歧視每一位學生是師德的核心和精髓。教師把愛心和微笑帶入課堂,不板著面孔上課,耐心細致地做到厚愛這些學生,尊重他們人格,以滿腔熱情和學習后進生促膝談心,循循善誘,把學生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點燃他們學習的熱情。我們教師要學會用和藹的目光、微笑、撫摸或點頭示意等,向學生傳遞愛的信息。要善用簡短的語言稱贊“Great!”、“Excellent!”等進行精神鼓勵,或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發現自我、欣賞自我、擁有自信。讓他們深刻地體會到老師愛的包容,從而激發出無窮的求知的欲望。因此,我們教師除了提升職業理論修養外,更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學會關心和寬容學生,不歧視、不排斥后進生。另外,教育和鼓勵其他學生一起努力來支持、關心、幫助后進生,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手段和策略。因為只有在寬松、平等、溫暖的課堂氛圍中,后進生們才能鼓起勇氣產生上進心,進而喚起他們對英語學習的求知欲。
教學理論認為,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教師的情感和熏陶出來的。后進生的成長和轉化要靠我們教師的關愛。關愛是教師的天職,是打開學生心靈大門的鑰匙,也是促進后進生轉化的催化劑。我們教師應該幫助后進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排除他們心理障礙,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用真情去感染學生、激勵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在老師愛的熏陶下提高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增強責任感和自尊心,讓每一位學生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的潛能,為成功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