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口語交際能力是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應該具有的基本能力。但研究發現,學校培養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路徑比較窄,時間比較少,很難實現教學目標。為此,近幾年來,在對拓寬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路徑方面做了大膽探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關鍵詞: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路徑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總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培養合作精神。這一目標體現了現代社會對小學生語文能力的新要求。現代社會,人們的社交活動日益頻繁,生活節奏大大加快。很難想象,一個不會聽、不會說、不會口語交際的人,在這樣的社會里怎么能夠生存下去。新課標適應這一變化,把聽、說和語文閱讀教學整合為一個整體,使聽和說的目的性更強,并落實到口語交際中。
研究發現,學校培養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路徑比較窄,只局限于課堂;時間比較少,只局限于每單元的口語交際課;內容比較單一,只局限于語文課本上每單元的專項訓練。這樣,很難實現課標提出的目標要求。為此,近幾年來,我們在對拓寬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方面做了大膽探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創設良好氛圍,讓口語交際課成為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主陣地
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的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都設計了口語交際的訓練內容,形成了一個科學的訓練體系。教師必須用好教材,扎扎實實地上好每節口語交際課,讓口語交際課成為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主陣地。
在口語交際課堂上,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要創造良好的民主氛圍,激發學生人人參與口語交際的熱情。教師還要根據每次口語訓練的要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就地取材,創設情境,使學生樂于參與、大膽參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激活了,這堂課就成功了一半,訓練效果就會大大提高。
二、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真正主人
口語交際訓練僅僅依靠幾節口語交際課是遠遠不夠的。這種訓練不僅要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始終,而且要讓每門學科都能給學生提供說的機會,讓學生敢說、愿說、會說。因此,我們讓每位教師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給每個學生口語交際的機會。大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課堂教學方法,通過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全班展講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提供更多的平臺,讓學生的口語交際訓練常態化,交流主題多樣化。這樣學生在心理上獲得了成功的滿足感,不僅增強了口語交際的信心,更提高了口語交際的能力。
三、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成為學校管理的主人
學校以往的管理全靠教師和領導,大家都感覺很累,并且效果還不夠好。能不能讓學生參與學校的管理,將口語交際能力培養延伸到課外呢?
每個星期一,值周學生負責“國旗下講話”,負責安排本周學校的值周工作;星期一至星期五的清潔衛生、學生紀律、安全工作等,都由值周學生進行督查和評比;星期五進行本周工作總結。值周教師只是幕后策劃,指導學生開展工作,從不拋頭露面。少先隊大隊部成立的衛生監督崗、紀律監督崗、安全監督崗等負責的學生,協助值周學生工作,全面落實本周值周安排的各項任務。
班級、學校開展活動,學生都是主角,教師、領導幕后指揮,給學生充分鍛煉的機會。
“六一”兒童節的文娛晚會,語言類作品增多,鼓勵學生自編自演,鼓勵教師寫,學生演,并且將節目主持工作全都交給學生。
紅領巾廣播站更是培養和展示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舞臺。教師、學生一起寫廣播稿,由學生播音。
通過拓寬一系列的培養路徑,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大大提高,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提升。
四、強化閱讀積累,讓學生說得更精彩
為了讓學生說得更精彩,我們鼓勵學生多讀書,與“有智慧的人”對話,強化積累。(1)鼓勵學生訂閱《演講與口才》《學語文之友》等雜志,安排學生課外活動時間閱讀;(2)開展“親情閱讀”活動,鼓勵學生帶動家長讀書;(3)堅持每餐飯前背古詩活動……
此外,我們還成立了演講興趣小組,每周星期二、星期四下午課外活動時間定期開展活動,安排教師輔導,對有“興趣”的學生進行提高培訓。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養成了閱讀的習慣,積累了較豐富的語言,學生口語交際更加富有內涵,說得更精彩。
在專項探究中,我們也發現還有一部分教師的口語交際能力不強,不懂“交際”,說得也不是很好。教學中,他們常常把“口語”與“交際”割裂開來,出現了重“口語”輕“交際”的現象。究其原因是我們的教師還缺乏“交際學”方面的知識和交際能力;教師不愛讀書,積累太少,語言貧乏。因此,要讓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高,對教師進行專項培訓也是迫在眉睫的任務。
作者簡介:王權堂,男,甘肅省景泰縣實驗小學副校長,小學高級教師,長期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