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卿
摘 要:小學三年級是小學階段最關鍵的時期,處在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基本有了一定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有了自己的獨立想法,因此,這一階段的學習對學生的成長和以后的學習生涯極為重要。就如何培養小學三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提出了看法,希望對教師同行們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小學;三年級數學;學習能力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前的教學模式已與現在的教學要求不符,導致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不強,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注重培養小學三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的。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和思考能力的高素質的學生,切實解決學生數學成績普遍差的問題。
一、培養小學三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每一位教師都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興趣是知識的來源,沒有積極的學習興趣,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識。尤其是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興趣對于他們以后的學習非常重要。數學學科本就較語文、歷史、科學等學科枯燥無味,因此,教師在教授數學課程的時候,要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主要目標,來開展具體的教學活動。
二、注重培養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有些數學知識的學習需要教師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來配合,這樣能夠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更快地掌握知識。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數學“認識周長”一節的學習中,在課前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一些課上需要用到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等圖形的模型,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知到實物,并讓學生準備好直尺等測量工具,進行測量來驗證周長公式的正確性與科學性。
三、培養小學三年級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在教授新的數學課程之前,先引導學生進行課前知識的預習,培養學生自己閱讀課本知識的能力。在教授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提出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數學問題,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例如,在學習三年級“有余數的除法”這節課中,可以設計思考題:什么是余數?有余數的除法計算與沒有余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在計算時,要注意哪些問題?這樣的話,學生就會積極思考,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
四、重視培養小學三年級學生的理解探索能力
教師講課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提出疑問和教師解答疑問的相互學習的過程。那么,在教授新課的時候,教師就要鼓勵學生深入挖掘知識,勇敢地對書本的知識提出疑問,疑問越多,說明學生挖掘得越深入,理解知識越透徹,通過此種方式就提高了學生的理解知識的能力。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地鼓勵學生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擴大學生學習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其自己探索知識的能力,有些教師想不到的,反而會得到學生的啟發,共同獲得有價值的知識。
五、提高小學三年級學生的練習運用的能力
在學習新課后,做一定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這有利于學生鞏固知識,加深理解,運用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教師在要求學生做練習時,首先,要掌握好習題的數量,既要保證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又不能給學生造成太大壓力,讓三年級小學生輕松地學習和接受知識。其次,還要關注習題的質量,做到能夠真正鍛煉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要死讀書,讀死書,這樣會讓學生慢慢失去學習的興趣,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
六、培養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尋求規律能力
數學知識本就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規律性,只要能掌握其中的規律,就能夠在數學學習中,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知識的掌握帶動能力的提升,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掌握規律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數學學習方法,課堂教學要靈活多樣,以數學規律的教學為主,促進學生整體數學素質的提高。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規律的引導,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多樣的教學內容,以學生的能力培養為主線,,在教學過程中,正確促進學生的邏輯能力與尋求規律的能力。小學三年級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轉折期,在這個關鍵的時期,培養出學生探索與發現的能力,是當前小學數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模塊。
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首先,要去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其次,要重視學生的實際操作與自主學習能力,隨后,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知識中的邏輯規律,做好培養學生的練習與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工作,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學會在自主學習中掌握學習規律,舉一反三,培養出積極探索的良好學習習慣,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與成長。
參考文獻:
[1]張瑰紅.淺談如何促進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J].學周刊,2012(29).
[2]孫桂蘭,丁志川,趙苓吉.淺談如何培養三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2(23).
[3]王玉勤.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數學學習能力[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