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濤
新課程改革要求轉變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也就是說,我們的化學教學不再像過去那樣只靠教師講解,學生聽課、記筆記、做題,而是讓學生自主質疑、合作探究,以化學課本為基礎尋找和發現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那么,怎樣在初中化學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自主質疑,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呢?
一、創設問題情境
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的基礎和核心所在就是學生能夠自主提出疑問,所謂“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教師要深入把握教材,將教材中的重點知識融入具體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教師可以運用化學實驗創設有趣的化學情境,也可以列舉生活中與化學有關的具體事例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比較,提出相應的化學問題。比如,我們在教學人教版初中化學第三單元中《愛護水資源》一部分內容時,我就聯系學生生活,先讓學生課下了解關于水資源的知識,上課伊始就讓學生分享并討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地球上水資源很豐富,但是有很多國家和地區嚴重缺水,甚至面臨危機,這個核心問題的提出,很順利地引出了下面的學習內容:怎樣愛護水資源,提高水的利用率,防治水污染?學生積極思考,暢所欲言,對于如何愛護水資源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質疑能力得到了鍛煉,探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自主探究問題
學生通過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提出了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但是問題的答案究竟是什么,他們還不知道。這時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已經看到的實驗現象或是生活中的現實狀況,對現象產生的原因進行大膽假設與合理的推想,提出自己的意見,再帶領學生結合課本上相關的知識,探究問題所包含的化學知識。這個猜想與驗證的過程,對于開拓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此過程中,學生先自主探究,再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教師只在旁邊起到點撥指導的作用,幫助學生克服難點,觀察學生的表現,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進行指導,從總體上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與探究能力。
三、交流鞏固知識
學生提出問題并通過自主研究解決問題,但是解決問題的情況怎樣,有無遺留問題,教師在巡視時只能初步掌握。要想面向全體,把握所有學生的掌握情況,教師就需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針對所學內容展示自己的收獲。在學生自主展示的基礎上,引導其他學生進行補充,直至將教學內容中的知識點全部總結出來。有的問題學生可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對于現象說得比較清楚,但對于化學原理可能說得不到位,這時需要教師及時進行指導,歸納集中,補充學生不足之處。在展示過程中,學生的闡述可能淺顯,甚至可笑,教師應多加鼓勵,尋找學生回答中的閃光點。
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探究需要學生全程參與,落實師生在課堂教學中平等對話的地位,形式多種多樣,為學生提供了創新的機會,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使學生成為學習過程中真正的主體,打造真正屬于學生的、充滿活力的化學課堂。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