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俠
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人說興趣是學習的添加劑,歸根到底興趣是學生學習的真正動力。在具體的教學中,有經驗的教師,一定會想方設法地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面結合平時本人的教學實際,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經驗微薄,僅供參考。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的好奇心都非常強,教師就要有效地抓住這一特點,根據教材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比如,游戲情境、課本劇情境、音樂劇情境、影視情境等等,這樣可以把“死”的知識,用“活”的辦法呈現在學生的面前,以生動、形象、具體、多變的情境,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把學生的被動學習變成為主動學習。有一位很有教學經驗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每次上課時,總是巧妙地把一些學習內容和課程要求融入故事之中,或者以相關的故事導入新課。教師講得繪聲繪色,學生聽得有滋有味。筆者認為,這種教學手段很好,不但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在聽故事中學到了知識,受到了教育。再比如,識字教學給人感覺簡單、枯燥、乏味,往往很難達到教學效果。有這么一位教師,在識字教學中,針對學生記字不牢,自編游戲活動,取名叫“背寫猜字活動”。方法是學生甲用食指在學生乙的后背上寫字,然后讓學生乙猜猜看是什么字,若猜錯了,對方立即糾正。雙方再互換位置,最后猜對多的獲勝。這種訓練方法,促使寫字者必須記住這個字的筆順,寫寫者必須提前用心、記好字;猜字者必須精神高度集中,憑借觸覺,感知對方的手指運動,然后進行分析、綜合,最后判斷是什么字。由此可見,這位教師很會創設情境。這樣,不但大大增加了識字的趣味性,而且也提高了識字教學效果。
二、巧沒疑問,調動學習興趣
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備課時,就應該精心研究提問,做到深淺適度,如果問題問得太簡單,就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如果問題問得太復雜,那又不能啟發學生的積極思考。那么,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巧設疑問。只有掌握各層次學生的實際水平,你才能做出正確的預測,才能把握好所提出問題的深淺度,才會根據學生的差異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問,才能使學生形成有問則思,有啟則發的良好局面。因此,在教學中巧妙地提問,因材施教,因人設疑,量體裁衣,做到有的放矢,達到激發欲望,促使學生在積極有趣的思維中去掌握新知,還可以使學生因為自己答上了老師的問題而感到高興,從而獲得了心理上的滿足,更加愿意學習了。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