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婷婷
人的生命脆弱如蘆葦,但人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思考使人獨立于天地宇宙之間?!}記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是我們為師之路上的重要學習內容。在閱讀此書的過程中,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對照書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時的教育行為,我常常為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學生成長不遺余力的精神所感動;同時,也為自己在教育活動中的不成熟,教育方法的較為簡單而深感羞愧。特別是書中第48條“要思考,不要死記”,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思考于教育中的力量”。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在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不是背書和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進行獨立思考。作為年輕教師的我,就如何激發學生探究歷史的興趣,培養歷史研究思維、方法,如何創建 “高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型課堂”?進行了思考研究。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泵抗澱n能否都有個好的開頭,直接關系到這節課的成敗。因此必須講究開頭藝術。要盡可能一開始就引人入勝,把學生吸引住。因此,教師必須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通過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的開講導語,如聯系舊課,提出賞析性問題;聯系學生身邊實際,吸引其關注;運用信息化手段創設情境等。當我們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那么學生的興趣也就逐漸可以被激發起來了。
二、巧用圖文并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知識的劃分包含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其中,隱性知識的影響正愈發為教育者所重視。合理的布置教室環境,并在課堂學習中通過插圖、掛圖、實物模型、幻燈、電影、電視、錄像等直觀教具,讓學生置身其中,通過信息獲取的多樣化,以及環境下的熏陶感染,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直接主動學習和間接感染,實現高效的歷史課堂。例如,在學習“紅軍長征”這一課時,我們就可以通過播放影視資料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等片段,讓學生在觀看中感受長征的艱苦、紅軍堅強的意志,同時,學生也能很自然地記住長征的路線。又如,在講到“北京人與山頂洞人的體質特征”時,可以讓學生觀察地理歷史教室里的北京人與山頂洞人的頭部復原圖,在比較中了解他們的特征和人類的進步……這些形式比起單純的閱讀文字,更能讓學生印象深刻。
三、提供展示平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表現自我,是中學階段孩子的重要心理特征。將歷史課堂還給學生,讓它成為學生充分展示自己、證明自己的平臺,符合學生“獲取尊重、認可”的心理需求。例如在模擬聯合國大會中,不同的學生代表不同的國家立場,圍繞一個議題,通過自己搜集的知識,“口若懸河,據理力爭”的表現,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且有益于孩子的全面健康發展。
四、挖掘鄉土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社會人文與自然環境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無疑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謂的“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也正是說明了這樣的道理。無論是鄉土人文資源,還是鄉土自然資源無疑對于學生而言是較為熟悉的,且便于參與“實踐”其中;同時,熟悉與親近感可以使學生避免對學習產生畏懼與厭惡。所以,充分挖掘利用鄉土資源,無疑可以讓孩子在熟悉與輕松中產生學習興趣,主動學習。再如,結合學習歷史的興趣,在學校中成立了“追溯老區歷史”探究社團等活動,讓學生深入其中,引發自我的體驗……總之,通過多樣的活動,鼓勵學生大膽、積極地參與更多的課堂教學活動,引導他們客觀、公正、平靜地看待活動中產生的“歷史問題”,從而讓學生在過程中明事理、出新意,培養創新意識和競爭意識。
錢鐘書先生說:“東海西海,心里攸同;南學北學,道術未裂?!睂τ诮處煻?,利用古今中外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為己所用,是極為必要的?!督o教師的建議》一書便是蘇霍姆林斯基留給我們教師的智慧錦囊。它讓我們學會運用思考的力量,引導學生學會思考,作一位享受幸福,善于思考的教師。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