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風采
摘 要: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學習的目的就是掌握運用數學的技能,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應用意識;生活;演練
常言道:學以致用。學習的目的就是應用于生活實踐。初中數學與現實生活結合比較緊密,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借此契機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應用技能。只有這樣,才是真正踐行實踐精神,幫助學生完成知識遷移、內化,生成能力。下面我們聯系教學實踐分別分析一下如何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提高學生應用能力。
一、聯系生活,滲透數學應用意識
意識是行動的支配者,所以要培養學生學生的運用實踐能力,首先就要激發他們的應用意識,否則就是緣木求魚,南轅北轍。培養應用意識我們可以從最細微的生活情境入手,讓學生感覺到處處要用數學。
比如在初中幾何入門階段,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參照實物來認知基本圖形,比如,根據鐵軌形象來類比認知平行線。教學平行四邊形時,我們可以讓大家用木棍做一個長方形,然后用手拽對角就形成了平行四邊形,這樣不但可以讓學生認知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聯系還可以推理它的基本性質。這樣教學從最基本的概念入手,容易理解和掌握,能更好地引導學生產生數學運用意識。
二、時時演練,提升運用數學技能
有了意識我們就要付諸行動,大量的實踐聯系是學生掌握數學運用技能的根本保證。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活動中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情況,及時設置必須的生活問題演練,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數學如何服務于生活,同時有效提升解題技能。
譬如,我們在教學“相似三角形性質”時,如果不加以實踐,同學們無法將幾個性質轉化成運用能力,因此筆者就把學生帶到操場,在陽光下讓大家根據相似三角形知道來測算旗桿的高度。讓學生觀察實踐,討論研究,然后通過人人動手,反復測算,讓大家全面掌握如何在現實問題中運用三角形相似的技能。如此設置,讓學生學習理論后及時動手實踐,讓他們親身感觸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對生活處處有指導,有利于他們掌握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并準確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來。
概括地講,我們學習數學的目的在于運用。因而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術水平,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一定要首先培養學生的運用意識,然后再經過大量的生活問題實踐訓練他們的應用技能,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胡紅芳.初中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D].華中師范大學,2008.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