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元
摘 要:未來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創新意識和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通過后天有目的地培養才能獲得,而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精神的課程,正迅速普及到中小學,成為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重要學科。
關鍵詞:信息技術;創新能力;更新觀念
“信息技術要從小學生抓起,普及好、傳授好信息技術課關系到學生的將來。”這是信息技術新課標的關鍵詞。未來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精神的課程,正迅速普及到中小學,成為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重要學科。根據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
樹立創新教育是一名信息技術教師應具備的基本功。首先,明確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是促進學生德智體全方面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其次,明確素質教育的實施,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創新教育是旨在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創新教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最后,創新能力需要終身培養,創新動機需要終身激勵,因而創新教育也是信息技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營造探索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動手操作,營造主動參與學習的氛圍
學生在信息技術課的學習中,被動式接受的學習還占主流,這樣,很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我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主動與計算機進行交流,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如我在教“使用計算機的基本方法——人機交流”時,就讓學生親自動手,提出要求,在計算機的幫助下去完成夢想。
2.對學生的作業要求不必十分統一
在信息技術課上我認為對學生的有些作業訓練要求不應該人人相同,給學生一個大概的要求,至于細節方面怎樣去設計要留給學生自己去思考。如在學習了“制作賀卡”一課后,我讓學生自己利用所學的知識為自己制作一張獎狀,每個學生都在為自己的獎狀忙碌。他們制作的獎狀內容五花八門,如,“畫圖”中的自由創作、“Word,PowerPoint”中的電子作品創作等。在教學中教師要切記要求統一,在評價時也要靈活多樣,注重能力方面的評價。
現代教育就應當培養具有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學生、具備高度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才。因此,教師只有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從課堂教學入手,從點滴做起,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課的有利條件,不斷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新能力,開發學生智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我們應當在信息技術教育方面作出自己的貢獻。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