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拉
摘 要:從教育決策者層面以及經濟基礎層面兩方面出發,詳細分析了少數民族地區中學教學中信息技術使用的制約因素,并就如何增強信息技術教學效果、提高教師的綜合水平提出了一些建議和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制約因素;措施
信息技術教學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少數民族地區由于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導致中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程度較低。如何做好信息技術教學要從多方面出發,首先,學校需結合教學實際提高教師的綜合素;其次,教師需明確信息技術的使用目的以及使用原則。在以上基礎上,教師根據學生愛好以及知識接受能力,融入因材施教理念對學生進行相應指導,使學生體會到信息技術教學的內涵與精髓,最終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以實現素質教育。
一、少數民族地區中學教學中信息技術使用的制約因素
1.教育決策者層面
一方面,教育決策者的信息技術教學意識薄弱、缺乏良好的判斷能力,因而不能有效地為學生提供科學合理的信息與知識,這是制約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因素,部分學校的校長以及班主任,只關注學校的升學率,錯誤地認為:信息技術教學不僅需花費大量成本購買硬件設備以及聘請專業老師(或培訓現有老師),同時要求學生騰出大量時間進行實踐操作,這大大影響了升學率。另一方面,教育機構對學校的素質教育的支持程度與監督力度不夠,部分地區存在教材編寫落后,不能與信息技術教學相匹配的現象,同時缺乏完好的制度來規范學校對信息技術教學的實施。
2.經濟基礎層面
中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做后盾,由于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少數民族地區經濟一般處于欠發達狀態,政府對教學投入經費相應較少,許多學校存在多媒體教室不足、設備硬軟件配置不齊全或接受捐贈設備配置過低等問題,教育經費過少嚴重制約著信息技術教學發展。由于經濟方面的原因,少數民族地區除了計算機、投影儀、電視機以及攝像機等硬件設備的配置跟不上發達地區外,同時多媒體/網絡/CAI課件、精品課程視頻、期刊數據庫以及精品題庫等軟資源的配備也存在差異,同時學生缺少合理利用網絡資源的氛圍導致借助網絡資源學習的意識薄弱。
二、增強少數民族地區中學階段信息技術教學的措施
1.提高教學者的綜合水平
教師綜合素養的好壞決定了信息技術教學能否取得成效。少數民族地區優秀教育人才匱乏,應鼓勵人才為少數民族地區教育貢獻力量,同時提高教師的薪資水平,建立完善的教師培訓機制、提供豐富的進修機會,促使教學者提高多媒體應用水平、開闊視野、保持與時俱進、學習較發達地區信息技術教學的優秀成果與先進經驗、提高自身知識水平(如雙語教學)以及增強信息技術教學意識,只有教師領悟了信息技術教學的先進性與重要性,同時具備充足的理論與實踐知識,才能教育出合格的學生,為高中以及未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因材施教,注重學生個體發展
少數民族地區中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特別感興趣愿意深入學習的東西,教學者應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開拓思路,鼓勵學生努力學習新知識,并多動手在實踐中提高理論知識,給學生提高自主探索空間并贊揚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學者應摒棄“填鴨式”教學理念,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多舉行一些提高學生個人能力的活動,例如,軟件操作競賽、計算機專業知識競賽以及熱門話題辯論賽等,從而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培養他們的動手、自學、信息篩選、邏輯以及專業技能等綜合能力。總之,教學者應讓學生明白,中學階段的學習是為了提高他們各方面的綜合能力,而不是僅僅獲得無生命的知識。
少數民族地區的中學階段信息技術教學中仍存在許多問題,為了實現素質教育順應時代對未來人才的要求,社會和學校應正視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加強信息技術教學建設,在現有教學基礎上大膽進行相關改革,改善教學設施,提高教師綜合素養,將培養學生的創新與實踐動手能力作為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偉.初中階段如何做好信息技術教學[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
[2]馬銀富.少數民族地區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學園:學者的精神家園,2013.
[3]洪玲.少數民族地區中學生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探究[J].科技信息,2013.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