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紅



摘 要:針對大學生網絡成癮問題,在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中作抽樣調查,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現狀及心理情況進行分析,結果說明,網絡成癮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直接或間接造成了影響,以此引起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普遍關注。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成癮;心理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16-0208-03
隨著網絡的普及化,網絡在給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帶來許多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部分大學生對網絡產生了依賴,導致心理與社會功能等受損,產生網絡成癮。嚴重地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必須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本研究采取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團體調查,旨在探討大學生網絡成癮與心理機制的關系,為更有效地開展大學生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據。
一、大學生網絡成癮調研的情況及分析
(一)調查對象及工具
1.調查對象及方法。本研究選擇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的大學生作為調查對象,抽樣調查了2012—2014年三個年級共計210名左右的學生,調查對象涉及了文、理、工等學科。本次問卷調查采用隨機抽樣、無記名的方式,組織大學生集體作答,填寫完成后當場收回問卷。最終,發出調查問卷210份,回收后經過整理,剔除無效問卷后,共得到有效問卷185份,有效回收率 88.1%。
2.調查工具。(1)大學生網絡使用情況調查表。以大學生網絡使用情況調查表作為測評工具,該問卷主要涉及調查對象的上網體驗、上網目的、基本信息等方面。(2)網絡成癮診斷量表。選擇的是金伯利·揚的《網絡成癮診斷量表》。此量表是一個5級自陳量表,共包含20道題目,總分為100。根據被試的得分情況來判斷是否患有網絡成癮及其程度。如果被試得分在40分以下,說明不存在網絡成癮問題;被試得分在40~60分之間為輕度網絡成癮;被試得分在60~80分區間診斷為中度網絡成癮;如果被試得分超過80分,則表明被試有嚴重的網絡成癮。
(二)大學生網絡使用現狀
1.調查對象基本情況。在185 個有效樣本中,農村學生占57.25%,城鎮學生占42.75%;家庭結構方面,單親家庭占8.37%,雙親家庭占91.63%;獨生子女比例為32.43%,非獨生子女的為67.57%;家庭經濟條件方面,23.31%的學生家庭收入較差,74.25%的學生家庭經濟收入中等,有2.44%學生家庭經濟條件較好。調查對象的學科、年級分布(見表1)。
2.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間(平均)情況。調查顯示,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間(平均)約為0.95小時。9.7%的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間超過了4 小時,其中2.17%的學生每天上網超過5 小時,18.2%的學生上網時間不超過3 小時,62.4%的學生每天上網時間不超過2 小時。
3.大學生網絡使用的其他方面。結果顯示,大學生月均上網消費超過50 元的占16.13%;學校是大學生經常上網的地點比例為62.12%,60.3%的學生偶爾通宵上網,因為上網偶爾缺課的學生也超過15% 。
4.大學生網絡使用目的狀況。從表2可見,大學生最主要的網絡活動是瀏覽信息,約有68.45%的學生上網主要是為了獲取各種信息。其次是約有45.1%的學生上網是為了休閑娛樂,約有44.81%的大學生上網是與家人朋友聯系。
5.大學生網絡體驗情況。經調查,有63.12%的大學生在上網時感到有趣,56.23%的大學生在上網時感到不受約束,約有超過9.22%的大學生已經意識到對自己的上網行為逐步失去了控制,還有部分學生在上網時會經常感到時間過得很快。
三、大學生網絡成癮現狀分析
網絡成癮,又稱互聯網成癮綜合癥簡稱(Interne Addiction Disorder IAD),是指由于個體對互聯網絡過度依賴而導致的一種心理異常癥狀以及伴隨的一種生理性不適。
統計結果表明,1.73%的大學生網絡成癮達到嚴重的程度,網絡成癮程度中等的占23.1%,絕大多數大學生網絡成癮程度較輕,占75.17%。網絡成癮的大學生已不容忽視,應當引起高校和社會的關注。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一)調查工具
采用SCL-90 量表分別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群體和非網絡成癮群體進行了測評。該量表包含90 道題目,可以歸類為10 個因子項,采取1~5 分的5 級評分標準,總分為90 個項目的得分總和,超過160 分說明被試存在著一定的心理障礙。同時,如果某一個因子得分超過2 分則為陽性,說明該因子存在的心理問題可能性較大。
(二)調查結果
1.結果表明,網絡成癮大學生的陽性率為22.17%,遠高于無網絡成癮大學生8.3%的比例,說明網絡成癮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響。
2.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情況。根據調查結果,網絡成癮大學生(IAD組)各項因子分都明顯高于無網絡成癮大學生(無IAD 組),特別是強迫癥、憂郁、焦慮、人際關系和偏執五項因子方面,網癮總均分都超過了2 分,而且P < 0.01,說明網絡成癮大學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見表3)。
導致網絡成癮的因素很多,可能是逃避某種情感產生抑郁和焦慮或為獲取某種需要等原因在網上尋找慰藉,久而久之就對網絡形成依賴,出現人際關系、偏執等方面的心理問題。
五、結論
網絡成癮的大學生,由于整天沉迷于網絡,容易導致心理錯位、認知失調、行動失調,喪失對周圍現實環境的感受力和參與意識,帶來一系列心理和行為問題,嚴重影響健康人格的塑造。這就要求各大高校加強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心理干預,積極開展科學的網絡心理教育,督促和引導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增強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培養積極的應對方式,以維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 Y·S·Young.Internet addiction:the emergency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N].Paper presented at the 104th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96-08-15.
[2] 張志明,金冬梅.大學生網絡成癮現狀及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11,(8):122-123.
[3] 徐順生,成敬.大學生網絡成癮者心理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07,(7):562.
[責任編輯 安世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