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榮樹
當前,中小學發展面臨著整體提升辦學水平、辦學質量的挑戰。學校只有走內涵發展道路,才能從根本上提升辦學實力,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而學校管理、教師和學生是學校內涵發展的三個基本要素,結合工作實際,筆者認為促進學校的內涵發展,要完成以下幾方面的轉變工作。
一、學校管理要實現從“制度治校”到“文化治校”的轉變
學校管理的終極目標應該是實現“文化治校”,而前期要經過“人治”和“法治”(制度管理)階段。“人治”具有主觀隨意性,把握尺度寬嚴不一的消極性,而“法治”只能保證最基本的要求,是一種剛性的他律,是一種沒有“人情味”的管理方式。學校管理要有更高的境界,需要全體師生有共同的精神追求和價值觀,這就需要文化的引領,正所謂“名校的一半是文化”,一所名校的成長離不開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的積淀,它體現在物質文化、制度文化方面,更體現在全體師生“精、氣、神”的精神文化方面。全體師生要共同提煉學校的辦學思想,形成“人本化、前瞻性”的辦學理念,并發展成師生共同的愿景,積極宣傳倡導,激勵師生努力進取,讓“辦學理念”成為學校內涵發展的航標,這也是實現學校管理從“制度治校”到“文化治校”轉變的關鍵點。
二、教師要實現從“師者”到“學者”的轉變
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但新時期的教師不應止于教為道,還應是一名“學者”。所謂“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活水是不斷汲取的知識,只有一個學習型的教師,才能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不斷充實自己,不斷實現對自我的超越。真正促使每位教師通過學習實現教育專業化和教育學者化的有機結合。學者化的教師是由“教書匠”走向名師、走向教育家的必由之路,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教師持續發展的一種更高層次的追求。針對培養教師的學者化工作,我校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加強校本培訓工作,“抓全員培訓,重骨干示范,促整體提高”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1)我校深入實踐“以人為本”理念,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總結推廣“高效教學”方法。(2)進一步豐富和完善與專家互動、“研訓一體”的校本研修模式。學校還每月定期舉行教師“讀書沙龍”活動,讓教師在“讀中訓、訓中研、研中悟”,有效推動教師個性發展及教師整體素養的提升。(3)完善校本課程體系和綜合實踐活動體系,把學校科技、體育特色引入課程設置并廣泛開展課外興趣小組活動,促進學校多樣化特色辦學工作的發展。
2.加強對骨干教師的培訓
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進行名師“孵化”工作。我校利用作為福建師范大學教科研基地的優勢,定期邀請專家教授到校講座,進行聽評課教研活動,讓教師親身感悟專家學者的真知灼見,感受大師風采。我校十分支持教師外出參加培訓、教研交流活動,鼓勵走近名師、學習名師,向成為名師的目標邁進。同時還以優質課評選活動為平臺,以各種“教學新秀”“教學能手”評選活動為契機,開展卓有成效的培訓以提高教師素養,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輻射示范作用,致力打造名師工程。
3.推行大循環教學
這是培養教師的一種有效措施,是為了便于新教師盡快進入角色,根據個人教學特色專攻初中教學或高中教學,使大部分老師在短時間內掌握各個學段的教學方法,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但它的弊端也凸顯出來:不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難以形成學科系統性,造成初高中教學脫節。對此,學校推行大循環教學,讓學科教師都能經過一段時期的教學,熟練掌握不同學段的課程設置、學情和教材教法,勝任各個學段的教學工作,成為一名合格乃至優秀的教師。同時推動教師在“教”的過程中又要關注“研”,甚至是“寫”,從而向教師學者化方向發展。
三、學生要實現從“魚”到“漁”的轉變
“魚”和“漁”貌似、形似、音同,事實上作為教師的我們都明白其中的內涵、意義是完全不同的。“魚”就是“學會”,是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了某種知識或技能;“漁”就是“會學”,則是指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了學習方法,形成了學習能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經對“文盲”做出了新的定義:21世紀的文盲是那些不會主動尋求新知識的人,也就是不會學習的人。對此,作為學校應該繼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教學過程從以“教”為中心轉變到以“學”為中心;從知識的傳授和學習轉變為學習能力、學習品德的培養和提高,讓學生學會學習;從維持性學習轉變為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學習。換句話說,一所學校要培養學會學習的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學生,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只有這樣的學校教育,才能培養出一個可以把握未來、發掘自我、富于創造的新人類。
總之,新形勢下的學校必須進一步優化辦學資源,堅持教育創新,提升辦學品位,提高學校現代化水平,形成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可持續發展模式。而“文化治校”是學校內涵發展的關鍵,教師隊伍是學校內涵發展的保證,學生是學校內涵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在辦學工作中力爭使學校管理、教師和學生實現有效的轉變,才能更好地促進學校管理、教師和學生協調有序全面發展,進而推動整個學校的內涵發展。
參考文獻:
沈黎明.如何促進學校的內涵發展[J].華夏教育,2012(07).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