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飛
摘 要:“烽火戲諸侯”,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多次點燃烽火臺,戲弄了諸侯,最后褒姒是笑了,周幽王卻失信于諸侯,失了天下。俗話說:“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對于每個社會成員而言,“誠信”是立身之本,處世之寶。高中是人生的重要階段,高中時期形成怎樣的價值觀對未來會產生重要的影響。“誠信”精神就是培養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們正確處理各種關系的重要道德準則。個人以誠立身,就會做到公正無私、不偏不倚,講究信用,就能守法、受約、取信于人,就能妥善處理好人與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關鍵詞:誠信;誠信缺失;誠信建設
誠信是社會最普遍、最基本的需要。對于國家,只有講信譽,有令必行,有禁則止,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對于企業,是否誠信經營,關系到企業成敗,誠信是企業的一筆無形資產,有利于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民無信不立”,對于每個社會成員而言,誠信才能讓人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誠信之風樸實憨厚、歷史悠久,它早已融入我們民族的血液,成為民族文化基因正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然而,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沖擊,人們發現,誠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長,利益取代了美德。毒奶粉、毒筷子、地溝油等食品安全問題的不良社會現象也不時侵蝕著潔凈的校園,這無疑給誠信教育重磅一擊,誠信已成為廣大中學生急需學習的課程。
一、高中生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
在各種因素的充斥下,高中生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有以下一些:
1.上課不專心,課堂上裝模作樣,欺瞞老師;課后作業不能獨立完成,要么抄襲同學應付,要么直接抄答案;考試時抄周圍同學、查資料、做夾帶,特別是隨著互聯網、手機的出現,學生作弊形式越來越多,手段越來越高明,“百度一搜”答案盡在其中,讓老師無法得知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盡管考試前后嚴加規定監督,也采用各種硬件設備加以防止,可學生總是想盡各種辦法,使得作弊現象屢禁不止。
2.為了請假,編造各種謊言欺騙老師,如自己生病了不舒服、家里出事了,老師打電話核實時竟然找同學冒充自己的家長以達到請假的目的,讓人憤怒不已。自己也冒充家長,家長簽字的匯報單上簽署父母的大名,欺騙老師。
3.講假話,以學校收費為由,騙取家長錢物,用于上網、吃零食,甚至賭博;為獲得學校的各種補助,捏造自己的家庭情況,更有甚者,為得到補助,謊稱自己的父母重病或離世,已博得老師的同情,令人發指;學期末,自己偽造成績單,以虛假的“高”成績欺騙家長。
4.自己犯了錯,為撇清責任,隱瞞事實真相,對家長、老師不老實交代;面對朋友同學犯錯,注重同學之情,講哥們義氣,包庇他人;違犯校紀班規,總是為自己編造各種理由,不能主動承擔責任,編造謊言,拒不承認錯誤。
二、對高中生加強誠信教育的方法
當前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高中生誠信正在逐步缺失,應在多方面加強中學生的誠信教育。
1.凈化社會環境。毒米、毒酒、毒奶粉的事件不斷,企業惡意逃避債務,假賬、假證書層出不窮,虛假廣告、虛假新聞屢禁不止,價格欺詐隨處可見;人才市場有假文憑,體育界有假球黑哨,媒體的污染無時不在侵蝕著中學生的心靈。電視、電影里的虛擬夸張的故事情節,鋪天蓋地的虛假廣告,一路暢行無阻的盜版音像光碟和書籍,無不影響著高中生的誠信度。中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而這又是很容易受到外界影響的時期,他們會把從社會上看到、聽到的用到自己的言行中。因此,要加強中學生誠信建設,凈化社會環境,為中學生誠信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尤為重要。
2.學校做好表率。當前,學校教育難以擺脫應試制度的怪圈。一方面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應試制度的慣性,如此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了對誠信的疑惑與矛盾。為了應付檢查考核制度,使學校難保誠信形象。為了應付上級部門檢查考核,不少學校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表現出了學校不誠信的一面。學校出于對集體榮譽的考慮,做表面工作,而這個過程也就成了學校“不誠信教育”的過程。
3.老師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學生都有向師性的特點,會模仿老師的行為。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古今中外的事實都證明了:只有高素質的老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答應學生的事要努力做到,不要失信于學生。老師自己該完成的工作也應自己完成,而不是為了應付檢查肆意編造或是讓學生代勞,這無疑給學生的誠信教育起了反面的引導作用。老師無言的誠信人格感化,遠遠超過刻意的“教育”。
3.對中學生誠信缺失的現象加大懲治力度,發現學生作弊行為,應加以嚴懲,不僅取消該科成績,還應通報批評,教育學生應該為自己犯的錯誤承擔責任。還應將失信行為與其他事項掛鉤,如一旦有失信行為,不得享受學校的各項優惠政策,讓學生意識到缺失誠信的不良影響。
4.應該將誠信落實到學生的實際行動,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不能僅僅停留于口號,停留于課堂灌輸,停留于形式,而應從學校管理的點滴小事做起。如,考試就是很好的誠信教育過程,一次成功的考試一定對學生是一次成功的誠信教育。大多數中學生都知道做人要誠實守信的道理,但是在實際行動中卻不去做,是“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如,許多學生對《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內容背得滾瓜爛熟,可就是不能好好地體現在行動中。有人在場與無人在場不一樣,在校與在家不一樣,在班主任老師面前是一套,在任課老師面前又是一套。
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我們應該教會他們怎么做人,因此,我們應該教育他們從小養成“誠信”的道德品質,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此外,還需要家庭、社會各界的支持,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為營造誠實守信的良好環境盡到自己的一份責任。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