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英
摘 要:在美術游戲中引入家園互動的方法,既可彌補教學中因互動不足所帶來的短板問題,又促進親子關系更為和諧地健康發展,最終實現提升美術課教學質量的目標。
關鍵詞:美術游戲;家園互動;成效
一、問題的提出
美術游戲,通俗易懂地講,是指教師在美術課程教學中以強化游戲為教學手段,盡可能地隱藏教育目的,從而為幼兒創造出愉悅的學習氛圍,在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中,激發幼兒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在悄然中達到教育目的。
美術游戲的實施,的的確確對提升美術課程的教學質量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受到眾多教師的青睞,并得到積極的應用。但總結教學成效,也發現了一些短板問題。其中,因教師精力有限,游戲時間太短,與班級每一位幼兒互動不夠,帶來了負面的不利因素,給美術游戲留下了一個“陰影”。為彌補其短板現象,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提出將家園互動方法融入美術游戲中,取得家長對開展美術游戲的配合,為游戲活動創造出新的平臺,更加激發幼兒的豐富創造力、想象力與思考能力,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與個性品質,融洽親子關系,最終為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美術游戲中融入家園互動方法的具體實踐
1.美術游戲案例
教師讓大一班學生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開課前,教師用了6至8分鐘時間,設置了游戲活動。
師:小朋友們有喜歡的小動物嗎?
生:有啊。
師:喜歡什么呢?
生:烏龜……狗狗……小白兔……小鳥……(幼兒七嘴八舌)
師:誰愿意模仿一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呢?
課堂現場一片熱鬧沸騰,幼兒自顧自地表演起來。
結果教師只是點了7個幼兒上臺模仿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然后終止游戲活動,幼兒開始在教師提供的模板上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2.教案分析
盡管游戲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幼兒的課堂興趣,但迫于時間關系,整個游戲活動控制在8分鐘之內?;顒又?,只有7個幼兒參與其中,其他幼兒成為活動的旁觀者。因此,當教師中止游戲,沒得到表演機會的那些幼兒,臉上有了不悅神情,影響到了教學效果。但要教師讓全班幾十個幼兒一一表演,也是件非常不現實的事。
3.案例完善
因此,為彌補此教學不足,可將家園互動方法引入游戲活動中。
(案例同上)……
生:烏龜……狗狗……小白兔……小鳥……(七嘴八舌)
師:我們模仿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讓自己的爸爸媽媽看,好不好?
生:好。
活動室內,每一位幼兒都在盡情地模仿,表演著自己心中喜歡的小動物,爸爸媽媽則在一邊認真觀看,有的家長相互探討著,有的家長與幼兒溝通著,指點不恰當的地方,教師則在一旁進行全面引導與指導。
游戲宣布結束,每一位幼兒的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的神情,帶著愉悅心情,開始在模板上畫自己心中喜歡的小動物,家長則在一邊輔導。有一個爸爸遭到孩子的極力反駁:“老師說的,小貓的眼睛是藍色的。”“黑的吧!”家長也搞不清,與教師溝通,確認小孩是對的。同時教師還告訴家長,因貓的品種不一,藍色、黃色多一些,還有棕色、綠色的。
三、實踐取得的成效
在美術游戲中融入家園互動方法,給幼兒、家長及教師都帶來了極大的益處,主要表現為:
1.在美術游戲中融入家園互動方法,所產生的作用非常之大,教師在家長的全力配合下,不但彌補了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也帶給教師一些啟發和靈感,拓寬了教育視野。
2.幼兒在家長的重視、陪伴與指導下,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得到調動,更加踴躍地參與到游戲活動中,在掌握美術知識的同時,從中鍛煉了自我審美情趣和人格品質。
3.家長在參與互動活動中轉變了教養觀念,利用接送孩子的時間開始與老師交流,讓老師對幼兒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提升了家長的家教能力。同時,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系更加親密、融洽、和諧。
參考文獻:
高紅星.學前兒童美術教育[M].科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