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玥
(吉林建筑大學 城建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長春 吉林 130000)
1.城市社區信息化建設
社區信息化是以Internet技術構建社區政務、服務、管理及家庭生活各方面的信息技術應用平臺,使現實社區各系統有機聯系起來。為了充分達到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提高社區成員生活質量的目的,就要充分開發和利用社區信息資源。推進信息化建設已列為我國信息化發展的戰略重點之一。
2.我國城市社區建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與存在問題
當前我國各個地方都在為城市社區信息化建設做出各種努力,面對信息技術和信息社會的挑戰,試圖嘗試找到能夠提高政府服務質量和效率的辦法,得以滿足人們日益改善的生活品質與需求。
2.1 我國城市社區信息化建設現狀
目前,部分地區已經建成全方位的社區服務熱線電話系統、服務系統和網上社區管理,為了實現社區管理信息化和社區服務信息化,提高本地區社區管理與服務水平,逐步構建高標準、高起點的社區信息網絡。近幾年出現了一批令城市居民滿意的社區信息化品牌,如寧波市的81890求助服務中心、廣州市越秀區信息網、杭州市南湖區文新街道社區網等。
雖然當前我國大多數城市社區已經基本具備信息化的能力,但在這一至關重要的階段,研究城市社區信息化發展當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為了更好地促進社區信息化建設在全國范圍內有效展開,應及時發現這些不足并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2.2 我國城市社區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經過多年發展,全國各地區之間社區信息化建設仍然存在發展的不平衡現象,尤其中、西部大部分地區仍然遠遠落后于東部地區。雖然當前城市社區信息化已經取得了些許成績,但還是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目前我國城市社區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表現在以下方面:
2.2.1 觀念的落后。形勢變化尤其需要城市社區信息化的觀念更新。在許多城市,社會各界仍然對城市社區信息化建設缺乏廣泛宣傳,并且不能認識到城市社區信息化建設帶來長遠和巨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存在“等等看”的思想,已經認識到城市社區信息化重要性的地方,存在畏首畏尾的情緒,社區信息化建設缺乏支持。要實現社區信息化,觀念就要先行。
2.2.2 缺乏良好的保障制度。隨著社區信息化建設力度的加大和建設項目的增加,要求必須投入大量資金。社區信息化建設最終要靠人才努力才能實現,人才匱乏將嚴重影響我國城市社區信息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和普及。良好的保障制度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
3.城市社區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
3.1 軟件整合的需要
當前城市社區中存在多種版本的軟件系統,給日常工作帶來諸多不便。開發統一的社區管理軟件和社區綜合應用平臺是推進信息化行業進程的重要手段之一。
3.2 加強信息暢通性的需要
目前迫切需要開發出數據信息資源,解決城市社區信息不暢通的問題。建立完善的數據資源系統,建設完整的社區數據框架,形成多層次、分布式、集中式管理的數據庫系統,建成若干重點數據信息資源庫。
3.3 構建全方位服務平臺
通過信息化手段全方位提高城市社區服務水平和能力是發展城市社區信息化建設的優先任務。加快建立適應居民各種需求的社區服務網絡,進一步推廣應用信息技術。第一,以溝通社區居民鄰里關系、提供社區服務等問題為主要建設內容,盡快完成所有社區網絡和獨立電子信箱建設。第二,結合城市社區建設項目,通過整合,逐步實現“一站式”服務、“一網式”服務。第三,建立呼叫服務機制,通過政府主辦或政府業務外包等形式運作,建立統一服務系統。第四,大力推動社區服務信息設施建設,積極激發社區各方面參與信息服務設施建設的動力。
4.城市社區信息化模式的構建
當前,我國城市社區信息化建設是建立在以政府為主導的,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研究對象是在城市社區范圍內,為城市社區成員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服務,從而不斷提高城市社區成員的生活質量并最終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4.1 更新觀念
首先,社區信息化建設要做到“以人為本”。當前我國正在大力加強社區“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在服務方式上,構建全方位的城市社區管理和服務平臺,使居民得到更快捷的服務。其次是服務內容,從城市社區居民生活需求上逐步滿足,特別對社區人群的照顧,如助殘、助老等。
其次,引入社區信息化建設的營銷觀念。充分利用電視、報紙、廣播的渠道,對城市社區居民進行信息化知識普及教育。讓城市信息化建設者和消費者自覺從思想觀念和管理方式方面充分認識城市社區信息化建設的巨大潛力,適應城市社區信息化發展要求。
最后,加強領導重視。在城市社區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只有領導做到足夠重視才能調動社區干部群眾的積極性,需要各方面之間的利益協調。
4.2 變革體制
完善城市社區信息化服務模式是以完善社區服務體系為基礎的。理想的城市社區信息化服務模式,應當探索社區服務“專業化、信息化、社會化”的發展道路。第一,以城市社區服務站為重點,構建綜合性社區服務站;第二,建立快捷的信息系統。圍繞社區居民的需求,按照統籌規劃、實用高效的原則,構建城市社區信息服務網絡,推動形成“資源共享、便民利民”的社區服務信息化發展格局。
4.3 優化運行機制
按照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形勢要求優化城市社區信息化機制的運行核心,在運行“政府引導、市場運行、部門協作、社區參與”的機制過程中重構各種關系。
4.4 健全保障制度
4.4.1 改善城市社區信息化政策環境
首先,對于加強城市社區信息化建設的指導,國家應該出臺具體的方針政策與總體規劃。其次,完善城市社區信息化標準設計。目前,我國城市社區信息化技術標準,社區服務質量標準,還在建立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的階段。最后,完善城市社區信息化環境法律和法規。它是政府推動城市社區信息化工作非常重要的保障。
4.4.2 大力投入資金
應該改變政府作為城市社區信息化的單一投資主體,以政府為主力,實現多方參與投資。
4.4.3 大力培育社區信息化人才隊伍
積極引進、留住城市社區信息化建設的高級專門人才。擴大信息化建設技術人才隊伍,保證人才穩定,從而確保以自主創新為主的社區信息化技術服務到位。
[1]陳薪宇.淺析社區建設信息化建設[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7,327(8):61.
[2]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EB/OL].
[3]原小玲.基于社區信息化的信息資源建設[D].太原:山西大學,2006.
[4]周玉香.我國社區信息化建設的模式探析[J].中國信息導報,2007(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