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是學生由學校走向社會的轉折階段,也是學生投入社會工作前的最后準備階段,這一時期,就業指導與心態的建立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將大學生的就業指導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能夠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并提高就業指導工作的針對性。學生養成了團隊精神與社會責任感,樹立了正確的擇業觀念與職業價值觀,就能夠以更加正面積極的心態投入以后的工作中。所以,將就業指導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融合,是培養學生成為積極、努力、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最有效的方式。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近年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體制在不斷的進行改革,以適應社會高速發展的需求。自主擇業、雙向選擇已經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基本形式。這一改革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與展示才華的平臺,但也提高了就業的挑戰性,使畢業生的就業競爭更加激烈。在社會的競爭中,思想境界、待人接物、心理素質、自我認知、執行力等與理論知識無關的素質甚至是比知識含量還要重要的,但現今的大學生在學校的學習中并未全面的接觸到這些方面的教育,所以導致大學生出現只擁有理論知識,卻并不適應企業及社會需求的情況。但這些,都是應當包含在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的教育內容里的,所以這也顯示出了目前就業指導與思政教育工作的不足,只有通過不斷的改善,才能更有效的協助學生在社會競爭中有所成就。
1 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的融合途徑
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是現今大學生思政教育開展的著力點。經由教育部門多年的就業指導工作經驗總結與對國外優秀工作經驗的借鑒。國家對于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已經達成了統一,為了使學生能夠找到自己在社會及企業中的定位,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就業指導工作需要以道德教育為重點,以職業路線設計為重心,以社會的體驗為途徑。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就業指導工作體制,培養出更加全面性,更加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
1.1 在就業指導中融合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的主旨就是要結合學生的實際來解決學生的問題,所以在就業指導的課程中,要對于大學生所最關心的就業問題,開展關于職業道德、職業價值觀、職業路線及職業素質的指導,加強學生的自我認知,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團隊精神、吃苦耐勞精神等方面。借助案例分析、觀點探討、優秀學生回校演講等多種方式的教育,來協助學生建立敬業、誠信、互相尊重的職業觀念。
1.2 在專業教育中融合思政教育
專業知識決定著學生未來就業的方向、崗位性質、特殊能力與職業要求,只有在專業知識的教育過程中,不斷的融合進思政教育,將企業道德與文化加入到課堂中,讓學生了解自己所學專業在社會上的職業方向,進行相關職業的文化滲透,讓學生透過多種課內外活動,激發職業興趣、發掘自身潛在能力、提高自主性與創造性,才能夠有效的協助學生找到今后就業的方向,堅定就業的價值觀念。
1.3 在崗位實踐中融合思政教育
學校借由組織、激勵學生參與校內外的崗位實踐環節,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到現今的就業形勢、市場概況以及專業前景等相關情況。而且根據學生的具體實踐反饋,能夠制定出更加有針對性的指導措施。在指導內容中,專業能力的培養是思政教育的最重要實踐部分。專業能力包含崗位的基本任職能力、專業技能等,細化可分為分析能力、思維能力、書寫能力、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多個方面的職業素質培養。
2 思政與就業指導結合教育的內容
2.1 就業趨勢的教育
現今的大學生在學校生活中并未充分的對就業市場進行了解,所以并不了解現今就業市場的趨勢,也并不知道就業的競爭正在日益加劇。現在大學生,通常心高氣傲,認為自己具有豐富的知識含量,就業一定是十分簡單的,但并不知道企業與社會發展需要的不僅僅是理論知識。所以應當讓學生對現今就業形勢的緊張性有所了解,深刻的認識到自己在社會中所面臨的挑戰性,知道企業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調動起學生進行自我提升的緊迫性,才能夠讓其在人才濟濟的就業市場中更加具有競爭力。
2.2 自我認知的教育
大學生,在投入社會后多數都很容易呈現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主要就是因為對自己的認知不足,做基層工作覺得是對自己寒窗苦讀所學知識的浪費,所以不愿去做,高層工作又因為自己不具備相關的社會能力與閱歷,無法勝任。所以,在學生的在校學習期間,應當引導學生對自己有更加充分的認知,了解自己的各方面優勢與不足,找到自己在企業中、在社會中的明確定位,讓學生明白,在社會中應當自信但不可心高氣傲,雖然自己擁有理論知識,但并不具備豐富的社會經驗與閱歷,所以只有從基層開始,不斷的向自己身邊的人學習,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素質,才能夠有所提升。
2.3 職業價值觀念教育
一個人在社會上的第一份職業,可以說對其今后的就業路線都有著決定性的作用,但在擇業的過程中,現今大學生很多都傾向選擇規模大、有名氣的大型企業,卻并未結合自身情況,思考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和現在所擁有的資歷是否適合這個企業,所以擇業經常遭遇失敗,而且就算進入了自己所期望的企業,也會由于專業的不匹配,或社會知識、資歷的不充足而被企業辭退。所以在對學生進行指導時,應當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價值觀念進行校正,了解到并非大的企業就是適合自己的,想要讓自己在企業中長久的生存,并逐步的有所提升,一定需要根據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以及自己的社會經驗、閱歷來選擇符合自身特點的企業,只有自己的優勢在企業中能夠得到充分的展示,才能夠讓企業注意到自己的價值,提升自己在企業中的位置。
2.4 職業誠信及職業道德教育
現今大學生,在就業中多數都存在較為迷茫及隨便的心理,就職選擇迷茫,對職業要求并不重視,遇到困難容易逃避,在離職時也多數都十分隨便,并不考慮企業的相關制度。造成了企業對于現今大學生的不信任,而這種不信任也增加了大學生在擇業及工作中的壓力。所以應當讓學生更加明確就業誠信度與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在進行擇業時不謹慎、過于隨便,會導致自己擇業的不斷失敗,與經常性的辭退。在企業中,如果不具有相應的心理素質,遇到問題就習慣性選擇逃避,會導致自己的就業經驗普遍過短,再進行應聘時,會給用人單位以不穩定、無責任感的印象。職業道德,是在每個企業內都應當遵守的道德準則,也是判斷一個人是否能夠勝任一個職業的最基本標準,如果不加以重視,那么無論在哪個企業或行業,都是無法長期生存的,更涉及不到提升。學生明白到職業相關素質的重要性,了解到如果自己不積極的對自身素質進行提升就無法在社會上生存,自然就會加強對自身的約束。
3 結語
思政教育以關乎學生未來的就業指導作為工作重點,可以說是思政教育人性化特質的最突出體現,也是促進社會穩定發展的一項基礎教育環節。所以我們需要更加重視大學生思政教育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的特點、動態及需求,將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進行更加緊密的結合,才能夠切實提升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涂德祥.試論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與方法的創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11(7).
[2] 王陽.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2.
[3] 李守香.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
[4] 謝慶軍.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3.
[5] 彭波.當前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取向研究[J].學周刊A版,2014(10).
作者簡介
黃榮軍(1980-),男,漢族,廣西博白人,助講,文學學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