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對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其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的職業高中作文教學仍存在許多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高職高生作文水平,對學生的全面健康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從微觀入手,理論聯系實際,目的是為了找出作文教學的某些弊端,從而提出提高職高作文教學水平的適應性策略。
關鍵詞:作文教學;問題;對策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規定,職業高中的學生必須具備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及應用文的寫作能力。作文教學是語文學科教學的重頭戲,在對口升學壓力下,很多教師在技能培訓與應試教育的分叉路口徘徊著、矛盾著,不知道何去何從。職高學生學習底子差,進入職高大都是奔著學技能就業來的,只有少一部分學生希望通過對口高考進入大學學習。學生寫不好作文,甚至談作文色變,有些同學盡管語文基礎相對還不錯,但寫作文也總是敷衍了事,所以在平時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很難展開。
1 職高作文的教學現狀分析
經過調查分析,目前的職高作文教學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1 作文訓練隨意,缺乏計劃性
當前的職高作文教學尚沒有統一的教學方法,可以說是無章法可循,更是缺乏階梯式的訓練。雖然作文在語文試卷中所占比例很大,但是很多老師都認為作文是很難有質的突破,所以將重點都放在了閱讀上,以確保在對口升學考試中可以拿到高分。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形成了一種思維:反正每次作文就那么多分,只能靠閱讀提高總分了。
對于平時的作文布置,很多教師也很隨意,想什么時候布置就什么時候布置,沒有階段的計劃性。有時,教師不想上新的課文,還會很隨意的將其改為作文課。學生只能毫無準備的被動接受,這樣的寫作效率可見也好不到哪里去。
1.2 作文教學理念單一,缺乏創新意識
據調查了解,在課時計劃中專門開設作文課的教師屈指可數,有的班級甚至每學期只寫幾篇作文,而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也過分強掉作文立意方面要高、要深、要有意義,在沒有一定閱歷、學習底子差的中職生身上過分強調這一點,只會使作文創作走向空洞的境地。在作文評改上,教師也習慣性的將成熟的寫作技巧作為評改的標準。這些并不符合我國現代素質教育的需求,并且還會讓學生產生這樣的誤解:不按套路寫出的文章就不會得到老師的認可,更不會取得高分。
1.3 作文點評方式陳舊,收效甚微
目前,大部分老師采用的還是老一套的作文點評方式:教師筆頭點評和范文講解。教師往往費時費力的批改作文,費盡心思的講解作文,然而,學生只是隨便看一眼分數和評語,之后在下面昏昏欲睡懶得聽老師的激情四射的點評。
雖然很多老師也嘗試過學生互評作文,但由于學生的作文水平良莠不齊,真正實施起來的難度很大,根本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2 職高作文教學的策略與方法
2.1 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在作文教學中,學生最怕寫作文,尤其是老師布置的作文,學生對這種作文還產生排斥情緒,感到無話可說。盧梭在《愛彌兒》中就指出:“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毫無疑問,這是所有一切良好教育的一個基本原則。”
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多舉辦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演講比賽、朗誦比賽、成語接龍等等,從中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激發他們的興趣。寫作是一種潛能,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包括他們的心理成熟程度、認知能力、興趣愛好等等),挖掘他們親身經歷的或耳熟能詳的事來作為寫作內容。這樣,可以更好的喚醒和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學生只有有了這樣的體驗和經歷,才會萌發表達的欲望,才能“情動而辭發”。
中職生思想開放,勇于標新立異;但是與成年人相比,他們缺乏社會閱歷,看問題膚淺、片面。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教育他們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去看問題,要去粗存真、去偽存精,在這樣的基礎上去抒發感情,才會在寫作中抓住要領、褒貶得當。只要激發了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學生自然而然的就不會害怕寫作,甚至文思泉涌,渴望通過言語表達出來。
2.2 培養學生良好的素材積累和寫作習慣
閱讀是作文寫作的根,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就。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講讀和寫結合起來,互相滲透。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學習課文中的語言表達方法,指導學生將這些方法靈活的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想學生的作文寫得成功,就必須要從閱讀積累開始。因此,教師應制訂出學生課外閱讀的計劃,為其提供必要的物質和時間上的保障,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指導學生閱讀名著、人物傳記、有益的報刊雜志等等。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摘抄本,當他們看到精彩的語句段落時,可以摘抄下來,平時多讀一讀。教師還可以在此基礎上舉辦定期的寫作素材交流會,讓學生把好的語句互相交流、借鑒。
2.3 提高作文教學的計劃性
目前,作文教學缺乏完善的、科學的體系,任何事都要有計劃性,我們要避免盲目的作文教學給我們帶來的弊端。
首先,教師要注重語文基礎能力的培養,規范學生的作文書寫。有的學生的作文,字寫得馬馬虎虎,看也看不清楚,內容即使再好,誰又會愿意去品讀呢?這種現象在中職生的作文中很普遍。因此,要加強學生的書寫規范性。
其次,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選篇特點,教師可以按照文體來制定階段性的作文教學計劃,各種應用文體和其他文體分開教學。應用文的寫作是為以后工作生活做準備的,高一側重應用文體,首先得讓學生明白應用文的重要性,掌握各種應用文體的格式是關鍵;記敘文、議論文、散文等的教學應是貫穿整個高中階段的,應側重記敘文和議論文的教學。
再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課文的示范功能。教材中所選的作品都是文質兼美的篇章。要想利用好課文的示范作用就必須改變過去那種閱讀與作文相脫節的課堂教學方式。例如:我們可以通過分析課題與內容的關系,來培養學生審題和擬題的能力;通過對課文中某些關鍵字、詞、句的分析,讓學生體會語言文字之美,進而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對課文思路和結構的分析,來告訴學生如何謀篇布局。
最后,學習理論重在實踐。教師要定期的進行作文的訓練,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多練。如學了《好雪片片》,就讓學生寫現實社會中,我們該怎樣對待身邊的人,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可以讓學生作為平時的練筆來寫作。通過練筆,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去關注身邊的人和事,既提高了學生對社會上人和事的認識,又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一舉兩得。
2.4 革新作文評改模式,做好點評和指導工作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生活進行正確的評價和適度的表揚,能夠強化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行為。嘗試尋找每位同學的閃光點,教師可以將他們文章中的精彩語言運用多媒體的手段展示出來,并注上作者的姓名。學生們大多可能會在其中尋找自己的名字,那種自豪感是無法言語的。這樣每位學生都在作文中找到了自我的存在感,進而對寫作的自信心就增強了,佳作就會不斷涌現。
教學,教與學是不可分割的。教師進行作文批改時,可針對每個學生的作文中出現的問題(如中心是否突出、結構是否合理、詳略是否得當、銜接是否自然、表達方式是否得當等等),在批改中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去思考自己作文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思考要比“填鴨式”的被動思考有利的多。
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盡可能多樣化的評改作文。可以采取自我修改、學生互改、合作評議等方式來進行作文評改,不斷的啟發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并且可以看到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是怎樣思考的。學生互相發現彼此作文的優點,取長補短,這樣對彼此都是一個提高的機會。在互相評改的交流中,學生之間分享了自己的經驗,更是一個寫作方式、方法的交流過程。
總之,無論是作文寫作還是評改,都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發揮其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如何觀察、思考,如何取長補短,多閱讀、多積累,并對學生加以適當的鼓勵,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2]王榮生.為什么中小學語文課幾乎沒有寫作教學.中國教育報,2008—02—09(6).
[3]宋汪洋.農村初中作文教學現狀分析及其策略研究——以貴港市港南區湛江一中為例.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8月.
[4]陳玉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5][法]盧梭.愛彌兒[M].李澤平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23.
[6]巢宗祺等編.語文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2.
[7]林召平.初中作文教學的探索與實踐.中國教育研究論叢,2006年第1期.
[8]李海蓉.素質教育背景下的語文教育和作文教學.教學園地,2006年第1期.
[9]顧繼清.農村初中作文教學的弊端及其對策[J].綜合天地,2004—8.
作者簡介
羅冬慧,安徽省安慶市宿松人,畢業于池州學院中文系,2012年參加工作,現在池州市貴池區職業教育中心從事語文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