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梅
摘 要:干部人事檔案是誠信的第一手材料和原始記錄,針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采取措施,對誠信起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干部人事檔案;誠信;問題;對策;作用
干部人事檔案工作是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機構成部分,如何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樹立創新意識,完善現有干部人事檔案工作的不足,充分發揮檔案工作的原始憑證及見證性作用,督促干部人事誠信建設,確保建立一支政治可靠、能力過硬、作風優良、奮發有為的干部隊伍,是擺在當前人事檔案工作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1 當前干部人事檔案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1 是收集范圍有限,不能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我國《干部檔案工作條例》發布于1991年,當時還處于計劃經濟和商品經濟并存的狀態。經過20多年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干部人事工作面臨的社會大環境已不可同年而語,但干部人事檔案涵蓋的內容始終沒有做出大的修改,基本保持20多年前的狀態,與計劃經濟模式基本適應,但很難歷史、全面地反映市場經濟下的黨政干部真實的個人狀態。例如,新招錄的財務類的公務人員,有無個人大額欠債或擔保,領導干部工作前后個人住房、用車等大額資產有無變化等。這些為條例所忽略的材料雖然不能直接說明干部的德能勤績等情況,但屬于黨政領導干部重大個人事項報告的范圍,同時與勢必要實行的黨政領導干部個人財產公開的要求相適應,可以間接反映廉潔或者能否影響廉潔等方面的問題,是預防腐敗犯罪的重要參考資料。
1.2 是收集模式陳舊,不能動態反映干部人事發展的全過程
人事檔案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建立健全制度是做好該項工作的有力保障。當前人事檔案的形成機制有兩種,一是檔案原生部門的主動歸檔,主要是組織人事部門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及時主動將相關文書資料歸檔;二是檔案部門的主動索取,主要方式是年終或者重大活動期間與有關組織人事部門聯系,索要新形成的人事檔案資料。
由于教育背景不同,一些檔案生成部門歸檔意識欠缺,相當一部分應當歸檔的檔案資料可能在具體的業務部門保管,甚至流失。人事檔案管理人員只有做到嘴勤、手勤、眼勤,才能不斷拓展檔案來源渠道,通過人事、紀檢監察等部門,收集各種諸如履歷表、登記表、簡歷表、任免呈批表、違法違紀處分決定等資料。受當前體制限制,一些反映干部消極執法、玩忽職守的非忠誠、反誠信的資料,不能得到有效收集。
1.3 是自我封閉性強,難以形成網絡聯動機制
干部人事檔案主要由組織人事部門搜集形成,基本限定在招錄、任命、提拔、獎懲、考核等內部環節,終生由干部人事檔案部門保管。對外借閱需要特殊的審批手續,并限定在特定的組織和人員范圍內,個人無權查閱、借用本人及其直系親屬的檔案。這種高度的封閉性、保守性、單向性,決定了檔案材料本身難以與外部社會充分互動,難以充分反映改革開放、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領導干部組織、業余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幾年來,在干部任用中盡管采取了民主推薦、民主測評等相應的民主參與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單純組織考察及運用干部檔案資料的不足,但民主推薦測評通常限定在“熟人圈”范圍內,一些痼疾很難通過類似方式予以克服。
2 現有干部人事檔案缺陷造成的負面影響
檔案年齡與實際年齡脫鉤,裸官、紅頂商人、吃空餉人員不時顯現,這些雖然只是個別現象,但也充分暴露了預防及懲治腐敗體系建設的不足,致使少數腐敗分子有機可乘。現有干部人事檔案工作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至少在如下三個方面給領導干部隊伍建設造成負面影響。
2.1 是不能從源頭上預防腐敗
市場經濟條件下,公私財產分明,個人資產隨著從政經歷的增加,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增長過程。國家公務人員嚴禁經商辦企業,其收入來源清晰,消費水平亦可根據一般統計規律大體確定。如果能從干部錄用階段開始,即將其個人住房、用車、大額存款、外欠債務等主要財產登記入檔,同時根據領導干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在履職期間個人財產發生的重大事項隨時搜集登記,即可以檔案資料為依據,通過內外的監督、調查途徑,客觀把握一個干部的財產收支合理走向。
2.2 是不能動態把握領導干部的思想改造進程
主觀世界的改造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只有外化于言行,才能為外界世界把握。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干部,能否真正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真諦,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視角,發現矛盾,解決問題,推動發展,促進和諧;能否在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有效抵制各種外來不良思潮的迷惑,站穩立場,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需要一個全方位的考察、確認過程。
2.3 是不能全盤反映領導干部能力作風建設的方方面面
干部檔案材料的高度封閉性和材料形成范圍的局限性,決定了其與當前復雜多變的現實世界相當程度的脫節,不能準確反映領導干部日常工作、生活能力、作風的真實狀況。干部群體處于相同的工作生態,單靠內部的民主測評,無異于自我評價,不能有效解決日常考察、監督不足的問題。因此,適當延伸干部工作的考察范圍,引入第三方考評機制,設計有利于行政相對人自由發表鑒定意見的民意收集方案,以及以網絡段子等為體現形式的民風、民謠采集機構,將相應的文書、數據資料形成檔案,作為現行干部人事檔案及考察的重要參考資料,可以有效避免傳統檔案收集范圍及模式的不足,并能有力督促干部加強自身修養及作風能力建設,真正做到上為黨分憂,下為民解難。
3 完善現有干部人事檔案的幾點具體建議和措施
干部人事檔案法律法規的長期穩定性,決定了其與日新月異的社會變革模式逐漸脫節。當前,在相關法律、法規不做大的修改的前提下,可以《干部檔案工作條例》關于檔案資料“第十類 其他可供組織上參考的材料”為接口,逐步吸納適應干部考察環境的新的資料,確保人事檔案能夠全面反映領導干部思想、能力、作風建設橫向及縱向的方方面面,并反過來推動黨員領導干部以務實、為民、清廉為核心的誠信建設。具體做法如下:
1、是把握好入口,為動態管理確定起點和基點。在公務員錄用政審、領導干部述職述廉、個人事項報告、離任審計、任職回避審核的時點、節點,及時收集公務員個人及其配偶、三代以內同輩旁系血親的房屋、車輛、投資、經商等方面資產資料以及個人任職、是否移居海外等方面的自然資料,作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參考,并及時歸檔。上述節點性的檔案建立后,可以隨時考察干部任職期間的資產變動軌跡,資產變動幅度是否異常,個人交際及人事變動是否符合組織原則等,從而為干部人事動態管理、預防腐敗常態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2、是加強聯動,確保檔案資料來源多元化。作為公務活動軌跡的檔案資料,在行政、司法、立法等各個部門均如同滾雪球般大量生成、堆積,其中不乏反映干部日常生活中真實面貌、是否真正自覺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的參考資料。這些資料因脫離組織視野,能夠顯著增加干部考察的視角,克服領導認可、群眾不認可,自我評價與社會評價偏離的矛盾和問題,讓政治可靠、能力過硬、作風優良、群眾公認的干部及時走上合適的領導崗位,讓那些投機取巧、作風不純、無德無才的公務人員無機可乘。實踐中,可通過組織函調、檔案交流、特別調查等模式,搜集相關的文書、卷宗,經本人解釋說明并確認簽字后,納入干部人事檔案。
3、是搞好開發,確保檔案工作的生機與活力。檔案的生命在于運用,沉睡的檔案不可能發生其應有的作用。現實工作中,大量的紙質檔案因其檢索手段落后,查詢費時費力,在干部考核任用中,很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干部人事檔案儲存、利用的電子化、可視化,是當前干部人事檔案利用工作的一個重要走向和選擇。人事檔案工作人員應與信息技術人員充分合作,按照不同的標準確定干部分類,制作對應的信息表格,對特殊情況采取信息備注等方式,提供給具有相應人事管理分工權限的領導和部門,以備隨時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