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艷
小學德育工作的難點是實效性不強,德育工作的切入點最好在“行”,也就是實踐,因此,德育工作應以主體性、實踐性理論為指導,以學科教學為基礎,以學校、家庭和社會互補銜接為網絡,以校園文化建設為重點,以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實踐活動為突破口,探索小學德育工作新的途徑和方法。
一、結合學科教學開展實踐活動
學科教學是德育的主渠道,以思想品德課為主,語文、音美及心理教育課挖掘德育因素,積極滲透德育,特別是結合教學,開展實踐活動,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一)結合生活實際擴展德育內容
結合教材從學生的生活實際需要、家庭社會學校的環境狀況出發,以品生與品社教學為主,語文、音美、心理教育等學科也積極滲透,發掘德育內容,圍繞自我發展:我與學校、我與家庭、我與社會、我與大自然等范疇,增刪教材內容,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融入教學活動,改革德育的傳統教學模式,進行開放教學,培養學生自主性地、理性地對道德的判斷力和選擇能力,充分發揮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
(二)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良好品質
隨著課改實驗的開展,我們感到綜合實踐活動課,切實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各門學科中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等相互聯系和深化,在實踐中得到綜合運用。抓住這一契機,在德育研究中引入綜合實踐活動課,開展在年級學科交叉備課中產生的綜合實踐活動。如“食物與生活系列活動”就是典型的課例。實踐證明,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加強教育實踐性的有效途徑。
二、在自我體驗活動中培養良好品質
養成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內容,不僅要通過學習來實現,更需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會在實踐中形成并得以鞏固。
(一)養成道德好習慣,儲蓄文明
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生活中點滴積累,逐步養成;發生在同學身邊的人和事對他們的影響更為直接、具體。
為保證養成教育的實效性,學校開展“文明班級評比”活動。按照規范的要求,我們還有更具體的要求。比如,我們要求學生從升旗儀式的排隊、行禮做起,每天成一隊走進校園,進樓禮讓右行等,有計劃、有步驟地對他們進行常規訓練,并在全校開展了文明學生評選活動,即每月在每班產生人選,上報德育處審批。評選標準不僅是學習好,還可以是勞動好,紀律好,衛生好等等,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樣受到教師、家長的歡迎。開展“文明班級評比”活動,使學校逐漸形成文明、和諧的氛圍,進而形成良好的校風。
(二)創設“小崗位”,培養責任感
崗位體驗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有效方法。給學生創設一些崗位,讓他們承擔一定的責任,讓他們感受參與的真實,參與的快樂,參與的辛苦,從而獲得真情實感,在行為選擇中形成良好地習慣。給學生一個崗位,讓學生自我實踐,經受鍛煉,是我校德育實踐活動教育的有效手段。
我校實行的競選大隊委,推薦小播音員、小記者、小編輯,班干部崗位輪換制,升旗崗、值周崗評選制,都是有效的崗位體驗活動。在實踐中體驗其中的甘苦,不僅能增強學生的責任感,而且能更好地鍛煉自己,獲得為大家服務的機會,提高對活動意義的認識。小小崗位人人有責。一個個崗位,一次次體驗,使學生學會了本領,學會了生活,學會了學習,學會了交往,使崗位體驗達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結合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實踐活動
我們結合小學各科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相關的各種實踐活動。
1.“綠色工程”種植養植實踐活動。與科學環保教育相結合,進一步培養學生動手、觀察等實踐能力,增長學生的知識,開展“我種我養共同收獲綠色工程”種植養植活動,目的是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讓他們體驗種植的樂趣,成功的快樂。活動開始后,學生紛紛從家里拿來花盆,找來種子,并查找有關資料,了解種植植物的生活習性,為它們澆水、施肥。學生興奮極了,一本本觀察日記記錄著學生的喜怒哀樂,記錄著各種植物的生長變化。活動中,學生品嘗到了勞動的快樂,同時也體驗到了農民的艱辛,培養了他們熱愛勞動、熱愛科學的良好品質,也提高了他們的寫作水平。
2.文體科技活動實踐活動。文體科技活動是全面落實教育方針的體現。結合德育教育,全面開展文體科技活動,如一年一度科技運動會,人人參與,全面體驗,是很好的實踐活動。我們還開設豐富的校本課程,有計算機、美術、合唱、足球、棋類等,培養學生的特長。為了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紀律的嚴格性,還組織進行隊列廣播操、跳繩、踢毽、拔河比賽等活動,學生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三、多方攜手共創育人活動
學校是德育的主要陣地,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還必須讓德育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進家庭,走向社會,讓家長和社會都了解學校的德育工作,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趨于一致,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
(一)關愛他人,奉獻愛心實踐活動
“我愛媽媽”實踐活動。結合“三八”婦女節、教師節,開展“給媽媽一個驚喜”“老師,請讓我來做”的實踐活動。活動前發出倡議,對本次實踐活動指明了方向,活動得到了學生的積極響應和家長的歡迎。通過活動,學生學會了如何關心他人,體驗到了“獻出愛心,收獲快樂”,而家長、教師也體驗到了學生的進步、不斷的成長。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關注生活,走進社會實踐活動
利用“五一”“十一”小長假,結合學生特點,學校家庭社區相互配合,在保證學生娛樂的同時,共同組織設計了一至二年級“巧花兩元錢”、三年級“我當小小會計師”、四年級“了解家鄉的變化”、五年級“今天我當家”活動。通過活動,學生認識到了錢不能亂花的重要意義,認識到家鄉的巨大變化,培養了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感。我們又設計了“我的發現”社會實踐活動,提倡學生利用長假期間,在家長的帶領下,遍游市內外旅游景點,發現家鄉美景,以繪畫、圖片、攝影、手抄報等形式,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三)關注自然,組織春游遠足活動
遠足活動是培養學生堅強意志的一項重要活動。我們組織學生參觀了污水處理廠,乘船游覽了秦皇島的海上風光,飽覽了聯峰山公園的美麗景色。學生帶著各種疑問來參觀北戴河污水處理廠,在他們的想象中,污水處理廠一定很臟,但到了那里,他們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漂亮的辦公大樓、優美的環境,深深地吸引著他們,他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污水是怎樣變清。于是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他們參觀了整個污水處理過程,學生還看到了用處理過的水種水稻、養魚,更加贊嘆科技的進步,通過此項活動,培養了學生堅強的意志,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熱愛家鄉的良好品質。
經過幾年的實踐,研究工作取得豐碩成果,德育工作得到長足發展。豐富了德育理念,優化了德育模式,并成為學生品德形成和發展的有效途徑,也促進了學校整體工作的發展。我們將繼續探索加強德育實效性的模式,進一步增強德育工作的實踐性,提高德育實效。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