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鳳
山東省即墨市萃英中學
揚起自主合作探究的風帆
——我是這樣指導學生小說閱讀的
梁金鳳
山東省即墨市萃英中學
小說以豐富的故事情節、鮮明的人物形象、深刻的主題魅力吸引著學生。對作為四大文學題材的小說進行閱讀學習,不能是僅僅教給學生小說的一些常識,考試中可以得到一個好分數就可以。新課改形勢下,應該揚起自主合作探究的風帆,把小說教學作為突破口,加強情感交流,培養學生的主動性,設計出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效率。
傳統課堂之下,教師依據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按照一種固定的方式給學生提出幾個問題,把學生的思維完全引導到自己的模式之下,這種做法扼殺了學生的第一認識。我認為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原生態的個性體驗,不要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學生頭上,將閱讀理解的第一機會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進行發現,作出個性的反應。
課堂是小說學習的主陣地,擔負著要引導學生形成一定的閱讀方法和規律的任務。但課堂時間總是有限的,我們要在有限的時間內保證容量和效率,就要把一切準備工作做足、做細、做到位。我的做法是,結合要學的課文介紹名著的一些相關情節,也可以介紹一些作家的軼聞趣事來增強學生對作家作品的興趣,喚起學生閱讀的強烈愿望。更何況任何一篇作品都不是孤立的,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把同時代同類作品作為了解社會現實、文化內涵、風土人情等的參照,也可把作者的其他作品作為體會寫作風格、觀點態度、題材選擇等的參照。通過舉一反三,強化練習,開闊學生的眼界,使之自覺自愿地參與到小說的學習中來,收到自主學習的好效果。
還記得教學《我不是個好兒子》時,為了借此契機,對學生開展一次關于母愛的感恩教育,我就引導學生把相關的作家、作品進行聯系。孩子們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他們通過各種渠道,搜集到了豐富的資料:有歌曲《聽媽媽的話》《懂你》,有古詩詞《游子吟》《歲暮到家》,也有現代文《我與地壇》。看學生交流如此熱烈,我也不失時機地向他們推薦了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張梅《給我未來的孩子》、葉傾城《睡成一枝纏枝蓮》、冰心《往事》、董玉潔《我愛你們》以及賈平凹的《兩代人》等文章。有了這樣的感情準備和積累,《我不是個好兒子》進行得很是成功,學生對這篇文章也是百讀不厭,好多人都說這是他們印象最深的一節課。有個學生在周記中寫的這句話讓我倍受感動,“一個人無論多大年齡上沒了父母,他都成了孤兒。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世間最大的悲哀,所以,好好愛我們的父母吧,愛他們是我們的福氣”。更讓我驚喜的是,我給學生推薦的那些文章,他們搜索并打印了出來,好多同學甚至都背了下來。
1、課堂討論式
教師可通過提問布置探討性的思考題,學生也可以提出自己尚不理解的問題相互探討;既可以以小組的形式,也可直接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在小組交流中,可以互相合作,可以互相探討,最大限度地激發小組成員的智慧,讓學生在相互合作、探討中相互啟發,實現信息交換、資源共享。討論時,教師既要體現主導作用,又不可束縛學生的思路。
2、讀寫結合式
(1)在把握小說情節,訓練概括能力時,可以讓學生給故事情節擬一個小標題。
(2)在了解小說的情節以后,為深入挖掘小說主題,可以讓學生寫出情節提綱。
(3)為深入探討人物形象,學習典型環境下的典型人物,可以讓學生給人物寫傳記。
3、編演課本劇
高中教材中收錄的大量小說都是名篇,很多被搬上了銀幕,教學中也可引導學生編成課本劇,并進行表演。
4、寫讀后感、文藝評論,以及續寫結尾等其他方式。以上是我在指導學生進行小說閱讀時的一些粗淺做法,正所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法,我認為只要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讀說寫的能力,所有的方法都是有效的、可行的。
梁金鳳,即墨市萃英中學教師,中學二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