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華,王英哲,馮彬,田立慧,楊德智黑龍江科技大學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巖石學教學中的成功應用
趙建華,王英哲,馮彬,田立慧,楊德智
黑龍江科技大學
摘要: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目前已經成為了教育界的一個全新探討的話題,翻轉課堂教學的特點是其知識的獲取主要是學生在課前和課后完成的,課堂逐漸成為了互動交流的平臺,實際上我國著名的巖石學教授池際尚院士倡導的中國地質大學的巖石學教學體系,就具有翻轉式教學的特點。該教學體系提倡研究性學習,重實踐,重能力培養,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師生深度互動交流,有效促進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本文就以巖石學教學入手,并根據自己的實際實習經驗來探討一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巖石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翻轉課堂;巖石學;應用;分析
黑龍江科技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JY12-05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從英語“flipped class room model”翻譯過來的術語,之前相對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老師在課堂上傳授知識,學生在課后完成老師所布置的內容,從而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最終實現知識的內化。而翻轉課堂則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同,翻轉課堂是在2007年在美國的一些學校流行起來的,但是當被我國的各大院校所熟知的時候,已經過去了4年,直到2011年才為眾多教師熟知,逐漸成為了全球教育界關注的教學模式,我國的巖石學教授池際尚所奠基的巖石學課程體系,為地質學的人才培養搭建了科學的平臺,她所倡導的巖石學實習課教學方法一直為我校礦物巖石學教學團隊在教學中采用,可謂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事實上的實踐者。
目前大部分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都是在計算機技術以及相關網絡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為在翻轉課堂中,學生主要是通過互聯網來使用教學資源的,這時的學生不再只是單純的依賴教師的授課方式,此時教師和課堂的角色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這時教師的責任就由之前的重視教學變為理解學生的思想,引導學生去學習知識。
1.1要加加強隊伍的建設
為了進一步的鞏固青年教師的理論和實踐教學基礎,要求我們每一位新上任的教師都要先當一年的實驗員,這樣就能夠使我們的年輕教師對巖石學的課程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在經歷了實驗員這一階段之后,我們還要讓年輕教師先當兩三年的巖石教學助教,這樣是為了能夠讓年輕教師進一步的了解老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的理念,在助教的過程當中逐漸的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科學研究能力。
1.2重視實踐教學的能力
這一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在師生互動的前提下進行的,目前對于巖石實踐教學主要包括實驗室和野外現場兩個方面。野外實習指的是為了進一步的加強地質體的研究,要讓學生們重點觀察地質體的內部組成結構與周圍地質體的關系,幫助學生從露頭和區域尺度收集巖石的宏觀資料,一般高質量的實驗課教學不僅可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還能夠進一步的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野外教學和實驗教學為廣大師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使得教學的質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我校的巖石學教學體系,不僅形成了重視實驗教學的優良傳統,而且探索了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課前為學生提供高水平的教材、實習指導書,明確了學習的內容和目標,幫助學生掌握了基本理論知識;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效果,還實行了小班上課,幫助學生掌握發現的方法,提高理論與實際想聯系的能力。
為了進一步的了解巖石的實踐教學內容和方法,我校在秦皇島石門塞柳江地質實習基地進行了實習,該實習基地位于我國秦皇島北28公里的撫寧縣石門塞,屬于柳江國家級地質自然保護區內部。我校實習的范圍主要以基地作為中心,周圍30km范圍內,這一區域的巖石地層發育的非常好,化石很豐富。基地石油原來的煤炭學校改建而成的,這里交通非常的便利、住宿、食堂等設施非常的齊全,經過幾年的實踐教學,這一基地基礎地質和工程地質教學資源非常的豐富,到2011年的時候,在這一地區實習的高等院校就已經超過了20多所,實習的學生超過了9000人。因此這一地區成為了各大院校都關注的專業的實習基地。在實習基地中我們發現,想要更好的進行野外的實踐教學,實現翻轉課堂的真正作用,是有一定依據的,主要依據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資源是否豐富齊全。一個地方想要成為巖石教學實習基地,首先要看的就是教學的資源,如果教學資源不齊全,那么來到這里的實習學生根本就達不到想要的結果;
(2)教學內容是否集中、現象是否典型,觀察的現象是否直觀,是否具有綜合性,能滿足多學科、多專業實習要求;
(3)交通便利,這一點非常重要,試想一個院校要去實習基地進行實習,但是去實習基地的交通非常的艱難。這時院校就會考慮交通方面的問題而選擇其他的巖石教學實習基地,這樣一來,交通條件不好的實習基地就會失去很多學校的合作;
(4)生活環境和基本條件。巖石教學實習學生在實習基地進行實習的時候,是要居住在這里的,如果說生活的條件不是太好的話也會影響院校對實習基地的選擇,再有就是實踐的場所,實踐場所是學生實習的一個最為重要的地方,要具備巖石教學中絕大部分的巖石構造是比較困難的,但正是這一點才是最吸引院校學生實習的地方。
近年來,由于客觀形勢的變化,特別是由于學生數量的增加、教學力量的短缺和評價體系的問題,使得本科生的教學質量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然而,我校礦物巖石學教學團隊仍然將工作的中心放在學生的身上,尤其是在結合了互聯網技術之后,逐漸探索出了全新的育人模式,形成了一種新的教學體系,特別是在實驗課教學中逐漸發展出了適合本學科特點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對巖石教學的發展起著促進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51.
[2]鄧晉福,游振東.池際尚院士對巖石學的貢獻[A].師者風范—紀念池際尚院士誕辰九十五周年.北京:地質出版社,2012:107-113.
[3]王仁民,陳珍珍.池際尚院士這樣教學[A].師者風范—紀念池際尚院士誕辰九十五周年.北京:地質出版社,2012:158-160.
作者簡介:趙建華(1968-),男,黑龍江海倫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礦井地質、巖石礦物、煤層氣地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