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翠霜,皮 紅,黃 進,羅曉英
(重鋼總醫院婦產科,重慶400081)
改良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在剖宮產術后患者中的應用
里翠霜,皮 紅,黃 進,羅曉英
(重鋼總醫院婦產科,重慶400081)
目的 探討改良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在剖宮產術后子宮肌瘤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1年5月至2014年3月該院接受改良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剖宮產術后子宮肌瘤患者30例作為觀察組,選取24例同期無剖宮產術史常規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子宮肌瘤患者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效果和術后恢復情況。結果 觀察組30例患者手術均成功,無腸管、膀胱、輸尿管損傷并發癥發生,無盆腔感染及血腫。經B超復查,子宮情況可。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肛門排氣時間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剖宮產術后子宮肌瘤患者應用改良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手術效果好、術后并發癥少,是一種值得推廣、應用的微創術式。
子宮腫瘤;平滑肌瘤;剖宮產術;手術后期間
女性生殖系統可發生多種腫瘤,臨床上最常見的多發良性腫瘤是女性的子宮肌瘤,其發病率很高,可達55%~65%[1]。隨著醫療科技的不斷發展,很多新技術應用于臨床,微創手術就是其中的一種。子宮肌瘤微創手術可以減少患者的痛苦,同時剔除肌瘤時保留了子宮的正常功能,因此被越來越多的醫生和患者所接受,且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微創手術方法為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剖宮產術后患者由于經歷第一次手術,容易術后形成粘連,再次打開陰道前穹隆時容易因粘連而產生一定難度,同時要注意避免損傷膀胱,這些都是術中應注意的問題。本研究采用子宮肌瘤剔除改良術對30例患者進行手術取得良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資料
1.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5月至2014年3月該院接受改良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剖宮產術后子宮肌瘤患者30例作為觀察組,選取24例同期無剖宮產術史常規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子宮肌瘤患者作為對照組。54例患者年齡28~55歲,平均38.2歲。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體質量、年齡、子宮肌瘤大小及數目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
1.1.2 病例納入標準 術前依靠診斷性刮宮及宮頸細胞學檢查,排除子宮、宮頸內膜惡性變合并子宮內膜異位、盆腔病理粘連、闊韌帶肌瘤者。超聲顯示為漿膜下肌瘤或壁間肌瘤,數目不超過3個,子宮活動度好、單個肌瘤直徑小于10 cm、無粘連。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 觀察組患者采用陰式子宮肌瘤剔除改良術;對照組采用常規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常規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參考柳曉春等[2]手術操作方式。改良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手術操作方式如下:(1)術前常規鋪巾、皮膚消毒,具體準備可以參照常規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2)手術麻醉方式:采用全身吸入麻醉或硬膜外連續麻醉;(3)手術操作步驟: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規用絡合碘消毒宮頸皮膚、外陰及陰道,根據B超所顯示的肌瘤顯影位置選擇陰道穹隆切口位置及大小。手術刀輕微分離宮頸間隙、膀胱時采用水分離及銳性分離,在穹隆黏膜下打水墊時要采用腎上腺素和生理鹽水稀釋液,向宮頸間隙、膀胱注水,注水量30~50 mL,其目的是使間隙清楚可見,便于術中進行分離;繼續切開陰道穹隆后黏膜,沿著宮頸深入水平方向依次用手術剪剪開,盡量分離清楚膀胱、宮頸間隙,盡量采用銳性分離法。若后側壁或后壁也有肌瘤,則需同時做一個后穹隆切口。手術刀切開反折腹膜,小心探查,進入腹腔后,首先探明陰道切口附近子宮肌瘤大小、位置及數目多少。10#縫線縫拉子宮,沿水平面逐針向上縫合,一直到暴露出離切口最近的肌瘤。盡量用縫線多點縫子宮,以免出現子宮縫線部位撕裂開。切開子宮肌壁至瘤體周圍組織。若子宮肌瘤直徑較大,不能完整經陰道暴露后切除,可將大肌瘤在剝離時,小心楔形切開,分小塊取出。剔除較大子宮肌瘤后,多可在直視下探查子宮前后壁,直到明確無殘余子宮肌瘤后,可用0#或2#可吸收縫線進行創面連續縫合,根據切口大小及深度,決定需要縫合1層或是2層,縫合切口后,注意檢查雙附件,明確查明沒有活動性出血后,可以放置引流管1根,0#或2#可吸收線連續縫合陰道切口和腹膜黏膜,陰道內放置聚維酮碘紗布,留置導尿管。
1.2.2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采用稱重法及容積法計算)、手術持續時間、體溫恢復到正常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等。
1.2.3 隨訪 術后跟蹤隨訪1~15個月,平均10.2個月,隨訪內容主要包括門診隨訪后超聲檢查。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中、術后情況比較 觀察組30例患者手術均成功,無腸管、膀胱、輸尿管損傷并發癥發生,無盆腔感染及血腫。經B超復查,子宮情況可。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肛門排氣時間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中、術后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術中、術后情況比較(±s)
組別n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肛門排氣時間(h)體溫恢復正常時間(d)住院時間(d)觀察組對照組30 24 73.5±14.6 72.3±17.7 345.3±76.8 323.4±59.5 18.4±3.2 20.3±4.6 1.9±0.4 2.1±0.2 7.0±0.5 6.9±0.7
2.2 術后隨訪結果 隨訪率為92.6%(50/54)。隨訪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術后恢復可,子宮大小正常,活動可、無明顯壓痛,B超檢查顯示無殘留子宮肌瘤影像。
育齡婦女在臨床上常見多發良性腫瘤,良性腫瘤類型最常見的是子宮肌瘤,微創進行子宮肌瘤剔除術是目前首選的手術方式。微創在總體上來說能夠減少對患者的傷害、術后恢復時間快、即時療效確切明顯,同時還能保留子宮功能和生育能力。因此,在臨床上已經成為了臨床醫生和患者首選的子宮肌瘤手術切除方法。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屬于傳統手術方式,隨著婦產科醫生對微創手術的操作越來越熟練,近年來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在子宮肌瘤手術中應用廣泛,已經超過腹腔鏡及腹式子宮肌瘤剔除術[3-5]。
有研究報道,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具有許多優點[6-9]:手術過程時間較短、對胃腸道影響小、術后患者疼痛少、術中出血量較小、術后恢復速度快、術后復發率低、患者體表不留瘢痕、住院時間較短等。剖宮產患者術后常常會存在宮頸局部與膀胱粘連,這是因為第一次手術縫合后的瘢痕所致,這種瘢痕粘連有些非常緊密,造成宮頸間隙與膀胱不疏松,很難分清明顯界限,因此在分離子宮膀胱反折腹膜時,容易損傷到膀胱。這個問題也成為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的世界性難題。國內有學者改進了這種傳統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式,改進后的術式在剖宮產術后子宮肌瘤患者中逐漸得到廣泛應用[10-12]。本次研究表明,陰式子宮肌瘤剔除改良術對剖宮產術后子宮肌瘤患者能成功經陰道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無其他意外損傷輸尿管、膀胱或腸管的并發癥出現,無盆腔感染和血腫,經B超復查,子宮情況可。同時對照組與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肛門排氣時間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剖宮產術后子宮肌瘤患者應用改良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手術效果好、術后并發癥少,是一種值得推廣、應用的微創術式。且對剖宮產術后子宮肌瘤患者的生育能力不影響,又維持了子宮的正常功能,對子宮盆底解剖結構保持良好,對激素水平軸影響最小,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
[1]李孟慧,冷金花,史精華,等.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后肌瘤殘留、復發及妊娠結局的比較[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1,46(9):669-673.
[2]柳曉春,謝慶煌,陳龍,等.經陰道子宮肌瘤剔除術50例臨床分析[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2,37(9):565-566.
[3]朱耀魁,王曉玉,謝杏關,等.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術式變化及相關因素探討[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0,26(7):500-503.
[4]張一瓊,張萍.3種子宮肌瘤剔除手術方式的臨床觀察與應用[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08,28(8):1492-1493.
[5]Davies A,Hart R,Magos AL.The excision of uterine fibroids by vaginal myomectomy:a prospective study[J].Fertil Steril,1999,71(5):961-964.
[6]郭美玲,武興杰,何力,等.兩種微創方法治療子宮肌瘤的費用-效果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09,7(9):925-926.
[7]閆莉,蘇紅,榮風年,等.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比較研究[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2,12(8):704-706.
[8]張流,趙仁峰.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三種處理方式的效果觀察[J].廣西醫學,2012,34(9):1154-1156.
[9]張潔,黃立,陳妍華,等.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45例臨床分析[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5,40(10):659-661.
[10]岳宜琦,王玉玲.采用兩種不同手術方式治療子宮肌瘤對盆底功能的影響[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2,6(5):163-165.
[11]韓燕,秦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52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9):33-34.
[12]湯芳梅,張小茜,王玉芳,等.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肌瘤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腫瘤醫學,2013,21(6):1317-1319.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5.030
B
1009-5519(2015)15-2324-03
2015-04-13)
里翠霜(1975-),女,黑龍江哈爾濱人,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E-mail:350772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