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鴻玉,顧驍南
(沈陽工程學院,沈陽110136)
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認識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重要性,旅游也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而且從對旅游景點的感悟以及對旅游資源利用率來看,相比年輕人的購物娛樂游,中老年人的旅游更具有現實意義。它不僅能夠開拓老人們的視野,讓老人們看到社會的進步從而緊跟社會步伐前進,而且還有助于老年人身體健康。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統計,目前我國每年出游的中老年人數已經占到了全國出游總人數的20%以上,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填補了旅游淡季市場的空白。
中國社會保障體制的不斷完善和經濟的持續增長使老年人傳統觀念逐漸轉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到旅游者的行列中。例如中央電視臺《夕陽紅》節目曾報道的“無錫市千位老人游三峽”的成功實踐,創造了中國旅游史之最。不難看出,今后中老年人將會形成一個龐大的旅游消費群體,中老年旅游市場將會是一個藏金蘊銀的潛力市場。此外,開發中老年旅游市場還可以為現代旅游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拉動旅游經濟的發展。對此,具體從兩方面分析。
首先,進入21世紀后,人口老齡化問題逐漸成為世界各國必須面對的一項巨大挑戰,但老年人口迅速增加卻為老年市場的開發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條件。其次,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社會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讓中老年人群的生活相對寬裕許多,再加上這些年他們自己攢下的積蓄以及兒女們定期的孝敬金,這些條件均為中老年人外出旅行提供必要的經濟基礎。最后,政府部門為中老年人出行提供了便利的政策支持。而且,全國各城市旅游景點對70歲以上的老人已經實行免費開放,以及免費乘坐地鐵公交等優惠政策。
1.主觀上中老年群體傳統觀念的轉變。經過改革開放的洗禮,老年人的“只愿積累,不舍消費”的傳統觀念逐漸得到了改變。現在的老年人大多是生活在物質和精神生活相對貧乏的時期,當時解決溫飽問題就是他們人生最大的追求,并沒有機會去滿足甚至不敢想象其他更高的追求。而今當他們從沉重的工作負擔中解脫出來后,自然會迸發出一種強烈的補償需求——有一個安逸舒適的晚年生活。而養花、喂魚、下棋久而久之變得單調乏味,這時過去那些心儀已久卻舍不得破費的旅游勝地便成為如今再好不過的選擇。旅行不僅為他們提供了親近自然的機會,而且還有助于中老年人強身健體、陶冶情操。除此之外,老年大學、中老年協會等社會組織的建立也為中老年人接受現代新理念,緊跟時代的步伐營造了一種良好的環境。人的思想更開放,也就更懂得追求精神享受。因此,外出旅游便成為滿足中老年人精神享受、豐富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徑。
2.全民健康活動的普遍開展有助于中老年人身體綜合素質的提高。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老年人身體素質提高,壽命普遍延長,死亡率相對下降,人群整體面貌煥然一新,這些是出游的根本。隨之是中老年旅游客源市場份額的逐漸增加,即將迸發其潛在的經濟效益。
3.中老年群體有著充足的閑暇時間。旅游活動開展最基本的條件之一就是要有充足的閑暇時間,而中老年群體在這一方面恰好占優勢。由于社會大趨勢下子女婚后大都離開父母單獨生活,再加上一部分子女外出工作,導致“空巢老人”現象越演越烈。因此,中老年人群有著充裕的空閑時間來安排一些合適的活動為自己日常的生活平添一份色彩,重拾一種熱情!
4.市場競爭者較弱。目前,我國專門做中老年旅游市場的公司較少,此項目在市場大環境中占相對優勢。
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斷增加,旅游出行便成為人們重要的精神文化消費項目。開展中老年休閑文化旅游活動是使中老年人群共享改革開發以來各項發展成果的需要,是推動紅色景區旅游發展的需要,是幫助解決人口老齡化、空巢老人等社會問題的需要,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更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依據聯合國標準,我國從1999年起就已經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一股“銀發潮”猛然席卷全國,對我國經濟、政治和社會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國家保障老年人參與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權利,要求政府和社會為中老年人學習和休閑創造條件。這既是促進中老年群體身心發展的需要,也是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舉措。因此,有必要制定出一套有效的中老年旅游市場開發途徑。
根據中老年人的喜好,應有針對性地開發特色游路線,將“慢節奏游”和“養生游”相結合。
中老年人出游的一般目的是觀光。我國邊疆遼闊、山河壯麗,擁有眾多名勝古跡。組織中老年群體觀光游覽,首先是拓寬老人視野的同時更有助于放松身心,讓老人們聆聽來自大自然的真實聲音,如“山水游”、“田園游”、“農家游”等等;其次是傳統游和特色游相結合。培根曾說:“對青年人來說,旅行是教育的一部分,對老年人來說,旅行是閱歷的一部分。”中老年旅游公司抓住這部分人群懷舊的心理特征,組織他們到曾經為之獻身的工作崗位所在地和老一輩浴血奮戰過的革命根據地重游,喚起老年人內心深處深埋許久的對過往的追憶和懷念之情。擊中中老年人內心脆弱的角落,打動他們!如“重返年代之路”、“故鄉游”、“革命老戰士追憶游”等。另外,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一個好身體的重要性,也就更迫切的追求維持好身體的方法途徑,中老年人更是如此。因此,中老年旅游不妨推出以健康養生為主題的旅游線路來吸引中老年群體的眼球,如溫泉療養院、綠色生態園、森林天然氧吧、花鳥魚市場、農家果蔬采摘園等觀光地。為中老年群體提供親近自然、感受自然、融入自然的機會,力爭做到從身體和心靈雙方面把握中老年群體細微動向,時刻為旅游線路的進一步完善做準備。
現在的老年人大都是從新中國成立之初那個經濟建設剛剛起步、物質生活極度匱乏的年代走過來的,因此,他們更珍惜現如今的生活,每一分錢都精打細算。鑒于此,開發中老年旅游消費市場必須采取低價入市的方法,尋求企業目標收益和中老年消費群體心理價位的平衡點。可以利用“數量折扣”“季節折扣”和“現金折扣”等策略激發中老年群體旅游消費行為。當然,對于一些消費水平較高的中老年游客,我們也要推出一些豪華線路產品,以滿足他們更高的精神享受需求。
不言而喻,導游的服務質量是決定旅行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中老年群體當中,優質貼心的導游服務就更加重要。老年人出游的目的除了欣賞風景之外,也希望收獲一份優質舒心的服務。他們常常想象導游就同自己孩子的年齡一般大,于是就希望從導游身上找到那份本應從子女身上獲得而今卻缺失了的關愛。此時導游人員更應把握時機、提供優質服務、牢牢抓住游客的心、提升游客滿足感,這樣也會發展更多的“回頭客”,最終形成以游客個人為中心逐漸向四周的親朋好友輻射擴散的發展模式,也就是營銷學中著名的“口碑效應”。
鑒于中老年群體的特殊性,可以在市場調研中以問卷形式對他們旅行中需要注意的特殊事項進行深入調查,主要總結為吃、住、行、游四個大方向。首先,食物應該以香軟且易咀嚼為主,口味要清淡,減少含糖量,避免油膩。其次是“住”的方面,旅館住宿環境要保證舒適安靜、基礎設施完善且操作簡單,房間位置應便于服務人員快速抵達,還要考慮應急通道是否方便、地板樓梯防滑度是否合適。再次是“行”方面,出團前旅行社要為老年游客投保旅行社責任險和旅游意外險,還要確保旅游交通運輸工具的安全性和舒適度,尤其是安排有長途車程的旅行團,應提醒游客自備暈車藥等。行程安排上,應該相對寬松,全程需配有隨團保健醫。最后是“游”方面,旅行社應安排經驗豐富、表達能力強且具備一些心理和保健常識等專業知識的導游到中老年旅游團中來。導游通過生動的講解和優質貼心的服務來拉近和游客間的距離,從而營造和諧融洽的出行氛圍。
旅游產品售后服務體系對于一個長期發展的旅游企業來說是十分必要的。企業通過售后服務來擴大產品市場占有率,提升企業信譽,留住更多老顧客的同時也能夠吸引更多新客源。旅游企業的售后服務主要包括:調查旅游消費者事后對旅行的整體評價以及對旅游產品的評價與建議,之后區分不同地區中老年人的需求,分別建立起完備的資料庫,避免今后旅游產品盲目地開發。
[1]游云飛.森林旅游產品開發與市場營銷策略[J].福建林業科技,2001,(3).
[2]王云龍.我國老年旅游產業的發展形勢和路徑選擇[J].學術探討報,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