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簡稱“新農合”)。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采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的方式籌集資金,是一種造福廣大農民朋友的新型農村醫療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是國家用來緩解農民看病難、看病貴,防止農民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的“救命錢”。 而這農民的“救命錢”,卻成了不少人眼中的一塊唐僧肉。
近年來,頻繁出現多起新農合職務犯罪的重大案件。
在某國家級貧困縣里,從縣衛生局副局長到辦公室主任,到審核科長,再到縣里大部分醫院、鄉鎮衛生院,一條瘋狂套取新農村合作醫療資金的黑色鏈條,上下延伸。在這些人眼里,新農合醫療資金仿佛不是用來給農民看病的,而是用來中飽私囊、隨意揮霍的。數年時間里,此縣被套取的新農合醫療資金近500萬元。
其實早在2005年,縣衛生局副局長兼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主任陸某甲就已經開始套取新農合醫療資金,并且親自實施,而不像后來只負責“出點子”。當時他打電話給A鎮衛生院院長馬某某和B鎮衛生院院長李某某,說:“明年新農合報銷變成電腦操作了,你們可以虛造票據套取一些新農合資金,沖抵群眾欠費,也解決一下‘新合辦的辦公經費。”
兩家衛生院清楚,陸某甲所說的“辦公經費”,其實就是陸某甲自己想搞一點錢。于是,在得到指使以后,兩位院長分頭做起假賬來,其中A鎮衛生院套取15萬元,給了陸某甲2萬元;B院衛生院套取14萬元,給了陸某甲5000元。
調查結果顯示,陸某甲越來越貪婪,為了斂財,他不擇手段,到了后期,購買辦公設備、耗材,甚至是新農合醫療本、廣告印刷,他都要求客戶采取虛增合同標的方式,侵吞套取新農合醫療資金,猶如雁過拔毛,大小都不放過。有一次,陸某甲安排購買4萬本醫療證,為了吃到每本2毛錢的回扣,他把每本8毛錢的價格提到1元錢,最終他拿到8000元回扣……
檢察機關認定,陸某甲騙取、侵吞國家新農合醫療補償金以及單位公用經費92萬多元,利用職務之便,為他人謀取利益而收受他人的賄賂47萬多元,除分給他人的外,他本人分得67萬元。
陸某甲在套取新農合醫療資金的系列案件中,還涉及到縣婦幼保健院巨額套保案。婦幼保健院院長陸某乙采取每個月從套取的醫療資金中拿出5000至6000元給陸某甲。陸某甲對縣婦幼保健院的放任,直接導致婦幼保健院套取了267多萬元新農合醫療資金,用于購買該院土地和醫療、辦公設備。
同時,辦案人員還查實了縣婦幼保健院院長陸某乙貪污數10萬元的事實。
在這場套取新農合資金的窩案中,共有9人涉案,被套取的新農合醫療資金近500萬,其中追回400萬。陸某甲被以貪污、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15年,沒收個人財產5萬元;陸某乙被以受賄罪、濫用職權罪判處有期徒刑4年,考慮到其身體因素,允許監外執行;仁愛醫院的經理鄭某某被以行賄罪、貪污罪判處有期徒刑2年,緩刑3年。其他涉案人員也受到了相應的處罰,多家涉案醫院受到處罰,其中民營醫院均被取消了新農合醫保定點機構的資格。
另一個南方地區的國家級貧困縣,新農合尤為當地農民倚重。然而,卻有人將“黑手”伸向了農民的“救命錢”,瘋狂侵吞新農合資金。經過縣紀委“拉網式”檢查,一舉清查出違規套取、貪污新農合資金共計240余萬元。
該縣審計局在社會保障資金審計過程中發現,該縣一些社保所的資金管理疑點重重,甚至存在個別社保所干部騙取新農合資金等問題。
隨后,經過大量的調查和分析,辦案人員首先從鎮上社保所原所長鄧某某處撬開口子,挖出一只只“碩鼠”。
鄧某某告訴辦案人員,每年的新農合資金中,每個參保人員除了自己繳納20%的資金外,由財政投入80%。一些農民外出打工,幾年也不會動用新農合資金看病,而這恰好給了“有心人”套取資金的機會。
2010年12月,鄧某某和該所職工肖某某等4人串通鎮社區衛生院院長程某某、會計黎某某,共同出資42萬元,再由鎮社保所出資3.8萬元,來墊付該鎮2011年新農合門診費,采取偽造《新農合門診費補償登記表》、《新農合村衛生室補償費用結算審批單》等方式,非法騙取國家新農合資金88萬余元。除去本金45.8萬元,鄧某某等7人共同私分了30萬元,余下的資金作為鎮社保所工作經費。
在鄧某某等人主動交代了自己的違紀違法事實后,縣紀委決定展開一次全縣范圍的新農合資金專項檢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辦案人員發現,鄰近有一個鎮至少有上千名村民“被生病”。也就是說,有人冒充當事人身份生病住院,然后套取補償費。而這一切,當事人完全不知情。在掌握了大量證據后,辦案人員找鎮中心衛生院會計吳某某對賬。自知瞞不過去的吳某某承認是自己通過做假賬憑空騙取新農合醫療補助款42.54萬元。
然而,一個鎮衛生院的會計怎么會有這么大能耐侵吞這么多新農合資金?如此明顯的漏洞,醫保監管部門為何沒有發現?這背后很有可能有“貓膩”!縣紀委決定繼續深挖案情。
終于,吳某某告訴辦案人員,與其聯手作案的還有縣醫保中心監督科科長文某某,二人是同學關系,文某某作為縣醫保中心監督科負責人,對全縣的“新農合”參保動態十分清楚。當文某某找到吳某某提出聯手空套資金時,吳某某雖然猶豫過,但想到文某某大權在握,應該不會出問題,便抱著僥幸心理答應了。
原來,最大的“內鬼”在此,辦案人員迅速找到文某某。在大量證據面前,文某某交代,2011年上半年,他與吳某某商量如何騙取“新農合”資金,把國家的錢變成自己的錢。文某某掌握著監管全縣新農合報賬系統的權力,因此二人從新農合報賬系統中找出未報賬的參保人員共9500人,然后由吳某某到鎮中心衛生院做假賬,騙取了42.54萬元。之后,吳某某分4次轉賬給文某某共計20萬元,其余的22.54萬元被吳某某占為己有。
縣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縣醫保中心監督科科長文某某等人侵吞新農合資金系列案件。最終,文某某、吳某某、鄧某某等人分別被判處5年6個月至10年6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警示:套取新農合資金最終損害的是廣大農民的權益,防范新農合資金被套取關鍵在于形成全社會監督的氛圍,加強風險防范教育,通過案例宣傳、入戶走訪等途徑,使參合群眾形成不出借農保卡、定期查看新農合報銷信息、檢舉冒名套取新農合資金的風險意識。另外,強化相關負責人的責任意識,完善監察監管制度,管好廣大農民的“救命錢”。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為人民服務,把錢用在對的地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