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一飛

摘 要:2014年,四川天府新區升級為國家級新區。文化產業是四川天府新區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立足戰略高度,從文化產業及其發展條件的特殊性出發,著眼于政治、經濟、社會效益,從企業、產業、市場、政府四個層面對天府新區的文化產業統籌發展戰略進行探索,就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
關鍵詞:四川天府新區;文化產業;統籌發展戰略
一、天府新區文化產業統籌發展戰略研究的意義
2014年,四川天府新區升級為國家級新區。《四川省“十二五”文化改革發展規劃》提出“抓住國家建設成渝經濟區、天府新區的重大機遇,把成都建設成為全省文化產業核心發展區”的文化產業發展戰略規劃,《成都市文化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也提出“以文化產業聚集發展區為重點,加快推進文化產業載體建設”的總部署,可見,天府新區的文化產業發展將直接關系西南成渝經濟區文化產業發展進程。天府新區發展文化產業,既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宜業、宜商、宜居的國際現代新城區的現實需要,也是傳承文化、延續城市文脈的現實需要。
天府新區的文化產業統籌發展戰略需綜合區域產業經濟學、管理學、科學系統論進行分析,在研究中有助于各種理論的相互借鑒與融合,能夠拓展各學科的理論前沿。天府新區的文化產業統籌發展戰略需要有實踐的可行性與有效性,所以需要相關科學的方法論指導,不同學科的實踐方法論也能夠在此問題的研究中相互借鑒。天府新區的文化產業統籌發展戰略研究具有重要理論意義。
天府新區的文化產業統籌發展戰略規劃還將促進成都市、四川省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和完善。文化產業由于產業鏈長、產業關聯度大、外溢效益強的特點,能產生連帶和滲透作用,給既有的產業機體帶來高附加值,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搶占產業升級制高點,以推動區域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巴蜀文化資源豐富,具有文化產業資源比較優勢,天府新區又是四川省的國家級新興產業區,天府新區的文化產業統籌發展將能為整個成渝經濟圈發展提供良好契機。天府新區的文化產業統籌發展有利于扭轉市場消費的結構性失衡,滿足豐富人民群眾多樣化的精神文化消費需求,從而達到經濟、政治、社會多重效益的共贏。這也成為天府新區的文化產業統籌發展戰略研究的應用價值所在。
二、天府新區文化產業統籌發展戰略研究的理論基礎與現狀
文化產業相關研究早在1947年阿多諾和霍克海默合著的《啟蒙的辯證法》中就有涉及,他們把由傳播媒介的技術化和商品化推動的、主要面向大眾消費的文化生產稱為“文化工業”,這是最先提出文化商業化生產體系的論述。21世紀,在世界經濟結構重組中,傳統產業邊際效益呈遞減趨勢,新興文化產業在產業附加值、帶動經濟發展等方面表現出超越傳統產業的比較優勢,其地位與作用逐漸增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文化產業標準化界定為:“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適用于“那些以無形、文化為本質的內容,經過創造、生產與商品化結合的產業。”
相對于國家文化產業而言,區域文化產業在國家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區域文化產業可視為在一個有產業鏈或小型集聚形態的具體行政區劃內,進行的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生產、再生產、供應和傳播的活動。本文關注的焦點——天府新區文化產業發展本質上就是區域文化產業發展問題。作為一種綜合性強、關聯度高、覆蓋面廣、帶動性大的新興產業,區域文化產業在創造財富、促進行業集聚發展的同時,更能加快推進區域經濟結構重組,促進區域文化競爭實力。
隨著四川天府新區升級為國家級新區、天津濱海新區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綜合改革創新區,打破行政單位限制,從產業協同發展、區域統籌推進的角度對新區建設進行研究已經成為學術界關注的焦點。已有研究成果主要包括:(1)基于地區特色文化資源優勢的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研究(張旭東,等,2007;王青峰,等,2011);(2)基于區域經濟發展背景下的文化產業發展研究(董芳,等,2013;王■萱,2013);(3)借鑒相關經濟學、管理學、物理學理論對區域文化產業發展進行研究(王玉,等,2010;趙爾奎,等,2013)。
縱觀已有成果,雖然從不同視角對區域文化產業發展進行了研究,但由于缺乏對文化產業特殊性以及文化產業發展條件特殊性的分析,致使已有成果指導實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都大打折扣;此外,已有成果大多局限于文化產業發展中企業經濟效益問題的研究,而未能從戰略規劃高度出發,從企業、產業、市場、政府等不同層面就文化產業發展進行針對性研究,并兼顧文化產業發展中的經濟、社會與政治效益;從而預留了可拓展的理論與實踐空間。
結合《四川省“十二五”文化改革發展規劃》、《成都市文化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天府新區文化產業發展目標,本文力圖立足于戰略高度,從文化產業自身及其發展條件的特殊性出發,著眼于政治、經濟、社會效益,從企業、產業、市場、政府四個層面對天府新區的文化產業統籌發展戰略進行探索。“發展”和“戰略”的結合由阿爾伯特·赫希曼首次提出。發展戰略指“對經濟、社會長期發展的全局謀劃和有效控制”,是“某一社會系統為謀求自己的最大利益、自身的最優發展,而在特定條件和環境中產生出的代表該社會系統意志的方針、目標、政策、任務和基本行動方案等內容”,具有全局性、層次性、長期性和實踐性。而文化產業的特殊性在于:產業鏈長、產業關聯度大,是由價值鏈、供需鏈、企業鏈和空間鏈組成的多維鏈條,是具有很強的外溢效益的產業,能夠帶動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并能夠帶來經濟、社會、政治效益,這就決定了對于文化產業的研究必須從發展戰略層面進行探索。要完成四川省、成都市“十二五”規劃設定的2015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4%、全市生產總值6%的目標,就要抓住國家建設天府新區的重大機遇,把天府新區建成全省文化產業核心發展區。既如此,則須對天府新區文化產業統籌發展戰略進行研究,從企業、產業、市場、政府四個層面對文化產業發展進行戰略選擇探索,以實現文化產業發展的經濟、政治、社會效益。這也正是本文的意義所在。endprint
三、天府新區文化產業統籌發展戰略研究展開的基本思路與主要內容
天府新區的文化產業不僅是成渝經濟區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經濟跨越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塑造四川省品牌形象,增強區域文化競爭實力,提升綜合競爭力的有效手段。鑒于此,天府新區文化產業統籌發展戰略研究應遵循“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從天府新區文化產業統籌發展戰略規劃出發,根據文化產業自身及其發展條件的特殊性,借鑒科學系統論方法,在研究中,統籌企業、產業、市場、政府四個層面的戰略,將天府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目標鎖定在兼顧經濟、政治、社會效益和文化發展繁榮,并力圖借助文化產業的外溢效益推動整個天府新區乃至成渝經濟圈的經濟社會發展。
天府新區文化產業發展問題本質上是區域產業經濟問題,同時由于文化產業的產業鏈長、溢出效益強等特征,又決定了對這一問題的研究要涉及管理學、科學系統論等相關理論支撐,并對天府新區文化產業發展戰略從企業、產業、市場、政府等層面進行統籌規劃,以保證整體文化產業發展戰略選擇的高度耦合性并最終保證實踐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文化產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目標不能局限于經濟效益,而應兼顧社會和政治效益,從而保證文化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并適應于整個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天府新區文化產業統籌發展戰略”為對象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天府新區文化產業統籌發展戰略內涵、體系構建及科學評估。天府新區文化產業問題本質上是區域產業經濟問題,而文化產業及其發展條件的特殊性決定了對于天府新區文化產業發展不能僅限于一般區域產業經濟學的認識,而應綜合區域產業經濟學、管理學、科學系統論對天府新區文化產業統籌發展戰略內涵進行剖析,繼而構建全局性、層次性、長期性、實踐性的文化產業統籌發展戰略體系,并對其進行發展現狀和可行性評估。
2.天府新區文化產業統籌發展戰略選擇。文化產業的產業鏈長以及外溢效益強的特征決定了對于天府新區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的研究需要借鑒系統論方法進行統籌規劃,為企業層面的創新技術應用、生產技能提升、新型產品研發、關鍵技術突破、品牌建設強化;產業層面的主導優勢產業品牌塑造、新產業戰略增長點培育、特色文化加工產業集聚、產業鏈條延伸、產業集群升級驅動;市場層面的優質資本吸納、資源聯動、產業聯動、產業分工、技術協同;政府層面的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方式轉變、優化文化產業空間布局、搭建產業升級平臺、完善質量監控等不同層面的文化產業發展戰略進行高耦合度的設計,以保證天府新區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的實踐可操作性與有效性。
3.天府新區文化產業統籌發展戰略實踐對策。立足于天府新區文化產業發展促進區域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繁榮的戰略目標,在兼顧經濟、政治、社會效益的基礎上,探索天府新區文化產業統籌發展戰略實踐對策。將天府新區在文化產業統籌發展戰略和創新驅動上打造成為西部“引擎”。
參考文獻:
[1] ?阿多諾T,霍克海默M.啟蒙的辯證法[M].洪佩郁,藺月峰,譯.重慶:重慶出版社,1990:3-15.
[2] ?姚志華.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概述[J].藝術百家,2008,(8).
[3] ?董芳,趙清華.環首都經濟圈背景下河北省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J].人民論壇,2012,(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