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曉飛 徐俊平
摘要:通過物化的方法,將廢水中的有機磷轉化成無機磷,以溶解性鈣鹽沉去磷酸鈣,使原水含磷濃度從1500mg/L降至20mg/L,再經生化處理,生化池出水加FeCl3,PAM,進一步去除廢水中的磷,使總磷濃度降至0.5mg/L以下,達到排放標準要求。
關鍵詞:含磷廢水;除磷技術;物化;生化
1 前言
含有機磷廢水的處理一直是三廢處理的一大難題,傳統工藝對無機磷除磷工藝主要以鈣鹽沉淀法為主,但對于有機磷的處理一直沒什么好辦法,本文主要介紹了一種將含有機磷的廢水通過氧化+物化+生化+再物化的方法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磷。
2 廢水水質及排放標準要求
2.1 廢水水質見表1所示:
2.2 排放標準
根據環保管理部門要求,企業廢水經廢水處理設施處理需要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中表4的一級標準后排入就進河道,主要指標值見表2所示:
3 工藝簡述
3.1 試劑
五水合硫酸亞鐵(FeSO4·5H2O):工業級;
30%雙氧水:工業級;
PAM:分子量1200萬,陰離子;
液堿:5%水溶液
生石灰:粉狀
3.2 工藝流程如圖1
3.3 工藝流程簡述
綜合廢水首先進入集水池、集水池內設置穿孔曝氣管,通入空氣,使廢水均勻水質水量,集水池廢水再經泵提升至綜合廢水調節池,調節池內設置穿孔曝氣管,并通過循環水配水使廢水水質均勻穩定,調節池廢水再通過水泵提升至反應池。反應池采用間歇操作方式,池內設置pH計和ORP計,首先加入H2O2、FeSO4將廢水中的有機磷PO33-氧化成無機磷PO43-,然后加入CaO和PAM,控制pH≥7-8,使PO43-通過化學反應生成Ca3(PO4)2沉淀,反應池出水用螺桿泵打到嵌入式隔膜壓濾機進行壓濾,濾液進入中間水池。然后用泵提升廢水到生化處理單元。生化處理單元采用A/A/O工藝,即由厭氧-缺氧-好氧三部分組成去除進水和回流污泥中的磷;缺氧段的主要作用是在缺氧菌的作用下將厭氧段氨化的氨氮,通過反硝化菌的反硝化作用轉化為N2等,并去除部分CODcr;好氧段采用接觸氧化法,在好氧菌的作用下去除CODcr、BOD5、磷,并進行硝化反應,將NH3-N轉化為NO2-和NO3-,回流到缺氧段進行反硝化脫氮。厭氧池內掛生物組合填料并設置潛水攪拌機,缺氧池內掛生物組合填料并設置潛水攪拌機,好氧池內掛生物組合填料并設置微孔曝氣器。缺氧池部分混合液回流到厭氧池,好氧池內的混合液回流至缺氧池。生化池出水由泵提升至混凝沉淀池,池內投加FeCl3、PAC和PAM,進一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沉淀池出水端投加藥劑調節pH達標后通過標準排放井達標計量排放。
沉淀池污泥先用泵打到污泥池,然后再用螺桿泵打到壓濾機進行壓濾,壓濾后污泥外運做無害化處置。污泥脫水與污水處理交替運行。
4、實驗結果與討論
4.1 氧化+物化過程
試驗結果如表3所示:
從表3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原水中磷的濃度為800~1000mg/L,經氧化+物化處理后,出水pH值在5~8之間,磷的濃度基本為12-18mg/L,所用時間約2小時。
從主要操作參數和藥劑使用量來看,操作簡單易行,主要控制參數包括:pH值、氧化還原電位(ORP)、反應時間和各反應段的藥劑種類和投加量。
4.2 生化+物化過程
試驗結果如表4所示:
從表4中可以看出,經過生化+再物化處理,把前一階段未被氧化的有機磷進一步進行了氧化,形成PO43-,與Fe3+形成FePO4沉淀,從而徹底去除了廢水中的磷,出水總磷穩定在0.5mg/L以下,COD≤100mg/L,NH3-N≤15mg/L,pH值6~9,達標排放。
5 結論
(1)、根據中試數據可以看出,本次試驗達到了設想的目的,含磷廢水在經過本工藝和裝置處理后,出水pH值在6-9之間,水中磷的濃度均在0.5mg/L以下。
(2)、通過本次試驗,我們已經掌握了含磷廢水處理的關鍵技術要點、操作參數、藥劑品種和使用量,可以作為下一步工程化實施的依據。
(3)、從數據可以看出,本次中試制定的工藝路線、處理方案和單元設置是合理的、可行的。
(4)、從試驗操作參數、過程來看,試驗參數容易控制,操作過程簡單易行。
(5)、廢水各單元處理效果預測如表5。
參考文獻:
[1] 劉斌,陸建春,陳澄 含磷化工廢水處理技術研究《污染防治技術》2013(01)
[2] 徐慶國 吳貴明 滿春生工業含磷廢水處理的研究與應用《工業水處理》2003年 第12期
[3] 陳世均 有機磷化工廢水治理工藝研究《當代化工》2012年 第9期
作者簡介:
江曉飛(1979.9-),男,浙江蘭溪人,助理工程師,學士,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
徐俊平(1977.5-),男,浙江蘭溪人,助理工程師,學士,專業:工業分析。